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 介绍闭合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1例(36足).结果 31例(36足)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得随访8~22个月,平均14.3个月.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标准:优27足,良5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9.1%.结论 闭合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需二次取内固定手术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Thompson手术入路,对15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施行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本组15例患者术后肩关节稳定,无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良好,主观满意。X线片提示人工肱骨头位置正确,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 24例随访6~18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立即缓解,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椎体约90%,脊柱Cobb角恢复至10°左右。结论椎体支柱块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良好,是目前可供临床选择的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LARSA人工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1月我科应用法国LARS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5.3岁.结果 经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按照牛津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本组无术后感染、无韧带自发断裂、无韧带松动并发症.结论 运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达到解剖重建,可有效恢复肩锁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Revo锚钉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Revo锚钉手术治疗30例锁骨肩峰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2例,年龄24 ~ 50岁,平均31.5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Ⅱ型28例,Ⅲ型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35.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54.5 mL.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6 ~14周,平均8.3周.根据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级:A级16例,B级12例,C级2例;按Lazzcano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1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Revo锚钉治疗锁骨肩峰端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局部损伤小,固定牢固稳定,符合生物力学特点,术后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钉,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LARS人工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1月我科应用法国LARS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2~51岁,平均35.3岁。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术后按照牛津肩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本组无术后感染、无韧带自发断裂、无韧带松动并发症。结论运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达到解剖重建,可有效恢复肩锁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0年9月,对18例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22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男12例,女6例;年龄35~54岁,平均40±2.6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平均12.4±1.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1期临床愈合,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结合术前术后颈椎活动范围检查、神经系统症状、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满意改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随访X线检查与术前比较生理弯曲改善,后凸生理弯曲纠正,人工颈椎间盘与上下终板紧密贴合,无假体松动,无失稳及脱位。CT及MRI结果未见脊髓及神经根重新受压,邻近节段椎间盘未见明显退变,未见易位骨化发生。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操作简单,减压彻底,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点是患者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明显解除,重建了满意的椎间隙高度及生理弯曲,并且更重要的是恢复了椎间关节的活动度。由于维持了正常的生物运动力学,可避免或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预期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腰椎是脊柱的主要承载部分,是脊柱的枢纽,具有支持、运动、容纳神经结构和控制的功能.腰椎根据解剖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部结构主要由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关节和所属韧带构成.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Asano等[1]研究结果表明,椎体后部结构承受了24%~30%的压力、21%~26%的张力和42%~54%的旋转应力.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也发现逐渐切除腰椎后部结构,腰椎的前屈、后伸及轴向旋转活动将明显增加[2].  相似文献   
9.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3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术式一般以单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为主 ,对突出髓核大或中央型突出选择双侧开窗或全椎板切除入路 ,对极外侧型突出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 1~ 1 2年 ,平均 2年 9个月。优 2 8例 ,良 8例 ,差 3例。结论 :本症神经损害较重 ,临床表现较复杂 ,漏、误诊率较高 ,治疗的关键是尽早解除压迫  相似文献   
10.
小血管端侧吻合的顺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侧吻合法在小动物器官移植模型制作和临床口径相差悬殊的皮瓣(肌皮瓣)游离移植中是常用的方法。目前有关小血管端侧吻合的顺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有先缝前壁,也有先缝后壁;有间断,也有连续;有一定点,也有两定点等。但血管后壁吻合是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