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的多重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结合毛细管电泳定量检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受者嵌合体的方法,并探讨嵌合体形成与免疫耐受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PE9700扩增仪扩增15个STR位点:D8S1179、D21S11、D7S820、D3S1358、CSFIPO、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logenin,应用3130XL型DNA测序仪对35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上述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并比较供受者移植前后的基因型,确定嵌合体的形成类型,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植活证据,同时用无关个体的DNA混合实验进行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1)其中32例在15个STR位点中均至少有两个可以区分供受者的有信息位点(有3例无移植前受者标本),35例患者均在移植后1个月时STR位点及性别位点转为供者型,形成了完全供者嵌合体(CC),且HLA单倍体相合的15例患者也达到了100%的供者植入,并在随访过程中持久不变。(2)扩增产物中供受者DNA含量的百分比同扩增前混合样本的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P〈0.01),最小检出DNA百分比为5%。结论:(1)用基因分析仪对STR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具有快速、无污染和自动化高、可定量及灵敏度高等优点,用于检测allo—PBSCT植活状态是可靠的。(2)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可以成功地诱导CC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取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5、300d的标本,抽提DNA。根据已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检测MN血型基因型。结果:供者为NN型,受者移植前为MM型,移植后15d为MN型(嵌合型),移植后300d为NN型(供者型)。NN基因在移植植活证据中作为供者的标记物在受者体内发现。结论:采用MN血型基因检测作为植活证据,可以对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早期监控,且标本量小,较其他方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DNA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定量分析(STR-PCR)检测危重新生儿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为规范新生儿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输注红细胞种类将病儿分为辐照组12例和非辐照组19例,分别于第1次输血前及输血后5、10、15d留取病儿足跟血提取DNA,选择D8S1179、D21S11、D7S820等15个基因位点及1个性别位点进行荧光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检验,并与供血者基因型进行比对。结果辐照组和非辐照组新生儿输血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供血者基因型。结论 STR-PCR检测未发现TA-GVHD及新生儿输血相关的微嵌合现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检测来指导和规范新生儿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植活证据检测中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取供者和受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5、300d的标本,抽提DNA。根据已发表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检测MN血型基因型。结果供者为NN型,受者移植前为MM型,移植后15 d为MN型(嵌合型),移植后300 d为NN型(供者型)。NN基因在移植植活证据中作为供者的标记物在受者体内发现。结论采用MN血型基因型检测作为植活证据,可以对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早期监控,且标本量小,较其他方法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扩增、PAG垂直板电泳分离、银染技术,对河南汉族211例无关个体进行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分型。结果D19S253检出10个等位基因31种基因型,D12S391检出11个等位基因42种基因型,D7S820检出8个等位基因23种基因型。3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3基因座的杂合度(H)观察值分别为0.7678、0.8323、0.7455。个人识别能力(DP)分别为0.9348、0.9566、0.9188。三联体非父排除率(PEt)分别为0.6229、0.6607、0.57460结论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具有很高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γ-干扰素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供、受者γ-干扰素(IFN-γ)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病例分析,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对122例肾移植受者和供给(其中94例受者的53位供者)在肾移植前进行IFN-γ基因型检测.对受者术后随访2年,追踪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受者基因型、供者基因型及供、受者基因型组合类型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IFN-γ高分泌基因型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2.2%(35/83例),中低分泌型受者为12.8%(5/39例),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自IFN-γ高分泌和中低分泌基因型供者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7%(24/66例)和35.7%(10/28例),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受者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3/4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28.9%(36/90例)(P<0.01);供、受者均为中低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9.3%(11/57例),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48.6%(18/37例)(P<0.01).结论 受者IFN-γ基因型及与供者IFN-γ基因型的组合类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有显著关联.肾移植术前同时检测移植供、受者IFN-γ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移植后远期效果,指导术前做出合理的供受者匹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亲子鉴定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特点。