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对小鼠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带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将接种H22细胞24h后的带瘤小鼠45只随机分为非正常对照组,5-Fu组、APBMV针剂组和胶囊组4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10d后,观察瘤块及脾脏重量的变化,计算抑瘤率和脾重指数;(2)接种H22细胞24h带瘤小鼠40只随机分为非正常对照组、5-Fu组、APBMV针剂组和APBMV针剂+5-Fu组,给予APBMV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venom,APBMV)对肝癌H22带瘤小鼠NK细胞活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增殖,迟发型超敏反应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细胞24h后的带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5Fu组(5Fu10mg·kg-1),APBMV组(APBMV003mg·kg-1,腹腔注射),APBMV+5Fu组(APBMV003mg·kg-1+5Fu10mg·kg-1,腹腔注射),连续给药5d。给药期间及给药后对带瘤小鼠进行相应的处理,观察经治疗后H22带瘤小鼠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APBMV组及APBMV+5Fu组带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和DNCB诱导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明显增强,淋巴细胞转化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及单用5Fu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APBMV单独应用使带瘤小鼠白细胞计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5Fu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相比P<001),APBMV与5Fu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蝎毒抗癌多肽(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venom,APBMV)对小鼠肝癌(Hepatoma22,H22)和小鼠黑色素瘤(melanomaB16)两种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肿瘤质量和肿瘤生长抑制以及带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脾脏指数为观察指标。将接种H22和B1624h后的带瘤小鼠分为对照组,5Fu治疗组和APBMV的3个治疗组。APBMV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APBMV0.03mg·kg-1,0.04mg·kg-1和0.06mg·kg-1腹腔注射,5Fu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5Fu20mg·kg-1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0d后处死带瘤小鼠,取实体瘤称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H22带瘤小鼠于处死前眼球取血,计数外周血细胞,并取小鼠脾脏,称重,计算脾脏指数(spleenindex,SI)。结果:APBMV在应用的3个剂量范围内对H22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APBMV的中、高剂量对B16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0.36%和44.58%,其对B16的抑制作用强于5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HCMV-STF)对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作用。②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培养小鼠脾细胞,共分5组,分别加入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PHA,HCMV-Ag,HCMV-STF,HCMV-Ag+HCMV-STF.培养48h后加入氚-胸腺嘧啶(3H-TDR),再培养24h,收集细胞,用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cpm),计算促进率。③结果HCMV-Ag+HCMV-STF组与HCMV-Ag,HCMV-STF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的作用(q=3.35,4.75,P<0.05)。④结论HCMV-STF具有相应抗原的依赖活性;同时也证明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效应,是特异性转移因子质控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5.
蝎毒抗癌多肽与其组分Ⅲ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综合评价蝎毒抗癌多肽及其纯化组分Ⅲ毒、副作用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蝎毒抗癌制剂提供有价值的实验结果,方法:取20-22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经小鼠腹腔一次注射0.2ml/20g不同浓度的APBMV或AP-Ⅲ,观察各组动物的行为学改变和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利用LD50综合计算法得到APBMV及AP-Ⅲ的L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小鼠注射  相似文献   

6.
形成小鼠皮下实体瘤型及腹水型肝癌H22模型,观察低密度脂蛋白-阿克拉霉素(LDL-ACM)复合物和阿克拉霉素(ACM)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1)对照组H22实体瘤瘤重为1.74±0.60g,ACM组为1.30±0.57g,LDL-ACM复合物组为0.86±0.44g,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CM组差异不明显(P>0.05);(2)对照组、ACM组及LDL-ACM复合物组荷腹水型肝癌H22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4.6±7.50d,23.4±7.67d和17.1±3.44d。ACM组和LDL-ACM复合物组荷瘤小鼠存活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P<0.01),LDL-ACM复合物组效果好于ACM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树(Tupaia)体内观察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ASODN)对HDV复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树同时接种HBV阳性血清0.1ml、HDV阳性血清0.3ml后,将16只HDV/HBV感染成功的树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8只树按每只每次经尾静脉注射S-ASODN3mg,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中2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6只不作处理。注射后5、10、15、25d取血及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斑点杂交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DVAg及HDVRNA。结果:于注射结束时(15d)给药组有7只树肝内HDVAg及HDVR-NA转为阴性,对照组8只树中仅1只转为阴性。停止使用S-ASODN10d后,给药组2只阴转树肝内又可检出HDVAg和HDVRNA,对照组仍有7只可检出。结论:S-ASODN在树体内能有效抑制HDV复制及表达,但作用并不完全,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时间不够长及仅用硫代修饰尚不能直接导向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牧场卉性转移因子(HCMV_STF)对小鼠脾细胞分化增殖作用。2)方法采用微量细胞培养法2小鼠脾细胞,共分5组,分别加入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PHA,HCMV-Ag,HCMV-STF,HCMV-Ag+HCMV-STF,培养48h后加入氚-胸腺嘧(^3H-TDR),再培养24h,收集细胞,用流体闪烁计数器计数,计算促进率。(3)结果 HCMV-Ag+HCMV-STF组与H  相似文献   

