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及心肌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 方法  12~ 14周 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A组 (对照组 ,注射 0 .9%生理盐水 ) ,B组 (低剂量异丙酚 )和 C组 (高剂量异丙酚 )静注异丙酚 5 m g/kg诱导麻醉后分别静脉持续 30 min注入异丙酚 30、6 0 m g·kg- 1 · h- 1 。总容量均相同 ,记录未注药时、注药后 2 ,10 ,2 0 ,30 m in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舒张压(DBP)、心率 (HR)及呼吸 ,测定血浆及心肌 ET、CGRP的含量。 结果 组内比较 :B组各时点血压、心率无差异(P<0 .0 5 ) ;C组随时间的延长 ,2 0 ,30 min的 SBP、MAP、DBP、HR均下降 (P<0 .0 5或 0 .0 1)。组间与 A组比较 :各组基础值无差异 ;B组仅在 2 ,10 m in时 HR下降 (P<0 .0 5 ) ;而 C组 SBP、MAP、DBP、HR均下降 (P<0 .0 5或0 .0 1) ,且 HR随时间的延长与 A组的差异明显增加 ,30 m in时 P<0 .0 0 1;B组和 C组血浆中 CGRP增高、ET下降 ,C组改变显著 ,心肌中 CGRP、ET无变化。 结论 异丙酚促进 CGRP释放 ,抑制 ET的释放 ,通过改变 CGRP/ET的平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血压 ,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2.
张坤全  田丰 《海南医学》2003,14(7):28-29
目的 观察异丙酚、芬太尼用于锁骨开放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5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 (Ⅰ组n =2 5)和颈丛神经阻滞组 (Ⅱ组n =2 5) ,Ⅰ组静注芬太尼 2ug·kg- 1 、异丙酚 2~ 3mg·kg- 1作为诱度量在 2 0~ 40s内注入 ,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 ,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 6~ 9mg·kg- 1 ·h- 1 ,维持 ,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必要时静脉追加异丙酚 30~ 50mg。Ⅱ组用 1 .2 %利多卡因 2 0ml在患侧作颈丛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后的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 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 ,但诱导后SBP、DBP、HR、SPO2 降低。而Ⅱ组用药后HR增快 ,手术中 5例有疼痛现象 ,要加镇痛药或改麻醉方法。 结论 芬太尼、异丙酚用于锁骨开放内固定手术 ,麻醉起效快 ,镇痛效果好 ,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充分发挥异丙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完全的基础上减少其用量 ,探讨异丙酚 普鲁卡因复合与单纯异丙酚用于腹部手术时麻醉强度、麻醉后恢复质量、及异丙酚与普鲁卡因配伍的可行性。方法  4 0例成年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 ,A组以异丙酚 5mg·kg- 1 ·h- 1 、B组以异丙酚 2 .5mg·kg- 1 ·h- 1 +普鲁卡因 10mg·kg- 1 ·h- 1 静注维持麻醉 ,术中视麻醉深度辅以芬太尼、维库溴铵。结果 单位时间内两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 ,术毕呼吸功能恢复参数及初醒与拔管时间均无显著差别 ;而异丙酚用量A组是B组的一倍 ;B组病人初醒后有明显的嗜睡。结论 异丙酚 普鲁卡因复合液与芬太尼、维库溴铵配合使用 ,不仅可满足腹部手术的麻醉要求 ,且麻醉后恢复质量较高。B组异丙酚用量成倍减少使麻醉成本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2 0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n =10 )和咪唑安定组 (M组 ,n =10 )。分别静注异丙酚 1 5mg·kg-1和咪唑安定 0 15mg·kg-1诱导 ,并以异丙酚 2~ 6mg·kg-1·h-1或咪唑安定 0 1~ 0 2mg·kg-1·h-1维持麻醉 ,两组芬太尼用法相同。局麻下插Swan Ganz导管到肺动脉 ,监测麻醉期间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 麻醉诱导使两组病人心率 (HR)、心脏指数 (CI)和氧耗指数 (VO2 I)下降 ,平均动脉压 (MAP)分别下降 17 9% (P组 )和 12 0 % (M组 ) ,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相比 ,心肺转流 (CPB)前、后CI、每搏指数 (SI)、左室每搏功指数 (LVSWI)相对较高。肺毛细管嵌压 (PCWP)和全身血管阻力指数 (SVRI)相对较低。停CPB后 ,异丙酚组氧摄取率 (ERO2 )较低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较高。结论 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 ,在转流前、后可降低前、后负荷 ,维持较好的心脏指数并改善氧供需平衡 ,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可能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中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的影响。 方法  12~ 14周 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8只。 A组 (对照组 ,注射 0 .9%生理盐水 ) ;B组 (低剂量异丙酚 )和 C组 (高剂量异丙酚 )静注异丙酚 5 mg/ kg诱导麻醉后分别静脉持续 30 min注入异丙酚 30 ,6 0 mg· kg- 1 · h- 1 ,总容量均相同。记录不同时间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舒张压 (DBP)、心率 (HR)及呼吸 ,测定血浆 NO、ET、PGI2 、TXA2 的含量。 结果  (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组内比较 ,B组血压、心率变化不显著 (P>0 .0 5 ) ;C组随时间的延长 ,SBP、MAP、DBP、HR均下降 ,尤以 30 min为著 (P<0 .0 5或 P<0 .0 1)。组间与 A组比较 :各组基础值无差异 ;B组仅在 2 min、10 m in时 HR下降 (P<0 .0 5 ) ;而 C组 SBP、MAP、DBP、HR均下降 (P<0 .0 5或 P<0 .0 1) ,且 HR随时间的延长与 A组的差异明显增加 ,30 m in时 P<0 .0 0 1。 (2 )两组血浆中NO、PGI2 增高 ,ET、TXA2 下降 ,NO/ ET及 PGI2 / TXA2 的比例增高 ,C组改变显著。 结论 异丙酚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促进 NO、PGI2 的释放 ,抑制 ET、TXA2 的释放。NO/ ET,PGI2 / TXA2 的失衡与异  相似文献   

6.