方法对5000个个体利用Chelex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扩增和毛细管电泳确定DNA-STR基因型,对于D21S11三带型者进一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4个个体STR基因座出现三带型等位基因现象,1个在D3S1358基因座,2个在D13S317基因座,1个在D21S11基因座,而D21S11三带型基因者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被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三带型等位基因在STR基因座中极少出现,应用不同试剂盒加以验证,如怀疑三体综合征还应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口腔粘膜细胞DNA代表移植前基因状态的可行性,解决缺乏移植前样本病例嵌合状态的检测问题.方法:对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例,采集供者、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受者移植术后外周血和口腔粘膜拭子,以PCR-STR技术对各样本进行DNA分析,对比移植前后基因分型变化判断嵌合状态,比较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和移植术后口腔粘膜拭子基因分型的异同.结果:2病例移植后受者外周血的PCR-STR基因分型与供者一致,呈完全的供者嵌合状态;受者移植后的口腔粘膜细胞基因分型与移植前外周血的基因分型一致.结论:口腔粘膜细胞的DNA样本可以代表受者移植前的基因状态,在实践中可以用口腔粘膜细胞代替移植前的受者样本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骨髓移植后植入状态监测的多重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方法,为骨髓移植病人移植疗效评价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移植前、移植后7 d~3个月不同时间采集3例供受者静脉及骨髓血样,提取DNA作为模版,用多重荧光标记STR-PCR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2例供受者HLA-A、B、DRB1等6个等位基因完全相合病人骨髓移植后分别于第35天和3个月转为完全供者型,1例HLA半相合母子移植病人持续未植入,移植后第7、28天STR-PCR分析为受者基因型。结论荧光标记STR-PCR技术是骨髓移植后植入状态监测的有效方法,对移植效果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康巴地区藏族群体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获取 D1S5 4 9,D3S175 4 ,D12 S391,D12 S375和 D18S86 5基因座在中国康巴藏族群体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 ,初步探讨其在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抽取 10 0名地区藏族群体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滴于滤纸上 ,干燥后剪取少许血痕 ,chelex法提取 DNA。应用 PCR技术 ,扩增产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型。结果 中国康巴地区藏族群体 D1S5 4 9基因座发现 7个等位基因 ;D3S175 4基因座发现 6个等位基因 ;D12 S391基因座发现 10个等位基因 ;D12 S375基因座发现 6个等位基因 ;D18S86 5基因座发现 6个等位基因 ;5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P>0 .0 5 )。各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 0 .86 ,0 .77,0 .81,0 .6 9和 0 .80 ;个人识别率分别为 0 .92 9,0 .838,0 .934,0 .886和 0 .890 ;非父排除率分别为 0 .715 ,0 .5 4 5 ,0 .6 18,0 .4 13和 0 .5 99。结论  5个基因座在中国康巴藏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与个人识别率 ,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6个(D1S2142、D12S391、D13S1492、D14S306、D15S659和D10S2325)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在中国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数据,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126名无血缘关系潮汕汉族个体的EDTA抗凝血样用Chexlex.100法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以上6个基因座在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26份样本中,6个STR基因座分别检出9、12、14、7、11、12个等位基因和25、36、54、22、32、3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基因座的个人识别机率分别为:0.935、0.953、0.972、0.932、0.942和0.958,非父排除概率分别为:0.476、0.662、0,782、0.587、0.647和0.768。30个家系样品调查证实上述基因座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未观察到突变。结论:6个SIR基因座在潮汕地区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法医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两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即D5S818和D19S400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从吉林地区103名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个体抗凝血样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并银染。结果 得到两个基因座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较大。结论 这两个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所得到的遗传学数据可为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2l号染色体上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laort tanclem repeat,STR)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100名中国汉族人2l号染色体上D21S11、D21S1435、D21S205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21S11、D21S1435、D21S2055位点分别检出7、6和18个等位基因,18、17和56种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73%、82%和9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21号染色体的3个STR位点有较好的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cl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14.
