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比较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0例,其中35例采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4 (64.03±7.82)岁;AO分型A3型26例,A4型9例。其余3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术(B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2(62.78±6.40)岁;A3型2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5±2.5)、(1.8±0.8)、(0.9±0.4)分,B组分别为(5.4±2.3)、(1.7±0.6)、(1.2±1.8)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例:A组分别为(40.4±8.8)%、(92.0±4.9)%、(87.1±3.8)%,B组分别为(41.2±6.6)%、(93.2±4.6)%、(80.0±4.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18.4±6.9)°、(2.8±2.2)°、(4.2±2.6)°,B组分别为(16.8±7.2)°、(2.7±2.5)°、(6.0±2.4)°。所有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例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例与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2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伤椎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与单纯结合伤椎成形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伤椎固定结合成形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研究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时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TKA的148例(168膝)糖尿病患者资料,男32例(36膝),女116例(132膝);年龄49~80岁,平均(67.2±8.1)岁;骨关节炎136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患者均存在跛行和膝关节疼痛。116膝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平均(10.1±4.9) mmol/L,尿糖 (-) ~ ( +++ )。经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待患者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时行TKA。结果 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平均(7.2±1.2) 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11.0±1.8) mmo/L。手术时间平均(72±19) min,术后引流量平均(213.1±101.0) ml,总失血量平均(771.4±97.2) ml。1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8.1%(12/148)。术后下肢血管彩超示5例患者小腿肌间静脉形成血栓,但无一例形成深静脉血栓。随访时间6.1~14.4个月,平均(9.4±2.9)个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假体松动、移位或翻修。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8.8±14.3)分提高到术后(92.1±6.1)分,其中优120例,良48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的平均77.2°±19.3°增加到术后109.9°±11.1°。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结论 糖尿病患者初次行TKA时,如围手术期全面评估心肺情况,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则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并无更高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氨甲环酸不同使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2至5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单次使用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组);不使用氨甲环酸(对照组)。比较三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输血患者比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引流量(447.2±101.9) ml,大于单次使用组(273.6±99.6) ml和重复使用组(168.5±80.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失血量(1 100.8±288.3) ml,大于单次使用组(959.1±291.7) ml和重复使用组(818.7±206.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重复使用组均高于单次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8.0%(4/50)、6.0%(3/50)和22.0%(11/50),对照组高于单次使用组和重复使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和降低输血患者比例,术后3 h重复使用能进一步减少失血量,但不能进一步降低输血患者比例。使用氨甲环酸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背景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重要原因是止血带效应所导致的纤溶亢进,通过使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XA)减少出血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目的:探讨TXA减少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选择130例行初次TK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A组为试验组,安放完假体关闭切口前静脉给予10 mg/kg TXA;B组为对照组,不给予TX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内每小时引流量、总引流量、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红蛋白、总失血量、输血人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结果:术后1~3 h每小时引流量和总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4~6 h每小时引流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1 d、3 d、5 d A组血红蛋白值均高于B组(P<0.05)。A、B两组总失血量分别为752 ml和1107 ml(P<0.05)。A、B两组输血人数分别为5人和12人,输血率分别为7.7%和18.5%(P<0.05)。两组患者术前、松止血带时、术后3 h和术后24 h P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和24 h D-二聚体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患者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DVT,术后3周两组患者均未发现症状性DVT。结论结论:TKA手术中安放完假体关闭切口前按10 mg/kg静脉给予TXA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25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8.2岁;35例有明确颈部外伤史,3例仅受轻微暴力(与颈部突然过伸有关)。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19.8±4.4,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Score,JOA)为8.1±1.7;术前CT重建显示骨化韧带均分布在3个节段以上,椎管占位50%~85%,平均70.7%。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80±80)ml。末次随访时颈椎NDI和JOA评分分别为7.5±2.5和13.5±2.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颈椎前凸Cobb角为(8.10±2.70)°,末次随访时为(15.6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3例,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8例。无椎动脉损伤、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技术治疗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行,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内固定术中置入枢椎峡部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合并椎动脉高跨的上颈椎病变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29~71(53.2±7.6)岁。患者均接受枢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枢椎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峡部螺钉组(38例)和椎板螺钉组(36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置钉时间、螺钉长度、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术后颈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Upendra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峡部和椎板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程度,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以及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峡部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25.75±13.64)min,短于椎板螺钉组的(145.53±2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01)。