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改变特点及其在脊髓损伤程度、预后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绝大多数表现为脊髓水肿,急性期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慢性期部分T1加权像局限性低信号,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MRI T2加权像单节段脊髓水肿预后较双节段以上者好。结论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MRI信号改变及其范围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提示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晚期手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的效果及MRI揭示预后的价值. [方法]2001年9月~2004年8月,对36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伤后72 h内为早期手术,72 h后为晚期手术.术前MRI T2加权像髓内信号改变长度>20 mm为长变化,信号改变≤20 mm或无明显信号改变为短变化.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进行入院时和随访时脊髓功能评分,通过计算恢复率评价神经改善状况. [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早期手术组恢复率高于晚期手术组(P<0.01);MRI T2加权像信号短变化组恢复率高于信号长变化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时机与MRI T2加权像脊髓信号改变间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后,手术时间越早,MRI T2加权像脊髓信号变化越短,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75例患者行常规 X线摄片、CT扫描及 MRI检查。结果 常规 X线摄片及 CT扫描均不能确切了解颈脊髓损伤的病因及机理。根据 MRI检查分为两种类型 ,a)颈椎间盘突出颈脊髓损伤型 ,本组 6 2例。4 9例脊髓受压明显者予以手术治疗 ,13例脊髓受压较轻者予以非手术治疗。b)无颈椎间盘突出颈脊髓损伤型 ,13例均予以非手术治疗。随访 6 7例 ,随访时间 1~ 10 a,平均 4 a,除2例 Frankel A级、1例 Frankel B级无恢复外 ,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 MRI检查 ,以明确临床类型。对颈脊髓受压明显的颈椎间盘突出者 ,应尽早手术治疗 ,对无颈椎间盘突出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等非手术治疗 ,亦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总结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发病的病理基础、手术时机以及术式选择.方法 从1997~2003年8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6例,经X线及MRI检查均无骨折脱位,确立诊断,明确脊髓受压、损伤节段,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54例,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结果 56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至伤前状态42例,大部分恢复14例,无1例完全不恢复.讨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大都有以下病理基础:1、间盘退变突出;2、发育性椎管狭窄;3、后纵韧带骨化;4、黄韧带肥厚或骨化.外伤是诱因.根据受压、损伤脊髓节段的多少选择手术入路,手术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5.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人经颈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周时Frankle分级平均恢复2个等级,其中19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时,又恢复1个等级。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单靠药物达不到减压消肿的目的,应尽早手术治疗。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MRI异常信号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21年12月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且伴单一椎间隙前缘T2加权像高信号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26~83岁(57.2±12.4岁)。根据对应区域T1加权像信号分为单高信号组(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等/低信号)和双高信号组(T2、T1加权像均高信号)。收集两组病例一般资料,通过CT矢状位重建图像观察局部高密度灶及对应椎间盘和脊髓T2加权像信号变化,并对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及邻近节段对应区域进行CT值测量比较。结果:本研究中单高信号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52.7±10.4岁(26~71岁),受伤至影像学检查平均时间9.5±4.8d,致伤原因以交通伤(15/27,55.6%)最为常见;双高信号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62.6±12.7岁(32~83岁),受伤至影像学检查平均时间8.9±4.6d,致伤原因以交通伤(9/23,39.1%)和跌倒伤(7/23,30.4%)相对常见。双高信号组年龄显著大于单高信号组(P=0.004),两组受伤时间、椎间隙前缘异常信号分布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455;P=0.975)。两组局部高密度灶的出现率虽未达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2),但单高信号组的出现百分比(9/27,33.3%)明显低于双高信号组(14/23,60.9%)。单高信号组对应椎间盘异常高信号出现率为55.6%,远高于双高信号组的21.7%(P=0.031);对应层面脊髓异常高信号出现率两组分别为70.4%、30.4%,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5)。单高信号组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为125±66HU,显著低于双高信号组的232±163HU(P=0.003);两组病例组内对比显示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均显著大于邻近椎间隙前缘CT值(P=0.038;P<0.001);两组椎间隙前缘信号异常区域CT值与邻近椎间隙前缘CT值比值,单高信号组(1.3±0.7)显著低于双高信号组(2.7±2.7)(P=0.013)。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椎间隙前缘异常信号在MRI上可以分为单高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T1加权像等/低信号)和双高信号(T2、T1加权像均高信号)改变。单高信号改变与椎间盘损伤、脊髓损伤更具相关性;而双高信号改变则提示局部存在以钙化为主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因与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2例分别采用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例,分析其术前影像学资料,探讨病理实质;根据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情况及影像学的变化,判断手术疗效。结果2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病例中,过伸型损伤16例(62.7%),退变性椎管狭窄15例(68.2%),先天性椎管狭窄4例(18.2%)。前路手术患者随访见内置物无松动、脱落或断裂,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患者术后X线正位片显示无再关门现象。14例患者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3例术后脊髓功能无改善,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颈髓过伸性损伤是发生四肢瘫的直接原因。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1周内手术)和B组(1周后手术)。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手术治疗前后A、B两组JOA评分增加幅度。结果所有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比B组好。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手术疗效与手术时机有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只要术式选择合理、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表现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伤后1周内行MRI检查,表现为颈髓受损区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等或略低信号,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等。11例手术采用前路减压并植骨,或后路单开门减压或椎管成形术同时药物治疗;7例保守治疗以牵引以及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与手术疗效差别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对1996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5例疗效进行探讨。结果 保守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并县城越早手术脊髓功能改善率越高。手术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显优于保守治疗,伤后1个月内手术效果最佳,伤后至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伤后颈脊髓MRI不同表现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差异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6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椎MRI提示有颈髓受压伴髓内高信号且有神经症状者建议手术,对颈髓无压迫伴或不伴髓内高信号者建议非手术治疗。