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6个STR位点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 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7、7、7、10、12和8个等位基因,13、12、9、17、19和10个基因型;在病区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7、9、13和9个等位基因,12、10、12、19、16和8个基因型;在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5、12、8和9个等位基因,17、16、8、22、14和8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在D12S1725位点,患者与病区内对照(P=0.0119)及非病区外对照间(P=0.0050)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病区正常组及非病区正常组间无差异(P=0.590);其余各位点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的6个STR位点中D12S1725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病区与非病区正常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东北汉族人群中7p14-15区域内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扩增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7p14-15区域内9个STR多态位点在100名随机选取的无血缘关系的东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东北汉族人群中,7p14-15区域的D7S526、D7S690、D7S2252、D7S817、D7S683、D7S656、D7S484、D7S2250、D7S2251位点分别检测出6、6、8、6、4、6、7、8和7个等位基因,17、19、29、17、10、17、24、27和22种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84%、85%、79%、82%、79%、85%、89%、88%和83%。结论:7p14-15区域的9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并在东北汉族人群中呈现较好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STR基因座D1S518、D4S2639、D15S817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汉族人群D1S518、D4S2639、D15S817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探讨其在法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显带等技术,对各样品进行3个STR基因座分型,调查武汉地区汉族人群3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布。结果D1S518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24个基因型;D4S2639基因座观察到9个等位基因,32个基因型;D15s817基因座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18个基因型,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0.7547、0.8165、0.7602;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290、0.7568、0.7222。结论DIS518、D4S2639、D15S8173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属于高信息度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张涛  王芳  朱素敏  毛伟  黄霞 《重庆医学》2015,(19):2632-2634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庆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监测的 PCR扩增荧光标记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方法,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术前供者、受者EDTA抗凝静脉血及受者术后不同时间EDTA抗凝静脉血,采用STR‐PCR技术对65例allo‐HSCT患者的15个STR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进行分析。结果6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病例,术后检测患者S T R位点呈现受者源、供者源和供受者嵌合3种状态,有54例的移植后监测呈现供者源状态,8例移植后监测到嵌合体状态,3例移植后监测呈现受者源状态,且发现3种状态之间可相互转化,每种状态的最早检出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转化时间存在差异,其中出现供者源状态的最早时间是术后第17天,持续最长时间为7多个月。而出现嵌合状态的最早时间为术后第16天,最晚在移植后5个月才监测到嵌合。在嵌合持续时间上,持续时间最短为2个月,持续时间最长者达7个月。结论 allo‐HSCT患者术后STR位点转化情况存在差异,要建立起适用于该地区的STR‐PCR方法需要正确留取供受者标本,同时应掌握好恰当的检测时机和适宜的STR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陕西汉族人群中2号染色体上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对2号染色体上的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D2S112、D2S162、D2S2330、D2S2216、D2S347、D2S259、D2S319和D2S168基因座分别检出7、11、9、8、9、9、8和13个等位基因,15、33、23、18、13、12、25和33个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其杂合度分别为0.6985、0.8274、0.8042、0.6816、0.6541、0.5213、0.8432和0.809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11、0.8199、0.7891、0.6809、0.6388、0.5187、0.8372和0.8049.结论 2号染色体上的这8个STR基因座在汉族人群中有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是理想的遗传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东汉族人群8个(D2S1360、D3S1545、D7S1517、D16S3253、D18S1270、D19S253、D20S470、D21S1437)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研究并获得群体遗传参数,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份广东汉族无关个体EDTA抗凝血样用Chexlex-100法提取DNA,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以上8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此8个基因座分别检出12、9、13、9、10、10、13、10个等位基因和42、27、45、33、31、36、44、31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基因座的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51、0.782、0.885、0.756、0.784、0.812、0.917、0.725。8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体识别机率为0.999 999 7,累计非父排除概率为0.998 15。40个家系样品调查证实上述基因座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未观察到突变。结论:8个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湖北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湖北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D8S1179、 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 采用Identifiler试剂盒复合扩增305例湖北汉族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产物经3130遗传分析仪电泳分离和分型检测,分析检验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个体识别能力(DP)、非父排除概率(PE)和遗传平衡状态.结果 305名无关个体共检测到15个STR基因座的146个等位基因,各基因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3个STR基因座的PIC>0.5,14个STR基因座的DP>0.8,12个STR基因座的PE>0.5;累积个体识别力>0.999 999 999,累积非父排除率>0.999 998 8.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绝大多数基因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其群体遗传学数据可用于本地人类遗传学、法医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