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 6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3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镜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例,随访时间12月~7 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8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8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5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境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8例,随访时间12月~7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收治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侧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术前诊断明确者3例。4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3例患侧肾积水消退,肾脏排泄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无明显好转。另1例行患侧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发展为隐匿性肾功能受损,IVU、RPG、MRU可发现肾积水及病灶部位。对于腔内型和混和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输尿管镜取活检术前明确病理。治疗需切除病变输尿管,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或输尿管吻合术。若肯定患侧肾功能已完全消失者,行患侧肾脏和输尿管切除。以上治疗的同时需行卵巢切除,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卵巢而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3例泌尿器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体会.方法 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前者表现为腰胀痛和血尿,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表现痛经和周期性尿频,B超和IVU 确立输尿管病变,B超和CT作出膀胱占位诊断.分别行保守性输尿管和膀胱病变切除,术后连续内分泌治疗3个月.结果 术前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未确诊,经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无特异性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术前难以确诊,应仔细分析病史和组织深层的病理学检查以减少漏诊.保守性手术切除辅以内分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该病,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1年病理证实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切术。术后病理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随访的20例患者术后复查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轻度输尿管梗阻患者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39岁女性,确诊复杂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累及宫颈、两侧宫旁、子宫骶韧带、左输尿管、左卵巢、Douglas凹、直肠阴道膈及阴道,临床表现似晚期宫颈癌。患者以下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和发现宫颈肿物收入院,经宫颈锥切术和腹腔镜检查确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3个月后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手术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有效切除病灶并缓解肾积水,术后2年随访检查未复发。结论: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累及宫颈且与宫颈恶性肿瘤难以鉴别时,应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7.
肝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肝内存在异位子宫内膜为特征的一种罕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因其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且影像学诊断困难,易被误诊,组织学检查目前仍是肝脏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金标准。现报告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患者,反复经期右上腹疼痛,经超声检查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7例采用开放手术,3例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1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10例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临床症状均缓解,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1例未行手术者随访至今(4年5个月),右肾积水未见明显加重,亦无腰痛不适等临床症状。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靠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根据患者总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22例病理确诊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岁。22例患者中,4例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通过膀胱镜和活检确诊;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诊断通过超声(18例)、静脉尿路造影(11例)、逆行造影(7例)、CT(14例)及MRI( 5例)检查。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电切术。1例经尿道电切术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行粘连松解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行输尿管瘢痕狭窄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输尿管病变的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择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例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她们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无1例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在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常规检查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得出明确诊断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肿瘤导致肾盂输尿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总结4例输尿管下段肿瘤导致肾盂输尿管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56~72岁。突发腰痛起病3例,突发右上腹痛伴休克1例;4例CT扫描均有肾盂积水及输尿管近端扩张,3例CT平扫显示肾周积液,增强扫描提示积液中造影剂外溢,1例合并尿毒症患者超声显示腹膜后巨大血肿。结果3例行一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先行输尿管下段狭窄段探查切除,病理证实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周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尿路上皮癌。2例术后行局部放疗,1例放疗结束后接受吉西他滨化疗。CT随访6~24个月,3例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及全身多发转移,8个月时死于全身脏器衰竭,恶液质。结论肾盂输尿管自发破裂临床少见,输尿管肿瘤所致上尿路梗阻是其病因之一,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00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均行胃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胃淋巴瘤15例:仅1例确诊,术前10例误诊为胃低分化腺癌,3例误诊为胃未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溃疡。肠淋巴瘤7例:也仅1例确诊,2例误诊为肠结核,4例误诊为腺癌。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和其他手术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均全部顺利出院。术后给予化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们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4例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输尿管子宫内膜异症报道。结果:国内26例(包括本组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就诊时24例出现患侧腰背部疼痛或不适,其中3例与病人月经周期有关;10例出现血尿;4例月经紊乱、痛经。结论:需要提高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以便对患此病病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NCI的临床及MRI资料,8例均行脑部常规MRI及DWI检查,其中7例行临床随访观察,3例行MRI复查。结果:8例均为足月儿,其中4例有围产期高危因素。7例以惊厥发作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前8例均被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5例系急性脑梗死,2例为亚急性脑梗死,1例为陈旧性梗死。8例均为单侧脑梗死,皮层受累5例,基底节区受累4例,侧脑室旁受累2例;急性期病灶在DWI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及慢性病灶在DWI为低信号。7例临床随访预后良好。结论:NCI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惊厥,临床易误诊,其确诊需要早期行MRI检查。DWI能早期发现病变、判断梗死累及范围,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I)表现,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超急性期SSEH的临床及MRI资料,讨论误诊原因,鉴别诊断。结果首发症状均出现典型脊背部突发胀痛,继之出现进行性下肢麻木,活动功能障碍。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7例均无明确外伤和凝血机制障碍病史,1例手术中发现蔓状扩张动静脉血管。7例SSEH,发生于颈椎1例、胸椎2例、颈胸交界部2例、胸腰段2例,均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血肿呈梭形。在T1加权序列(T1WI)矢状面6例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略高信号;在T2加权序列(T2WI)矢状面和轴面,7例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血肿与脊髓间可见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2例血肿可见边缘斑点或环形强化。本组4例误诊的原因:平扫时血肿信号不具特征性;活动性出血所致血肿增强征象不典型。结论超急性期SSEH具有不典型MRI表现,容易误诊,但结合起病时间及血肿MRI信号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skin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病理证实的术前Askin瘤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Askin瘤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结果 16例Askin瘤患者发病年龄4.6岁-32.4岁,中位年龄19.6岁;10例男性,6例女性,16例患者均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Askin瘤MSCT表现多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4例密度欠均匀,14例囊变,1例钙化,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多呈中度以上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结构侵犯15例,9例伴有少量胸水;16例Askin瘤术前诊断正确5例,误诊为恶性胸腺瘤6例,误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结论Askin瘤青年男性多见,无石棉、粉尘等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MSCT表现为胸肺交界区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弥漫性周围侵润生长,囊变多见,钙化及邻近淋巴结转移少见,有一定特征性;实际工作中需要密切结合影像学及临床才能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Bruns-Garland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2例Bruns-Garland综合征进行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分析.结果:Bruns-Garland综合征好发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表现为慢性、亚急性起病的下肢近端肌萎缩、疼痛、无力.辅助检查没有特异性.结论:Bruns-Garland综合征容易误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后可以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的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70~78岁;肾结石病史11~16年。4例患者均出现腰痛、血尿及合并泌尿道感染,其中2例合并发热,静脉尿路造影、彩超及CT等检查均未发现肾盂癌。1例患者因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及膀胱结石,遂行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切开取石术,其余3例行单纯肾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原发肾盂腺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细胞癌2例,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例半年后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半年后失访,1例随访4.5年肿瘤无复发,1例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肾结石伴无功能肾合并肾盂癌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年龄较大、长期肾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伴感染的患者应考虑合并肾盂癌可能,需进一步检查,术中应常规仔细检查切除的肾脏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