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方法:对64例次使用ATG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①对急性排异反应(AR)、急性加速性排异反应(AAR)、超急性排异反应(HAR)的预防与治疗情况;②对部分肾移植术后因各种原因暂不能使用常规免疫抑制剂者的替代与过渡治疗情况;③获得以上各种情况的治疗总剂量与总时限。结果:①ATG对肾移植术后AR的逆转率为82.35%(14/17),对耐激素性AR的逆转率为78.57%(11/14),对AAR的逆转率为100%(10/10);②ATG制品适用于肾移植术后因各种原因暂不能服用常规免疫抑制剂者的替代与过渡治疗;③ATG对HAR不能起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④抗AR的ATG治疗总剂量与时限以800mg、5天为宜,抗AAR的ATG治疗总剂量与时限以700mg、6天为宜,预防与替代治疗的总剂量与时限以700mg、6天为宜。结论:ATG适用于肾移植术后AR与AAR的预防与治疗,特别对耐激素性排异反应以及暂时的替代与过渡治疗尤为合适,如果经济状况允许,应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急性排异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发生机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44例急性排异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内皮素(ET)在移植肾组织中的分布和相对含量。结果:1.急性排异反应的病理变化为:①间质水肿、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②动脉内膜炎、全层炎及血管壁纤维样坏死;③肾小管上皮浊肿、变性、坏死。2.急性间质型排异反应移植肾内ET的分布以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为主,ET的相对含量均较血管型组升高,而其它部位无明显升高。急性血管型排异反应移植肾内ET的分布以肾小球入球动脉为主,呈节段性和局灶性,测定其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ET表达较强的病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缩小,管腔不易分辨,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扩大。结论:①急性排异反应病变的程度和肾移植的时间并不成正相关,作者根据病变程度和临床工作的需要,将其病理学改变分为轻、中、重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②从形态上证实了ET升高对移植肾功能损害的状况,说明ET的产生与升高是排异发生的原因之一。推测应用ET受体拮抗剂对延缓急性排异反应损伤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供者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 (1)将126例肾移植受者分成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比较可能影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受者中供者的13种细胞因子及受体22个位点的基因型及部分细胞因子表达型的分布情况.(2)根据HLA-DR配型分成0~1个HLA-DR位点错配、HLA-DR完全错配两种情况,分别比较阳性基因多态性在急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1)急性排斥组的HLA-DR错配数明显高于无排斥组;无排斥组供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α889 C/C、IL-1Ra raspI 11100 T/T、IL-4Rd+1902 A/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密码子10 C/C、IL-10-1082A/A、IL-10低表达型的频率明显较高,IL-12~1 188 A/A、IL-2-330 G/G、IL-10 GCC/ATA频率明显较低;(2)HLA-DR 0~1个位点错配时,两组供者中IL-1Rα msp I 11100 T/T、IL-4Rα+1902 A/A、TGF-β1密码子10 C/C、IL-2-330 G/G、IL-10低表达型频率明显不同,而在HLA-DR完全错配时,只有IL-12-1188 A/A表达频率明显不同.结论 供者的IL-1α-889 C/C、IL-1Rα msp I 11100 T/T、IL-4Rα+1902 A/A、TGF-β1,密码子10 C/C、IL-10-1082 A/A和IL-10低表达型是不发生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遗传学指标,而IL-12-1188 A/A、IL-2-330 G/G则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遗传学危险因素.HLA-DR错配状况可干扰供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后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是器官移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本文报告了1089.1141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经尸检确诊的临床少见的肺部真菌感染8例,分别为曲霉菌感染2例,毛霉菌感染2例,新型隐球菌感染1例,奴卡菌感染3例,其中4例合并细胞感染,对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了详细地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对肾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理。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的介导 ,将IL 2基因转入新鲜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经肿瘤抗原冲击致敏后回输治疗原位肾癌小鼠 ,采用 4h5 1 Cr释放法检测脾脏NK和CTL活性。结果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体内回输可使肾癌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 ,存活期明显延长 ,40 %肾癌小鼠达到长期存活。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NK和CTL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自体回输是治疗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患者近期内再移植九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尸体肾移植后发生的超急性排斥(HAR)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多以移植肾被切除、恢复血液透析为结局。自1994年起我们对9例发生HAR的患者在短期内再次移植另一供者的肾脏,7例获得成功。临床资料1994年4月至1996年3月共发生HAR18例,有9例在近期内再次行肾移植。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1~55岁,首次移植5例,再次移植4例。供、受者ABO血型相符8例,不符1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1例为0.12,8例为0.01~0.06。3例进行了HLAA、B、DR位点配型,1…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长期存活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肾脏移植工作在国内已开展20余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近百家单位开展过此工作,共进行尸体肾移植2万余例。近几年来,每年开展2000余例,1996年达到2792例次,有6个单位已有千例以上的临床经验,救治了大批尿毒症患者,不少单位一年移植肾存活率达到9...  相似文献   
8.
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检查方法及资料判断已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而上尿路尿流动力学至今尚无统一看法,现将几种研究上尿路尿流动力学的方法和上尿路梗阻解除以后上段扩张能否回缩及肾功能能否恢复综述如下: (一)上尿路尿流动力学研究的方法: <利尿性尿路造影> (Diuretic Urography)1964年Harris等人首先利用此方法,目的是在常规尿路造影图上看到的扩张,利用不同剂置的造影剂  相似文献   
9.
膀胱过度活动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ityblad der )简称膀胱过动症 ,包括不稳定膀胱及逼尿肌反射亢进 ,在神经性膀胱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 ,在非神经性膀胱则称为逼尿肌不稳定[1,2 ] 。一、膀胱尿道活动的神经控制排尿活动分为非主动及主动排尿活动两种 ,后者主要指排尿期因某种原因要求中止排尿 ,而贮尿期因某种原因要求开始排尿与非主动性排尿活动无甚区别[3 ] 。非主动排尿活动 :排尿活动属人类情感运动 ,情感运动中枢在视前区及中脑导水管区 ,调节排尿、性活动等。中脑导水管周围黑质接受经盆神经传入的膀胱副交感A δ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0.
微卫星SM7多态信息含量的测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polycystickidneydiseascⅠ,ADPKDⅠ)发病率约为1.1/1000[1],在需肾替代治疗的患者中约占10%,目前没有理想的早期诊治方法。我们应用微卫星SM7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