峡部螺钉组螺钉长度为(16.24±2.35)mm,短于椎板螺钉组的(20.67±2.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1)。峡部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透椎动脉孔后壁2例,术后无螺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椎板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破椎板皮质4例,术后并发椎板螺钉松动脱出2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峡部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椎板螺钉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3)。2组74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30.8个月。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时间点VAS评分及m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峡部螺钉组和椎板组置入螺钉数分别为55枚和50枚,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6.4%(53/55)、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906)。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评分标准评价,峡部螺钉组临床疗效优65.8%(25/38)、良21.1%(8/38)、可13.2%(5/38),椎板螺钉组优63.9%(23/36)、良19.4%(7/36)、可16.7%(6/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3)。结论 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峡部螺钉和椎板螺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在置钉准确性方面,峡部螺钉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骨盆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措施. 方法 2013年4月20日至5月3日共收治23例地震伤所致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24 ~ 81岁,平均48.9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5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7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4例,男性尿道损伤l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6例.分析此23例患者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 结果 5例摔伤患者骨折均为A型,平均年龄为74.7岁.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3例,C型3例;平均年龄为36.4岁.10例重物压砸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3例,B型3例,C型4型;平均年龄为51.3岁.10例TileA型骨折患者均行保守治疗.6例Tile B型骨折患者中,3例行保守治疗,3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l例经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Tile 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4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1例经髂窝入路联合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经髂窝入路联合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论 地震中骨盆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合并伤及治疗均有其自身特点,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特点结合医疗资源采取个体化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行后路枕颈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60例来院就诊并行枕颈区CT检查的成人CT影像资料,排除枕颈区域感染、损伤、肿瘤和畸形。利用CT扫描的Dicom数据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解剖学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斜坡前缘、中部的高度和宽度,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枕骨髁关节面前后径、横径及内倾角,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上关节面前后径和横径,侧块高度,寰椎下关节突高度和宽度;再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并模拟置入直径为3.5 mm的螺钉,在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包括螺钉内倾角、头倾角及长度。取8具尸体标本,后方暴露颅颈交界区,按上述置钉参数将直径为3.5 mm的钛合金螺钉自寰椎下关节突与后弓移行处置入,经寰枕关节至斜坡;然后用摆锯沿钉道剖开,观察螺钉的钉道轨迹,验证置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男性斜坡前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6.8±2.5)mm和(20.1±3.1)mm;斜坡中部分别为(9.7±2.3)mm和(22.4±3.7)mm。斜坡前方软组织最薄处厚度为(5.8±1.48)mm。枕骨髁前后径为(19.1±1.9)mm,横径(12.6±2.0)mm,内倾角为33.7°±4.5°。舌下神经管最低点至枕骨髁关节面垂直距离为(9.6±1.1)mm。寰椎侧块高度为(12.9±2.4)mm。上关节面前后径为(21.7±1.9)mm,横径为(11.7±1.4)mm。寰椎下关节突宽度为(14.9±1.4)mm,高度为(5.7±0.85)mm。螺钉进钉点至侧块移行中点所在垂线的距离为(2.5±0.6)mm,至中点所在水平线的距离为(2.3±0.7)mm;内倾角为18.4°±1.6°,调整范围为15.0°±2.8°;头倾角为55.6°±3.1°,调整范围为10.4°±2.4°;钉道长度为(53.0±2.8)mm。女性的解剖学参数较男性略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右侧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具标本的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均能安全、有效置入。结论经寰枕关节-斜坡螺钉可在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的情况下安全置入,可以作为枕颈固定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成形与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术27例(A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54~68(61.01±5.41)岁;新版AO分型,A3型16例,A4型11例。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伤椎固定25例(B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5~66(59.28±6.12)岁;新版AO分型,A3型18例,A4型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12.4±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分别为5.2±0.5、1.2±0.2、0.8±0.1,B组分别为5.0±0.6、2.5±0.4、1.3±0.2;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分别为(49.4±6.8)%、(94.5±1.2)%、(94.1±3.7)%,B组分别为(48.2±7.0)%、(94.3±4.1)%、(90.0±2.3)%;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分别为(20.4±5.2)°、(2.5±1.8)°、(4.4±1.7)°,B组分别为(19.8±6.8)°、(2.4±1.7)°、(7.0±1.2)°。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上述3项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A组的VAS评分均较B组低(P0.05);A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失败,B组出现4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椎体成形比短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固定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由于自体神经移植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工神经修复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选择.目的:探讨静电纺丝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丝素-胶原纳米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制备约10 mm的坐骨神经缺损,分别采用倒转自体神经、静电纺丝PLGA-丝素-胶原神经导管、单纯 PLGA 神经导管桥接,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光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对比,了解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与结论:静电纺丝法制备成的纳米神经导管管壁疏松多孔,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结构.静电纺丝 PLGA-丝素-胶原神经导管组在促进坐骨神经再生、提高再生神经髓鞘化、加速再生神经功能重建等方面均优于单纯 PLGA导管组,比自体神经移植组略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