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为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致病性和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血凝素基因HA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用DNASTAR MegAlign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参考株A/California/04/2009相比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有4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与猪流感代表株A/swine/Iowa/15/1930(H1N1)存在6个HA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都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1区,分离株HA蛋白不具有多碱基裂解位点,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点。与美国流感病毒A/California/04/2009(H1N1)株共聚类为一个独立的小分支,进化关系最近,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源于古典型猪H1N1流感病毒,与A/swine/Iowa/1/1976(H1...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A)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分离的A/H1N1代表株HA基因的进化关系。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A/H1N1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以及以往流行的人、猪和禽的A/H1N1亚型流感病毒参考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别比较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果:不同时期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代表株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76~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7株人A/H1N1亚型流感病毒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同源性较低。不同种属间A/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与1998和2007年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与欧洲及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2009年新型A/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要抗原位点与北美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相近,与欧洲和亚洲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人类流感病毒疫苗株相比变化较大。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可能是北美地区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长期进化并与该地区人A/H1N1流感病毒部分基因片段重排的结果,对人H1N1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可能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稳定分泌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融合,用选择性培养、有限稀释法克隆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筛选,对获得阳性克隆株用ELISA方法进行亚型鉴定,并用37株H5、H7、H9亚型AIV测定其特异性、覆盖性。结果最后获得了3株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E5、4A4、4B1,经长期体外培养和冻存后复苏能稳定地分泌抗体。经鉴定,其亚型均为IgG1、kappa链。腹水HI效价1∶210~1∶216,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1∶26~1∶28。3株杂交瘤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中心保存的全部20株H5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发生反应,而与1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2株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以及H1H4、H6H15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毒株均不反应,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所获3株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诊断试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9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化特性和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ClustaX进行序列比对,以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 4.0软件采用邻位相连算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登录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与美国分离株[A/California/04/2009(H1N1)]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省份分离株之间的HA、NA、M蛋白相互交叉渗透,但同时各个省份间暴发的H1N1流感病毒的HA蛋白又具有一定的聚集性。香港分离株[A/Hong Kong/2369/2009(H1N1)]和上海分离株[A/Shanghai/LWS1/2009(H1N1)]产生了对达菲的耐药性,其他毒株仍然敏感;上海分离株[A/Shanghai/LWS1/2009(H1N1)]对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其余毒株均对其耐药。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仅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异性,毒株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叶盛  喻臻  陈爽  凌华  熊宇  李勤 《重庆医学》2016,(30):4226-4229
目的:对2009~2014年分离得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A)基因测序分析,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比对,研究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按分离时间及地点不同,选取47株2011~2014年分离得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测序,同时选取既往已有的25株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序列结果,经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2009、2011~2014年的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毒与疫苗株均位于一个大的分枝下,各病毒间的关系均较近。72株分离株的 H A基因总的核苷酸差异在0~2.7%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3.1%之间;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核苷酸差异在0.4%~2.4%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9%~3.1%之间。氨基酸变异情况随着年份增加累积得更多,但在氨基酸序列上仍显示为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征;2009年有9株病毒株丢失481位的糖基化位点,2013年有6株病毒株增加位于162位的糖基化位点。