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晶  荣振  肖瑞  王升启 《军事医学》2016,(7):602-605
目的:对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血清指纹谱的试验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正常人血清为例,银胶溶液为活性基底,分别检测不同血清用量(2.5~500μl)、不同孵育时间(10~30 min)、不同孵育温度(4℃、室温、37℃)及不同血清处理方法(萃取、去蛋白)的增强拉曼信号。结果及结论血清用量不宜超过50μl,与增强基底材料的比例1∶1到5∶1均适宜;孵育时间在10~30 min均可;孵育温度为4℃、室温、37℃均可;血清直接与增强基底混合信号效果极强,进行萃取和去蛋白处理后,拉曼信号会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实现7种腹泻病毒,A组轮状病毒、B组轮状病毒、Ⅰ型诺如病毒、Ⅱ型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 选择7种病毒特异性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与探针,制备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多重实时荧光PCR(RT-PCR)扩增产物与带有特异性探针的芯片杂交,经洗涤、化学发光检测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RT-PCR体系、杂交条件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结果 研制的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体外转录RNA参考品的最低检测限为3×103拷贝/反应,检测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95.2%、特异性为92.1%、符合率为95.1%.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基因芯片的腹泻病毒检测方法,此法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和鉴别7种腹泻病毒,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法。方法根据NCBI公开发表的7种立克次体的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立克次体甄别检测基因芯片。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法扩增立克次体靶基因片段,标记的产物与基因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经清洗、化学发光显色后进行结果分析。在优化的多重PCR体系、杂交反应和化学发光检测条件下,评价芯片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用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分别检测莫氏立克次体梯度稀释的核酸,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制备双盲模拟样本,进一步评价芯片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出1对通用引物、4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立克次体属通用探针、9条特异性检测探针。该芯片检测质粒DNA的灵敏度为1.5×102~3×103拷贝/反应,检测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为103~104拷贝/μl。实时荧光PCR法与芯片法检测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比芯片法灵敏度高10倍。双盲模拟样本检测符合率为100%。结论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7种立克次体的化学发光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立克次体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rop5对流感病毒感染进入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模型,设立随机序列(prop5R)和正义序列(prop5S)作为阴性对照,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RNA拷贝数,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病毒吸附和进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prop5对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影响,溶血抑制实验检测prop5对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影响。结果 prop5能够抑制流感病毒A/Jingfang/1/86(H1N1)感染A549细胞,对流感病毒吸附细胞过程没有影响,prop5能够抑制A/Jingfang/1/86(H1N1)、A/Lufang/9/93(H3N2)、A/FM/1/47(H1N1)和A/PR/8/34(H1N1)介导的膜融合。结论 prop5能抑制流感病毒进入细胞,这种额外的活性增强了prop5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反溶剂冻干法制备穗花杉双黄酮微粉,以解决该药水溶性差的问题,提高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考察反溶剂冻干法反应溶剂与水的比例、药物溶液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颗粒粒径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微粉化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粉末X线衍射和体外溶出实验对原料药和微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 最佳处方制备的微粉颗粒粒径在0.08 μm左右,冻干后样品为无定形.结论 本方法制备的穗花杉双黄酮微粉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显著提高,为改善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对3Gyγ射线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组、阳性药氨磷汀(WR2721)组、补中益气丸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3Gy60Coγ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结果与辐射组比较,WR2721组在照射后1、5、9、12、16、20、27、31、34d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P〈0.01),补中益气丸中剂量组(2.34g·k^-1)在5、9、20、27、31、34d白细胞(WBC)数显著提高(P〈0.05,P〈0.01),补中益气丸低剂量组(1.17g·kg^-1)在20、27、31d时WBC数提升(P〈0.05,P〈0.01),补中益气丸高剂量组(4.68g·kg^-1)在20d时WBC数显著提升(P〈0.05)。血小板(PLT)值与辐射组比较,WR2721组和补中益气丸高剂量组在照射后1d显著性减轻辐射对PLT的损伤(P〈0.01)。结论补中益气丸各剂量组能显著提升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WBC数,高剂量组能减缓并减轻外周血中PLT的损伤,补中益气丸具有低剂量叮射线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胎儿心脏成纤维细胞(FCFS)经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干预后增殖的变化以及对细胞中I、II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II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脱壁法获取并纯化FCFS,在不同浓度醛固酮作用下,应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应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型胶原前胶原A1(COL1A1)和III型胶原前胶原A1(COL3A1)mRNA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OL1A1、COL3A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LD可浓度依赖性促-进FCFS增殖;低浓度的ALD(10-9、10-8、10-7mol/L)可明显促进FCFS中COL1A1、COL3A1表达,而10-6mol/L的ALD没有明显作用,10-5mol/L的ALD甚至起到抑制作用。结论:ALD可促进FCFS的细胞增殖,其增殖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升高;AL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COL1A1和COL3A1表达,高浓度ALD对两种分子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白血病临床病情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改进的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分析正常人白细胞和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急性白血病细胞表现出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白血病病情及异常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而正常白细胞活性很低或无。结论分析白血病细胞异常端粒酶活性,对白血病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cl-2反义寡核苷酸在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下调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方法将人工合成的bcl-2反义寡核苷酸片段与HL-60细胞共培养,在作用的第0天、1天、3天、5天通过细胞计数和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存活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法(APAAP法)检测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bcl-2正、反义寡核苷酸均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但bcl-2反义寡核苷酸的作用更为显著。bcl-2反义寡核苷酸可下调HL-60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作用与其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而bcl-2正义寡核苷酸及对照无此作用。结论bcl-2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和降低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与复方丹参方中另两种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不同剂量配伍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μmol/L诱导大鼠VSMC增殖,随后采用MTT法检测增殖细胞的活性、细胞划痕损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数目、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两味药配伍组中 Rg1 10 μmol/L Rb1 7 μmol/L、三味药配伍组中ⅡA 4 μmol/L Rg1 1 μmol/L Rb1 7 μmol/L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可以抑制细胞迁移,使细胞阻滞在G1期(P<0.01).结论:上述两种配伍可以明显抑制VSMC的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