黄美清 《华夏医学》2003,16(4):494-495
目的 :观察异丙酚在婴幼儿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 :婴幼儿手术 2 0例 ,全部肌注氨胺酮 6 mg/ kg入睡后送入手术室 ,气管插管组静注咪唑安定 0 .2 mg/ kg+维库溴胺 0 .1 m g/ kg诱导插管 ,术中控制呼吸 ;不插管组肌注咪唑安定 0 .3~ 0 .4 mg/ kg诱导麻醉 ,术中面罩供氧 ,手术开始微泵注入异丙酚 3~ 5 mg· kg- 1 · h- 1 维持麻醉。结果 :全部患儿术中安静 ,麻醉平稳 ,HR、RR、SPO2 稳定 ,无明显循环呼吸抑制 ,术毕 (1 0± 4 .5 ) m in清醒。结论 :异丙酚可安全用于婴幼儿麻醉维持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SHR心肌SERCA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9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16只Wistar-kyoto大鼠(WKY)随机各分为空白对照组、低黄芪剂量组、中黄芪剂量组、高黄芪剂量组四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0.9ml生理盐水和0.9ml、1.2ml、1.8ml的黄芪注射液共8周,再测量大鼠心肌中SERCA的表达和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含量.结果:SHR生理盐水组心肌SERCA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较WKY生理盐水组明是下降;SHR大剂量黄芪组心肌SERCA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较SHR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SHR生理盐水组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明显高于WKY组:SHR大剂量黄芪组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较SHR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结论:大剂量黄芪注射液能显著增加SHR心肌SERCA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能明显的减少SHR血管平滑肌钙离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LC手术的患者 80例 ,随机等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 (静吸组 )和全凭静脉麻醉组 (全静脉组 )。两组均以咪唑安定 0 .2mg·kg-1 、异丙酚 2mg·kg-1 和维库溴铵 0 .1mg·kg-1 诱导后作气管插管。麻醉维持 :静吸组用安氟醚吸入 ,全静脉组将异丙酚 8mg·kg-1 ·h-1 和芬太尼 4 μg·kg-1 ·h-1 混合抽入 5 0ml注射器中 ,用微量泵注入 ,设定速率为 4 0ml·h-1 。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 1 0min、气腹毕和术毕的SBP、DBP、HR和SpO2 及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和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间的拔管时间、清醒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静吸组在气腹后 1 0min的HR、SBP、DBP及术毕HR明显高于基础值 (P <0 .0 5 ) ,而全静脉组术中无明显变化。全静脉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静吸组。结论 :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 ,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影响。方法 :杂种犬 18只随机分为三组 :N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2ml·kg- 1·h- 1)、HP组 (高剂量异丙酚组 ,10mg·kg- 1·h- 1)和LP组 (低剂量异丙酚组 ,5mg·kg- 1·h- 1)。开胸阻断左冠动脉前降支 3 0、60、12 0、180及 2 40min ,测定和计算二尖瓣前叶舒张早期关闭斜率(MVEF)、二尖瓣前叶E峰到室间隔左室面的垂直距离 (EPSS)、心搏量 (SV)、心输出量 (CO)和射血分数 (EF)。结果 :NS组的MVEF、SV、CO和EF呈进行性下降 ,EPSS呈进行性上升 ,而实验组 (尤其是HP组 )的变化趋势不如NS组明显 ;LAD阻断 60、12 0、180及 2 40min时实验组MVEF、SV、CO和EF显著高于同时间点NS组指标 (P <0 .0 5) ,而EPSS显著低于同时间点NS组指标 (P <0 .0 5)。结论 :异丙酚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左心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的变化评价苯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4只雄性SHR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SHR组,n=7)和药物干预组(SB组,n=7),另外选择7只雄性Wistar京都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B组给予苯那普利灌胃(10 mg.kg-1.d-1),WKY及SHR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周秤体质量,调节用药量。12周后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IBS参数(包括IBS%和CVIB);对心肌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嗜银染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组间比较IBS%值SHR组&gt;SB组(P&lt;0.01)&gt;WKY组(P&lt;0.05),CVIB值SHR组SB组&gt;WKY组(均P&lt;0.01)。