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柴胡清肝汤(CHQGT)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龙组(0.001 8 g·kg-1)、柴胡清肝汤低、中、高剂量组(4.5、8.9、17.8 g·kg-1),采用GLM病变组织与弗氏佐剂混合后的组织匀浆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药物干预组均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4 d后肉眼观察小鼠乳腺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取材的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NLRP3、Caspase-1、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肉眼可见乳房明显红肿,且乳腺炎症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学改变包括形成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伴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中的NLRP3、Caspase-1及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乳房红肿均有改善,柴胡清肝汤中、高剂量组及泼尼松龙组经治后炎症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乳腺的炎症程度明显改善,病理学方面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柴胡清肝汤高剂量组、泼尼松龙组均能够明显下调NLRP3、Caspase-1及IL-1β mRNA的表达(P<0.05,P<0.01),降低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 柴胡清肝汤能够抑制炎症,治疗大鼠GLM,其可能机制与抑制NLRP3/IL-1β信号通路有关,这为“清消法”防治GLM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加味人参乌梅汤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能信号通路相关调控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加味人参乌梅汤益气生津止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48只SD幼龄大鼠中随机抽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以番泻叶泻下、劳倦力竭及饮食失宜等复合因素造模14 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每组12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0 mL·kg-1),西药组给予妈咪爱灌胃(0.7 g·kg-1),中药组给予加味人参乌梅汤灌胃(35 g·kg-1),均1次/d,连续干预7 d。每日观测记录大鼠一般情况、稀便率及腹泻指数。获取大鼠结肠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结肠GABA蛋白积分吸光度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2(Akt2)、磷酸化(p-)Akt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2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β2亚基(GABRB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变差,稀便率及腹泻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B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I3K、Akt2、p-Akt及IL-1β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PI3K、Akt2、GABRB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好转,稀便率及腹泻指数显著下调(P<0.01),中药组、西药组PI3K、Akt2、p-Akt及IL-1β含量均明显下调(P<0.05),中药组PI3K、Akt2、GABRB2 mRNA均明显下调(P<0.05,P<0.01),GABA、PI3K及GABRB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西药组PI3K及Akt2 mRNA和PI3K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加味人参乌梅汤能通过调节腹泻大鼠结肠GABA能信号通路,减少肠上皮细胞中Cl-向肠腔流动,改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水液代谢失衡状态,进而发挥其益气生津止泻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糖尿病脑病(DE)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高脂饲料组40只。高脂饲料组大鼠喂养12周后,连续2 d腹腔注射35 mg·kg-1的1%链脲佐菌素构建DE模型,空白组大鼠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按血糖和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七味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3.15、6.3、12.6 g·kg-1)、联合西药组(二甲双胍+罗格列酮,0.21 g·kg-1),每组各6只。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6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DE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PI3K、Akt、磷酸化(p)-Akt、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INS、HOMA-IR值均显著增高(P<0.01);找到平台原位置的路径显著增长,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形态破坏;大鼠海马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P<0.01);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F-κB、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PI3K、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GSK-3β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白术散中剂量组和联合西药组FINS、HOMA-IR值均显著下降(P<0.01);大鼠找到平台原位置的路径显著缩短,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大鼠海马组织结构逐渐恢复,神经细胞形态破坏程度明显改善;大鼠海马组织中ROS、MDA含量降低和SOD水平升高(P<0.01);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F-κB、TNF-α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PI3K、p-Akt、p-GSK-3β蛋白表达升高,GSK-3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七味白术散可以缓解DE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来修复DE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改善DE大鼠学习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痹康颗粒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线粒体Sirtuins3(AMPK/PGC-1α/SIRT3)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采用ZDF大鼠建立自发性肥胖型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痹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5、1.25、0.625 g·kg-1·d-1)及硫辛酸组(0.026 8 g·kg-1·d-1),并设立正常组。成模后持续给药干预12周。分别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8、12周大鼠血糖。第12周检测各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神经血流速度、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并取材坐骨神经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AMPKα、AMPKβ、PGC-1α、SIRT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升高(P<0.01),机械痛阈降低(P<0.05),热板潜伏时间延长(P<0.01),MNCV、SNCV、神经血流速度减慢(P<0.05),SOD表达降低(P<0.01),MDA、IL-1β、TNF-α表达升高(P<0.01),AMPKα、AMPKβ、PGC-1α、SIRT3 mRNA表达均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结构松散、排列混乱、脱髓鞘改变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糖痹康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在干预8、12周空腹血糖降低(P<0.01),机械痛阈升高(P<0.05),热板潜伏时间缩短(P<0.01),MNCV、SNCV、神经血流速度(Flux)增快(P<0.05),SOD表达升高(P<0.01),MDA、IL-1β、TNF-α表达降低(P<0.01),AMPKα、AMPKβ、PGC-1α、SIRT3 mRNA表达升高(P<0.01);糖痹康颗粒高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纤维结构更紧密、排列更整齐,仅有少部分脱髓鞘改变。糖痹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有明显的量效趋势。结论 糖痹康颗粒可能部分通过调控AMPK/PGC-1α/SIRT3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黑逍遥散是否可以通过调控激活Wnt 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炎症反应,改善AD大鼠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先随机分别选择12只作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剩余大鼠在左右两侧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制造A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黑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每组12只,并连续42 d给予相应剂量黑逍遥散和多奈哌齐灌胃。