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证者为Rh阴性家系的RHD基因结构特征,了解Rh血型的基因遗传方式,探讨RHD基因组合和Rhesus盒子(Rh盒子)检测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3例汉族Rh阴性家系的19份样本进行了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上游Rh盒子、下游Rh盒子和融合Rh盒子检测。结果基因型为RHD-/RHD一个体检测到融合Rh盒子,无上下游Rh盒子;基因型为RHD+/RHD+个体检测到上下游Rh盒子,无融合Rh盒子;基因型为RHD+/RHD-的个体可同时检测到上下游Rh盒子和融合Rh盒子。结论用PCRSSP方法进行家系RHD基因结构分析,操作简便直观。本研究证实在Rh阴性家系中存在着非表达的RHD基因,其遗传方式呈单倍型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微量RhD(+)红细胞的试验方法。方法选取标准的RhD(+)和RhD(-)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用间接标记法一抗为IgG抗-D,二抗为FITC-抗-IgG F(ab’)2染色,应用FCM检测RhD(+)细胞的比例,并确立IgG抗-D的最佳使用剂量。在此实验条件下,作FCM检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分析和FCM的检测重复性分析。结果抗-D的最佳使用剂量是1∶4稀释,50μl/1×106细胞;当RhD(+)细胞占RhD(-)细胞比例范围为2.5%—0.312%时,FCM测定比例与已知实际比例的相关系数(r)=0.987。RhD(+)细胞比例分别为10%、2.5%的同一测定管各重复测定10次,变异系数分别3.4%、4.9%。结论FCM检测微量RhD(+)细胞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RHD(-)患者体内的微量RhD(+)细胞。  相似文献   
3.
<正>ABH抗原除表达在于血细胞表面以外,也可出现在除脑脊液外的分泌液中;只有大约80%的个体具有产生这些可溶性抗原的遗传基因,分泌型表达是由双结构基因控制的,即第19号染色体2个紧密连锁的FUT1(H)和FUT2(Se)基因座。目前血型血清学定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和遗传学鉴定,可检出多种血型系统的表型,但其局限性是不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豫西地区人群RhD(-)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探讨本地区RhD(-)个体的RH基因构成。方法利用(SSP-PCR)方法检测豫西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无血缘关系的40例RhD(+)和129例RhD(-)个体的7个RHD特有的外显子(外显子第3,4,5,6,7,9和10)和RHD及RHCE第4内含子的构成状态。结果 40例RHD(+)献血者中均发现了RHD、RHCE内含子4以及RHD外显子第3,4,5,6,7,9和10;在129例RhD(-)献血者标本当中77例(59.69%)的个体既没有RHD内含子4,也没有上述7个RHD外显子,32例(24.81%)的献血者检查出有RHD内含子4和所有的RHD外显子,其余的20例(15.50%)RHD(-)献血者中携带至少1个RHD外显子;从129例RhD(-)标本中检出的20例Del型均能捡出上述7个外显子。结论豫西地区RHD(-)个体的RH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主要表现为RHD基因全缺失、部分缺失和不缺失。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治疗慢性血液肿瘤的中医理论,其作用机制复杂,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丰富,有关中医药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血液肿瘤干预细胞凋亡的研究以及对输血治疗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输血后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附1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反复输血(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无效输注。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输血后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情况,及其在血小板输注疗效中的意义,对118例多次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包括PAIgG、PAIgM和PAIgA)  相似文献   
7.
脐血HLA-B15组血清学与DNA定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学方法对脐血HLA B1 5特异性组分型存在的误差 ,及应用PCR SSP方法分型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和PCR SSP方法对 1 37份脐血做分型对比研究。结果 DNA分型成功率 1 0 0 % ,特异性、敏感性好 ,血清学对B1 5组分型总误差 1 5 % ,主要发生在B62、B75、B1 51 1 / 1 50 8/ 4 6这几个位点  相似文献   
8.
提高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一直是临床输血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陆萍等《可溶性血小板抗原的制备、鉴定和应用》一文[中国输血杂志1998;11(2)66,以下简称陆文]报告了以血小板可溶性抗原作临床血小板输注交叉配合试验及筛选血小板与HLA特异性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mPEG修饰HLA抗原产生效果差异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评价HLA抗原修饰的效果;采用SDS—PAGE评价不同mPEG对抗原的修饰能力;用模建的HLA抗原三维结构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结果:mPEG-BTC可完全阻断HLA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mPEG—SPA也可有效地阻断HLA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结合,mPEG-MAL无阻断作用。不同mPEG对HLA抗原修饰效果的差异与暴露在HLA抗原表面的氨基酸有关。结论:mPEG只能与暴露在HLA抗原表面的相应氨基酸结合,HLA抗原表面的氨基酸类型决定不同种类mPEG的修饰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临床用血疗效,笔者对洛阳市5家医疗机构2005年810月份500例输血病例进行了调查统计,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本市5家医院的输血患者500名,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家(1家为省级医院,1家为市级医院),二级甲等医院3家(1家市级医院,2家县医院)。1.2方法随机抽查三甲医院病例300份(每家医院150份),二甲医院200份(每个县级医院50份,市级医院100份)。统计每次输血后第1次血常规化验单,以输血后12~24h的化验单为准。输注的血液制品为本站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调查内容: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住院号、科别、诊断、性别、年龄、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