IBS%与CTGF、CVF、PVCA、APFVF、T/D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大鼠存在明显心肌纤维化,心肌CTGF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 ,麻醉诱导后给予持续输注异丙酚A组 2mg·kg- 1 ·h- 1 ,B组 5mg·kg- 1 ·h- 1 ,C组 8mg·kg- 1 ·h- 1 ,并监测诱导后、停体外循环 (CPB)即刻、CPB后30min、6 0min、3h五个时间点心肌酶AST、LDH、α -HBDH、CK -MB浓度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体外循环 (CPB)后心肌酶指标与诱导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组相比 ,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AST、CK -MB、LDH值较低 (P <0 0 5或P <0 0 1) ,α -HB DH无明显差异 (P >0 0 5 )。A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中 5mg·kg- 1 ·h- 1 异丙酚是较为理想的具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维持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养阴通脑颗粒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养阴通脑颗粒对麻醉犬脑血管阻力的影响 .方法 将 17只犬随机分为 3组 ,空白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 ,养阴通脑颗粒分中剂量组 (1.0 g· kg- 1 )和大剂量组(2 .0 g· kg- 1 ) ,灌胃给药 ,采用电磁流量计测定脑血流量 ,采用股动脉插管法测主动脉平均血压 .计算脑血管阻力 (R) .结果 养阴通脑颗粒可降低脑血管阻力 ,以中剂量效果为好 ,用药前脑血管阻力为 (6 9.2± 17.3) Pa· m L- 1· min- 1 ,用药后 30 min,6 0 min分别降为 (5 1.9± 14.6 ) Pa· m L- 1· min- 1和 (49.2± 14.6 ) Pa· m L- 1·m in- 1 .结论 养阴通脑颗粒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 .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和异丙酚对小儿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氯胺酮和异丙酚对小儿眼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患儿 2 7例 ,分为氯胺酮组和异丙酚组。肌注氯胺酮 4~ 6mg·kg-1和氟哌利多0 0 4~ 0 1mg·kg-1基础麻醉后 ,氯胺酮组单次静注氯胺酮1mg·kg-1,继之静滴 0 .0 4%氯胺酮 ,必要时间断追加氯胺酮 ;异丙酚组单次静注异丙酚 1mg·kg-1,继之静滴 0 0 4%异丙酚 ,必要时间断追加异丙酚和氯胺酮。分别于基础麻醉后 10min、单次静注氯胺酮和异丙酚 3min及手术结束后测眼内压 ,并监测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结果 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眼内压无差异 ,单次静注氯胺酮眼内压升高 ,单次静注异丙酚则眼内压下降 (P <0 0 5 ) ;手术结束后 ,氯胺酮组眼内压下降 ,与异丙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础麻醉后至手术结束 ,SBP、DBP、HR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注氯胺酮后 5min内 ,SpO2 其中 1例 <95 % ,余无下降 ,静注异丙酚后5min内 ,SpO2 下降与基础麻醉后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3例 <95 %。结论 单纯静注氯胺酮可升高眼内压 ,静注异丙酚降低眼内压 ,两者复合应用可避免眼内压升高 ,但呼吸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异丙酚、芬太尼、东莨菪碱复合麻醉在消化内镜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拟行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病人 1 5 0例 ,随机分为三组即 :A组 (局麻组 ) 5 0例 ,B组 (对照组 ) 5 0例 ,C组 (实验组 ) 5 0例。行胃镜检查病人用 1 %地卡因喷喉。A组表面麻醉下进行操作 ;B组先给以 0 0 0 1mg·kg-1 芬太尼静脉注射 ,然后将 0 8mg·kg-1 异丙酚用微泵按 3 2~ 4 8mg·kg-1 ·min-1 静脉注射 ,再以 3~ 8mg·kg-1 ·h-1 速度异丙酚静脉注射维持麻醉 ,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后 ,开始检查工作 ,待内镜进入检查部位时停止麻醉 ,若术中麻醉深度不满足检查要求时再以每次 0 4mg·kg-1 异丙酚静脉注射以维持麻醉 ;C组先给以0 0 0 1mg·kg-1 芬太尼、0 0 0 6mg·kg-1 东莨菪碱混合液静脉注射后 ,其余同B组。全部病人分别在麻醉前及麻醉后 1min、3min、6min、9min、1 2min、手术结束进行监测HR、R、BP、SpO2 、ECG以及麻醉效果评定。结果 在所有的监测项目结果中A组与B、C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B、C组间异丙酚用量、检查时间、麻醉效果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B、C组间DBP、SpO2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检查开始后SpO2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异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5 0例AS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氯胺酮组 (P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异丙酚 2mg/kg后以异丙酚 3mg/kg·h-1、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 ;氯胺酮组 (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氯胺酮 2mg/kg后以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结果 两组手术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苏醒时间PK组较K组明显缩短。静脉麻醉后 ,K组MAP、HR升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 ;而PK组MAP、HR无明显改变 ,RR却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 5、10min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与氯氨酮麻醉相比 ,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循环稳定 ,清醒快 ,精神症状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黄自生  卢子会 《医学文选》2000,19(4):453-454