结论 WHO推荐的甲型 H1N1疫苗总体上对重庆地区的人群仍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株可能已发生抗原漂移,需继续对其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人群是否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并反向检测了雪貂产生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方法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实验检测疫苗免疫后人群转阳血清对A/Anhui/1(H7N9)病毒中和作用及雪貂H7N9抗血清与A/California/07/2009(H1N1)、A/PR/8/34(H1N1)、A/Brisbane/59/2007(H1N1)、A/Brisbane/10/2007(H3N2)、A/Shenzhen/406H/2006(H5NI)和A/Vietnam/1203/2004(H5N1)等不同亚型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季节性流感疫苗受众者转阳血清与H7N9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雪貂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结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不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交叉保护,并且反向验证了H7N9病毒抗血清与H1/H3/H5亚型流感病毒亦无交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孙菲  李文悌  欧新华  王晓春 《广东医学》2012,33(18):2731-2733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人类新甲型H1N1、季节性H1N1和H3N2亚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根据以上4种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基因设计4对引物,建立可同时扩增出4个流感病毒特异性片段的多重PCR的方法.用人的GAPDH基因作为内参判断标本来源和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盲样检测评价实验.结果 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流感病毒亚型的HA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06 bp(新甲型H1N1)、135 bp(季节性H1N1)、118 bp(季节性H3N2)、170 bp(乙型流感病毒).该实验检测新甲型H1N1(A/colifornia/07/ 2009)的敏感性为102copies/反应.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每对引物只检测对应的病毒,32份盲样检测结果特异性好.结论 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新甲型H1N1及季节性流感病毒,敏感性、特异性强,可用于人类流感病毒的鉴别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8.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3):F0002-F0002
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摘要]以禽流感病毒株Ck/HK/Yu22/02(H5N1)作为免疫原,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血凝抑制试验法成功地筛选出6株稳定分泌抗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分别命名为2F2、3C8、3FCl、7C6、10HD4和13G4。经血凝抑制试验法分析。结果发现这6种株单抗具有特异性高、反应性强、识别谱宽且互补等特点。基于单抗2F2,初步建立了三种H5N1病毒诊断方法,经评估证实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由此说明,研究制备的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性血凝素单抗可适用H5N1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序列的基因重组现象。方法: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 4.0)软件对8条基因序列进行拼接和比对,分析2009年爆发株与历史流行株序列间的同源性;同时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新型流感病毒A/H1N1基因重组现象。结果:2009年3月以来爆发的新型A/H1N1病毒株聚合酶B1(polymerase B1,PB1)基因来自于人H3N2,其同源性为93.7%;聚合酶B2 (polymerase B2,PB2)和聚合酶A (polymerase A,PA)与禽H5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89.0%、89.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与北美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1.7%、93.1%和93.1%;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0.5%、95.5%。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A/H1N1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83.9%。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是人H3N2、北美地区猪H1N1、欧洲地区猪H1N1、禽H5N1的基因重排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血凝素蛋白的演变规律探讨A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化来源及流行特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A/Mexico/4108/2009(H1N1)毒株和与其相关的22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序列的进化关系,重点分析A/Mexico/4108/2009(H1N1)毒株相关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A/Mexico/4108/2009(H1N1)血凝素蛋白的蛋白酶剪切位点、受体结合位点以及表面抗原位点都与1918年和1976年暴发的H1N1流感病毒类似,可能涉及H1N1流感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重组。结论:A/Mexico/4108/2009(H1N1)毒株的病毒毒力、感染性以及免疫原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异,并且可能在变异过程中发生了向1918年和1976年的H1N1流感病毒的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2009H1N1流感病毒感染BEAS-2B(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模型,探讨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蛋白质差异变化,为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100 TCID50 2009H1N1(D、S、O)流感病毒感染BEAS-2B细胞12、24、48、72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Image MasterTM 2D Platinum Software 7.0软件分析图像,对有差异的蛋白酶解,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结果质谱共鉴定出包括蛋白酶体α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α-2干扰素等13个差异蛋白。结论 13个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人群是否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具有交叉保护,并反向检测了雪貂产生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方法利用血凝抑制试验和微量中和实验检测疫苗免疫后人群转阳血清对A/Anhui/1(H7N9)病毒中和作用及雪貂H7N9抗血清与A/California/07/2009(H1N1)、A/PR/8/34(H1N1)、A/Brisbane/59/2007(H1N1)、A/Brisbane/10/2007(H3N2)、A/Shenzhen/406H/2006(H5N1)和A/Vietnam/1203/2004(H5N1)等不同亚型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季节性流感疫苗受众者转阳血清与H7N9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雪貂H7N9抗血清与H1/H3/H5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反应HI及中和抗体反应均为阴性。