9.
潘妥拉唑及奥美拉唑对健康人胃内pH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探讨潘妥拉唑及奥美拉唑对健康人24h胃内PH的影响。方法:2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PAN组10例,OME组8例,分别静脉滴注PAN80mg,OME80mg,1次/d,连续2d,第2天给药后进行胃内PH24h监测;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胃内PH24h监测。结果:PAN及OME均能明显提高24h胃内PH平均值,PH〉4总时间百分比及24h胃内PH变化,工线下面积(P〈0.01);用药后24h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城鸡瘟病毒Lossta系(NDV-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是否有激活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电源,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0和Griess方法。结果:(1)NDV-L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作用24h后,光镜和扫描镜均显示细胞明显增大和伪足伸出;(2)NDV-L作用的PEMΦ与^3H-标记的H22靶细胞作用24h后,发现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杀伤效应,且该效应与阳性对照组的杀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存活小鼠及其皮片移植的观察,以判断ALLO-BMT小鼠是否建立了特异性的兔疫耐受机制。方法(1)给A组受者CB6F1(H-2bd)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给B组受者CB6F1(H-2bd)小鼠移植供者C57BL/6j(H-2b)小鼠的骨髓细胞;(2)将供者C57BL/6j(H-2b)和BALB/c(H-2d)小鼠的尾部皮片原位移植给ALLO—BMT后存活60 d以上的受者CB6F1(H-2bd)小鼠和未经任何处理的CB6F1(H-2bd)小鼠,观察100 d。结果(1)A组受者CB6F1(H-2bd)小鼠平均存活时间(10.6土1.3)d显著短于B组的受者CB6F1(H-2bd)小鼠平均存活时间(36.9±10.8)d(p<0.01)。(2)II组中进行ALLO-BMT后存活60 d以上的受者CB6F1只接受来自C57BL/6j小鼠的皮片而排斥来自BALB/c/小鼠的皮片,而I组中未经任何处理的 CB6F1小鼠排斥来自 C57BL/6j和 BALB/C /c小鼠的皮片。结论经 γ射线照射并移植有C57BL/6j 小鼠异基因骨髓且能长期存活的CB6F1小鼠建立了较完全的供者型免疫耐  相似文献   

12.
用HCV核心抗原(C33肽)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二株McAb。此二株McAb除与免疫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外,与HCV核心抗原CP10也有很好的反应;但与HCVNS3、VS5及核心区CP9抗原无反应性。在竞争ELISA中对抗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通过光疗降低胆红素水平能否引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逆转。方法:造反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婴儿(无感染、产伤、头颅血肿)为高胆组,在光疗前、光疗后24h、光疗终止时及光疗终止1d后进行BAER的测定。结果:高胆组中BAER的V波峰潜伏期、Ⅲ-V波、Ⅰ-V波峰间期显著延长(P〈0.01,P〈0.05),而且光疗前后V波潜伏期.Ⅰ-V、Ⅲ-V波峰间期均有显著性差异,光疗期间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  相似文献   

14.
不同声强8Hz次声对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王斌  陈景藻 《医学争鸣》1997,18(5):442-445
目的:观察不同声强的8Hz次声长时间作用后小鼠学习能力的变化并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学习能力相近的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除对照组外分别接受90dB、100dB、110dB、120dB8Hz次声的作用,每日3h,14d后用Y-型电迷宫进行学习能力的比较、脑皮质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和脑生化物质的1H-核磁波谱分析.结果:实验组学习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细胞出现脂褐素增多及线粒体肿胀.1H-核磁波谱分析发现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酸(Glu)等相对含量显著变化(P<0.01).结论:90dB次声长时间作用即可引起学习能力降低,其原因与次声致使脂质过氧化有关.在90dB组和100dB组,神经细胞对次声的损害存在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5.
病人,25岁,因妊娠36+4周,G3P0,胎动消失2d,阴道血性分泌物7h入院。于妊娠8周时查HCMV-IgM阳性。入院查体:T38.6℃,P90min-1,R22min-1,BP16/12kPa,体质量82.5kg,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产科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与尿微量蛋白和高血压患者肾受累的关系。方法:对52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 -微球蛋白(α1-MG)、β2 -微球蛋白(β2-MG),并对两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H 组尿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PM 显示EH组M-ALB与日间、夜间的收缩压(SBP)及其负荷值和24 h SBP负荷值有相关性(r= 0.31~0.38,P< 0.05~0.01)。结论:M-ALB可作为EH患者肾脏早期受损的一个指标。ABPM 在评价EH肾脏靶器官损害方面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硫普罗宁(MPG)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PG高剂量组和MPG低剂量组,每组3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实验组(包括CCl4及MPG大小剂量组)先给体积分数为025%CCl410ml/kg;对照组给等量溶剂。30min后,用MPG75及150mg/(kg·d)进行治疗,连用15d;对照组给溶剂10ml/kg。各组动物在实验的36h,7d及15d分批处死,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二醛(MDA)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情况。结果:MPG剂量为75及150mg/(kg·d),血清中ALT,AST及MDA明显降低,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提示:MPG对由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比较经腹腔动脉和周围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后体循环周围静脉血及及胰腺、肝脏组织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腹腔动脉给药组(CA)(N=10)和周围静脉给药组(PV)(n=10),按40mg/kg体重注入5-Fu。注药后定时取颈动脉血及胰腺和肝脏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及组织中的5-Fu浓度。结果:CA组和PV组快速注射大剂量的5-Fu后,血中的药物浓度变化相似。CA给药能提高胰腺的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0、20、30分钟CA组是PV组的57、29、6倍。60分钟时两者相似。60分钟后PV组又比较CA组为快的速度衰减。CA给药和PV给药肝脏的药物浓度变化和胰腺相似。结论:CA给药可在60分钟内提高胰腺、肝脏的药物浓度,从而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并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制抗丙型肝炎病毒(HCV)NS3抗原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丙肝患者血清中的HCVNS3抗原。方法: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非结构区NS3蛋白与鼠血清白蛋白交联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的细胞株。结果:获得有实用价值的两株McAb。两株McAb与免疫抗原有较强的抗原-抗体反应,与HCVNS4、NS5及核心区C33肽、CP9、CP10抗原无反应性,在竞争ELISA中,对HCV-IgG阳性血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用基因工程表达的HCV非结构区NS3蛋白,能够制备出有实用价值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0.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