在颈丛阻滞下行颈部手术 ,为达到镇静、抗焦虑和克服长时间手术中身体不适等目的 ,常需辅助用药。本文报告异丙酚在颈丛麻醉期间的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  单纯性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 40例 ASA ~ 级。随机分成二组 ,每组 2 0例 ,年龄、体重相当。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 0 .1g。麻醉药液为 1%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不含肾上腺素。两组病人颈丛阻滞完善后 , 组 (异丙酚组 ) :异内酚 1m g/ kg静注 ,继之用微泵持续静脉输注 2 mg·kg- 1 · h- 1 ; 组 (哌氟组 ) :为对照组 ,一次性给予哌替啶5 0 mg和氟哌啶 2 .5 mg静注。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异丙酚全麻对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 ,Ⅰ组为气管内全身麻醉组 ;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 10min、手术后 2h各抽取静脉血 4ml,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和CGRP值。结果 在麻醉前 ,麻醉后 10min两组血浆ET和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 ;手术后 2h(T3 )Ⅰ组ET水平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对ET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并能提高体内CGRP水平 ,可减轻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13周龄雄性SHR24只用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SHR对照组、Ang-(1-7)组(25μg·kg-1·h-1)和Ang-(1-7)拮抗剂Ang779组(25μg·kg-1·h-1);8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经颈静脉给药2周,鼠尾袖法测量给药前后鼠尾动脉收缩压(SBP)。电磁流量计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量。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ng-(1-7)组SBP较SHR对照组和Ang779组显著下降(P<0.01)。Ang-(1-7)组去外膜侧颈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SHR对照组和Ang779组(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AngⅡ浓度显著高于未去外膜侧(P<0.01)。去外膜侧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较未去外膜侧明显增多(P<0.01),而Ang-(1-7)组双侧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HR对照组和Ang779组(P<0.01)。Ang-(1-7)组去外膜侧和未去外膜侧凋亡指数较SHR对照组和Ang779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去除血管外膜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凋亡减少,管腔狭窄,血流量降低,血管功能出现障碍。Ang-(1-7)能通过下调颈动脉AT1R蛋白表达,促进血管组织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 0例患儿 ,随机分为 3组 ,组Ⅰ ,单纯用氯胺酮 ;组Ⅱ ,γ 羟基丁酸钠复合氯胺酮 ;组Ⅲ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 ;每组 2 0例。Datex监护仪监测BP、HR、ECG、SPO2 ,Ⅰ组静注氯胺酮 2mg·kg-1;Ⅱ组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80mg·kg-1;Ⅲ组静注异丙酚 2mg·kg-1。观察术中BP、HR、SPO2 的变化 ,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喉痉挛和术手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 ,术中BP、HR、SPO2 的变化小 ,苏醒时间短 (P <0 .0 5 ) ,术中未发生喉痉挛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 ,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两者用药量的配伍变化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40例限期手术食道癌患者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例。取T8~ 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置管 ,硬膜外腔内注入 10g·L-1lignocaine 3 75 g·L-1bupivercaine 5ml,5min后痛觉减退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 :A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B组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 5mg·kg-1,C组咪唑安定 0 15mg·kg-1、异丙酚 1 5mg·kg-1,D组咪唑安定 0 2mg·kg-1、异丙酚 2mg·kg-1。各组使用相同量的芬太尼 (0 0 0 4mg·kg-1)及维库溴胺 (0 1mg·kg-1)。观察 4组患者心血管反应。结果 A组血压波动最小 ,B组次之 ,C组又次之 ,D组最大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行全麻诱导复合硬膜外麻醉时 ,咪唑安定 0 1mg·kg-1、异丙酚 1mg·kg-1的用量患者心血管反应最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