结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不具有对新发H7N9流感病毒交叉保护,并且反向验证了H7N9病毒抗血清与H1/H3/H5亚型流感病毒亦无交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29日)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基因(Matrix, M)进化规律和M2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14株2019—2020年海南省分离的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通过系统进化树比较海南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差异。测序结果用MEGA 10.1.8和DNASTAR7.0.1软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及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占分离株的4.9%。序列分析显示,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国际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M基因在核苷酸系统进化树6B.1分支上,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范围为98.7%~100.0%、98.8%~100.0%。12株分离株胞外区编码区S23N氨基酸发生变异;跨膜区14株分离株均发生S31N位点突变,突变率为100.0%;1株I39V位点氨基酸变异;9株分离株在胞浆区E70D位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与疫苗株相匹配,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应特别关注M2蛋白氨基酸变异情况,为临床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DNA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构建共表达流感病毒H5亚型血凝素(HA)和H7亚型HA的DNA疫苗,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目的蛋白在幼仓鼠肾细胞(BHK cell)中的表达。分为pVAX1-H5-H7、pVAX1-H5、pVAX1-H7和pVAX1空质粒对照组4组(每组15只)进行小鼠免疫实验,并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所构建的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DNA疫苗在BHK细胞中的表达产物可激发荧光抗体产生绿色免疫荧光,且对照pVAX1空载体转染BHK细胞无免疫荧光产生。使用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产生了针对H5和H7抗原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构建的双亚型(H5/H7)流感病毒 DNA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深圳地区分离到的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M基因分子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其对金刚烷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深圳地区分离培养到的55株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对其M片段进行全长测序,采用DNAstar与MEGA3.1生物软件对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通过对M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发现深圳地区分离培养到的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更接近欧洲猪流感病毒,与季节性HINI流感病毒差异很大。经过序列分析发现,深圳株的M基因与A/California/07/2009高度同源,显示该病毒M基因较保守。此外,还发现所有深圳株的M2蛋白均出现s31N突变,显示对金刚烷胺类药物可能耐药。结论深圳流行的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M基因可能源于欧洲猪流感病毒,且均对金刚烷胺类药物有耐药倾向。应进一步加强对新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研究,并积极开展流感病毒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唾液凝集素(salivary agglutinin,SAG)的主要结构域蛋白N—SRCR能够抑制HIV-1感染细胞。为了对N—SRCR和HIV-1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文中诱导制备并分离了抗N-SRC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CHO细胞表达的纯化蛋白N-SRCR免疫4周龄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分泌N—SRCR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用HiTrapProteinG柱纯化IgG抗体,SDS—PAGE检测纯化效果,间接ELISA确定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N—SRCR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D6。SDS-PAGE结果显示IgG抗体纯度较高,ELISA测定1D6抗体效价大于100&#215;2^5。结论成功制备了抗N-SRCR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N—SRCR的生物学功能以及SRCR结构域与HIV-1囊膜蛋白gp120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深圳分离株A/Shenzhen/71/09血凝素(Hemagglufinin,HA)基因序列,探讨其基因变异与分子进化.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扩增A/Shenzhen/71/09 HA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利用Cluster和Mega3.1软件对不同亚型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绘制发育进化树. 结果 A/Shenzhen/71/09毒株HA基因包含HA1和HA2两个片段,长度分别约为1 032bp和669bp,HA蛋白裂解位点为VPSIQSR↓ GLF,不含连续碱性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株与其它亚型病毒株遗传距离较远,而与深圳地区同期分离的其它H1N1毒株高度同源,同源性在99.0%以上.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不具备高致病流感病毒序列特征,深圳地区同期分离的毒株变异率低,但仍需密切关注新型甲型流感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科学预测流感流行趋势,对其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常规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实验(HI),对银川市部分人群进行流感病毒血凝素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有效样本405份,其中甲型H1N1阳性率为33.09%,季节性A(H1N1)阳性率为60.89%,A(H3N2)阳性率为25.68%,B-Yamagata系(BY)阳性率为35.31%,B-Victoria系(BV)阳性率为17.78%。结论甲型H1N1抗体水平还不高,超过65%的人群无相应的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分泌抗AIB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方法:以纯化GST-AIB1-C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 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筛选。结果:成功筛选出4株稳定分泌抗AIB1-C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这些McAb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结论:成功研制出抗AIB1-C单克隆抗体,为双抗体夹心法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富集方法,提高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方法分别用ProteinA/G及H1N1特异性血清处理流感病毒样品,根据国家流感中心设计的H1N1亚型检测通用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产物为527bp,来评价病毒的富集效果。结果两种富集方法均能提高检测灵敏度,用ProteinA/G富集处理后检测灵敏度可达10-6,用H1N1特异性血清沉淀富集处理后灵敏度为10-5。结论初步建立的富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有效提高了流感病毒RT-PCR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