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的临床特点及后路融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5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有临床症状的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患者26例。分析总结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6-66岁,平均43.3岁。15例既往有明确外伤史,21例患者有颈部症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8-15分,平均10.1分。所有患者影像学均有寰枢椎脱位表现,其中22例为可复性,有2例伴有上颈椎其他畸形。24例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2例行枕颈融合术,术中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12-36个月),26例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颈部症状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为12-17分,平均15.1分(P〈0.05)。结论不稳定性齿突游离小骨容易损伤脊髓,应尽早手术重建其稳定性,经后路融合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顶椎区凹侧进行椎体间松解及植入椎间融合器,结合后路小关节松解、长节段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经后路长节段矫形减压融合治疗22例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6~24)个月,内容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优良率,随访术后X线片冠状面及矢状面的矫正效果。结果术前Cobb’s角平均41.6°(31~56)°,术后Cobb’s角平均10.7°(0~15)°;该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3±2.4)分、(60.5±7.6)%,术后随访分别为(1.7±1.4)分、(18.6±4.2)%,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优良率达82.4%。随访期间无假关节形成,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融合器无移位。结论后路顶椎区凹侧椎体间松解结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跨种属脑组织固有成分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猪和大鼠大脑灰质、白质、垂体、肢体肌肉组织,分别制成匀浆提取液,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提取液分别用于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比较各种组织提取液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相比,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白质和垂体组织提取液均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各组间比较显示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较白质、垂体和肌肉组织提取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加显著(P<0.05)。结果证实,猪脑组织提取液能跨种属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大脑灰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大鼠脑组织提取液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跨种属脑组织固有成分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提取猪和大鼠大脑灰质、白质、垂体、肢体肌肉组织,分别制成匀浆提取液,并设空白对照组,各组提取液分别用于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比较各种组织提取液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相比,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白质和垂体组织提取液均显著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各组间比较显示猪和大鼠的大脑灰质较白质、垂体和肌肉组织提取液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的能力更加显著(P < 0.05)。结果证实,猪脑组织提取液能跨种属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大脑灰质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平山病既往多由神经内科进行诊疗,近10余年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MRI等相关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诊断和治疗均取得明显进展.国内外先后有多位学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均取得较好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该文就平山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各操作步骤中使用H反射监测S1神经根功能的变化情况,明确该神经电生理参数在监测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单侧L5/S1椎间盘突出症(S1神经根损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7例,女7例;年龄25~53岁;身高160~177cm。均行全麻下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术前、术中各操作步骤(通道置入、神经根暴露、突出髓核摘除及内窥镜系统退出)及术后分别记录双侧下肢比目鱼肌H反射,测量并对比潜伏期及波幅(基线-负向波峰)等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术前完成全麻插管后、在手术体位所测得的H反射参数作为术中H反射的基线值。术中,患侧H反射波幅自神经根暴露(通道触碰或挤压神经根)阶段开始便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剥离推移神经根时H反射波幅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平均下降(43.9±20.5)%,P0.05],而后虽有回升,但较基线值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所有患者患侧H反射都得以保留,但波幅仍较基线值下降约(15.1±9.0)%(P0.05)。术后第2日,所有患者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明显好转(术前vs.术后:6.4±1.3 vs.0.6±0.6,P0.05);12例患者复测患侧H反射,各项参数相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2例患者术中出现H反射波幅下降超过85%的情况,在停止操作、放松牵拉神经根后数十秒,H反射都得以部分恢复,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结论:比目鱼肌H反射波幅能有效反映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各操作步骤中S1神经根的电生理传导功能,术中应用H反射监测技术可为全麻下脊柱内窥镜手术提供额外的、可靠的辅助监护手段。  相似文献   
7.
骨水泥致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性,66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8年前曾因左股骨颈骨折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骨水泥型人工全髋置换术。手术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植入美国Depuy公司Endumnce骨水泥40g,各项操作均顺利,整个手术耗时1.5h,出血约300ml,创面未见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12年8月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并发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36~68岁,平均(52.0±11.0)岁。测量初次手术后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局部曲度、钢板与上、下间隙的距离。二次手术时对节段数量≤2个且不伴严重后纵韧带或黄韧带骨化的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节段数量≥3个且不伴明显后凸畸形、排列不稳及严重黄韧带骨化的3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伴有明显后凸畸形、排列不稳且因技术原因无法行前路减压及合并严重黄韧带骨化的2例采用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 初次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时间为(9.3±4.4)年,二次手术时患者年龄(61.3±12.4)岁。初次术后颈椎整体曲度与手术节段局部曲度分别为12.4°±10.8°、1.5°±6.8°;钢板与上、下间隙的距离分别为(0.9±1.8)mm、(3.8±3.2)mm。二次术后平均随访(30.4±17.8)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分改善率为73.9%±9.7%。结论钢 板与邻近间隙距离过小、手术节段局部曲度恢复不良可能是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二次手术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累及节段、致压因素、颈椎曲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例;手术时年龄14~26岁,平均18.2±2.8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3±20.1个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2±4.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接受上肢神经传导检查、针肌电图检查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量表评估。通过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并通过DASH量表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变化。分别比较术前症状严重侧和轻侧及手术前后电生理检查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MAP波幅,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DASH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波幅较轻侧明显降低(P<0.05),超过半数患者针肌电图检查可见双侧神经源性损害。术前及术后随访结果对比显示,术前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9.79±4.63mV,术后平均为11.04±4.4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症状严重侧尺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4.04±3.25mV,术后平均为6.19±4.30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波幅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严重侧上肢被检肌肉自发电位出现比例、MUAP形态宽大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被检肌肉募集情况有较为显著改善,其中术前42例患者症状严重侧桡侧腕屈肌存在募集减弱(42/43,97.7%),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同一肌肉存在募集减弱(32/38,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DASH量表评分为7.04±7.63分,末次随访时6.89±7.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山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上肢CMAP波幅提高,肌肉募集情况改善,该手术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与总结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通过症状、体征及MRI诊断的胸椎管狭窄病人经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23例共随访到19例,其中1例3个节段,进行了3次手术。随访时间1~9年,其中优28.6%(6例),良33.3%(7例),中19.0%(4例),差19.0%(4例),优良率为61.9%。结论:在术中SEP或MEP肌电监护下进行后路胸椎管减压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