按治疗建议和患者选择分为3组:建议手术且患者接受手术组(A组,39例),建议手术但患者拒绝手术组(B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C组,6例)。神经功能评估按ASIA分级,对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88个月。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C组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颈髓MRI表现是中老年CSCIWFD患者是否手术的重要参考依据。颈髓受压或颈髓接触伴髓内高信号,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如颈髓无压迫、无明显失稳,即使有神经症状且髓内有高信号,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72h)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32例,其中早期手术治疗(≤72h)17例,晚期手术治疗(〉72h)15例,比较2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2组术后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是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P〈0.05)。结论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治疗,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72h)。  相似文献   

13.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法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近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对6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伤后时间并按照自愿选择用药原则分为应用MP治疗组(A组),1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6±6.4)岁和未应用MP对照组(B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6±7.8)岁。伤后8h以内患者列入大剂量MP治疗组,受伤时间超过8h的患者列入对照组。以ASI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疗效和并发症。分别于入院时、伤后6周和6个月时对脊髓功能进行评分。结果MP治疗组(A组)的感觉功能在伤后6周和6个月时均有明显好转,运动功能在伤后6个月时才有明显好转。对照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不明显。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是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有效的药物,正确、及时使用MP能够早期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未显著增加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重度脊髓损伤的手术中应用损伤控制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6--2013—06诊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并重度脊髓损伤38例,所有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为A级。A组22例术中未采用损伤控制技术,B组16例术中采用损伤控制技术。结果在术后2周及6个月,2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和Cobb角平均矫正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有利于控制脊髓损伤的程度.不加重脊髓继发性损伤.最大限度恢复神终功能.术后疗糟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分为A组(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B组(急性脊髓损伤组)和C组(急性脊髓损伤后甲强龙治疗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甲强龙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 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 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 d时最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甲强龙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2例,其中急诊手术组(≤24h)18例,延期手术组(>24h)24例,对比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急诊手术组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延期手术组。 结论:颈椎骨折合并急性颈髓损伤的急诊手术减压是可行的,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并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较多,如后路、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等。但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仍存在较多的争议。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术后改善率及手术并发症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8岁。压缩骨折58例,爆裂骨折26例。对术后改善率、优良率、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1.5~36个月)。损伤后72h内手术32例(38.1%)分入A组;72h后手术52例(61.9%)分入B组。两组比较术后改善率、VAS评分无明显差异(Jp〉0.05)。与72h后手术组比较,72h内手术组的优良率显著增高(P〈0.05),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P=0.01)。手术时机与并发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脊髓神经损伤较重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应充分考虑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及其他危险因素,权衡利弊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比较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预后。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和1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部位,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手术,保守治疗和预后。结果有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1例痊愈。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多急性起病,硬脊膜外较硬膜下血肿更为常见,且MRI显示椎管内占位影较CT明显。MRI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佳方法。手术减压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起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9.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损伤患者OPLL骨化类型与颈髓NRI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伴OPLL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h内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患者,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d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程度往往较重,骨化类型与NR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颈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Li FC  Chen QX  Liu YS  Xu K  Chen WS  Wu Q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395-1398
目的 研究齿状突骨折并存下颈椎损伤的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57例经手术治疗的Ⅱ型或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并存下颈椎损伤6例,平均年龄54岁,4例同时合并颈椎退行性变或强直性脊柱炎.在下颈椎损伤中,骨折脱位2例,椎间盘、韧带结构损伤4例.6例患者均行上、下颈椎Ⅰ期手术治疗:2例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来自于下颈椎损伤,先行下颈椎融合固定;无脊髓损伤4例,其中2例齿状突骨折术前不能复位,先固定齿状突骨折,另2例齿状突骨折术前解剖复位,先固定下颈椎损伤.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6例齿突骨折及下颈椎损伤均获骨性愈合;未出现与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及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提高1级.结论 齿状突骨折并存下颈椎损伤的发生率占齿状突骨折的10.5%,多见于合并颈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常需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此类损伤安全有效,可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对于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者,先固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节段;无神经功能损伤者,先处理相对不稳定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