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1~5 d大鼠逃避潜伏期的变化,第6天的空间探索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检测海马中海马区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β-caten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GSK-3ββ-catenin、PPARγ mRNA的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布不均,细胞体损坏比较明显,尼式小体不清;模型组大鼠第3~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相比治疗组显著延长(P<0.01),跨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GSK-3β蛋白和mRNA显著升高,β-catenin、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差异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分布较多,排列整齐,结构完整,尼式小体清晰明确;黑逍遥散中、高剂量组和多奈哌齐组的第3~5天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0.01);大鼠海马组织和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6和TNF-α显著降低(P<0.01);大鼠海马中GSK-3β蛋白和GSK-3β mRNA表达明显降低,β-catenin、PPARγ蛋白和β-catenin、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盐酸多奈哌齐组与黑逍遥散高剂量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黑逍遥散可以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AD大鼠海马区炎症反应,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和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溃疡性结肠炎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组(11.1 g·kg-1),抑制剂组(2-甲氧基雌二醇,0.015 g·kg-1),芍药汤+抑制剂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组分别对应给予生理盐水,美沙拉嗪,芍药汤,抑制剂及芍药汤+抑制剂治疗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7和IL-23显著升高(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Fox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DAI评分,肠黏膜病理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中IL-10水平升高(P<0.01),IL-17,IL-23降低(P<0.01),结肠RORγt及HIF-1α蛋白水平降低(P<0.01),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芍药汤组及芍药汤+抑制剂组RORγt,FoxP3及HIF-1α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芍药汤可以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来调节Treg/Th17的重新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NOD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脑内注射Aβ1-42构建AD动物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干预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高尔基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功能;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NLRP3炎症小体活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元形态功能受损;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升高,NLRP3炎症小体活化增加,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当归芍药散中、高剂量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加(P<0.05,P<0.01);神经元形态功能明显恢复;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显著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小体活化,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氯化钴(CoCl2)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缺氧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CoCl2模型组(200 mmol·L-1)、鳖甲煎丸低(0.55 g·kg-1)、中(1.1 g·kg-1)、高(2.2 g·kg-1)和扶正祛瘀胶囊组(0.56 g·kg-1扶正祛瘀胶囊)。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巨噬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与HIF-1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CoCl2刺激24 h后,RAW264.7细胞增殖受抑制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相应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各用药组能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IL-1β、IL-6 mRNA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处理后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巨噬细胞中HIF-1α、IL-1β、IL-6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IF-1α及M1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巨噬细胞表型蛋白IL-10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HIF-1α、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CD163、IL-10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p-IKKα/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与扶正祛瘀胶囊组NF-κB p65、p-NF-κB p65、p-IKKα/β、p-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促进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和扶正祛瘀胶囊组能抑制HIF-1α和NF-κB p65的入核表达。结论 鳖甲煎丸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减轻缺氧环境下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损伤,从而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HIF-1α/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卵巢切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观察淡豆豉异黄酮(ISSP)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从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X受体α/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阿托伐他汀钙,3.03 mg·kg-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淡豆豉异黄酮,2.5、5、10 mg·kg-1),每组10只,以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另取10只ApoE-/-小鼠,以手术切除卵巢旁脂肪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作为假手术组,其中部分小鼠因术后感染死亡,最终确定每组为6只小鼠,术后1周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检测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及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空泡明显,脂质沉积显著,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显著增多(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和淡豆豉异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使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肝脏脂肪空泡及脂质沉积显著减少,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和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能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血清炎症表达及肝脏脂质沉积从而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经HPLC-MS/MS手段鉴定分离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小鼠行为绝望实验初步探究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的潜在抗抑郁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氟西汀组(10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 d,于末次给药1 h后,测定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进而采用利血平(0.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抑郁模型探究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分组如下,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8 mg·kg-1)、十大功劳叶提取物组(10、2.5 g·kg-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1 h后,做行为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IL-6和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从十大功劳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小鼠行为绝望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大鼠抑郁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上睑下垂现象明显增加(P<0.05),圈内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十大功劳叶提取物高剂量明显缩短大鼠在圈内保留时间(P<0.05),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率(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NF-κB、NLRP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十大功劳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且能改善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食管癌皮下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人食管癌ECA-10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每组6只。干预结束后剥除移植瘤并称量其质量,计算各组抑瘤率;然后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中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HIF-1α、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移植瘤中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瘤质量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瘤质量显著下降(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该组抑瘤率达到57.37%;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单纯照射组、血府逐瘀汤组、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联合组VEGFR2、p-mTOR、HIF-1α、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mTOR、HIF-1α、VEGFA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抑制食管癌ECA10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放疗联用具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HIF-1α/VEGFA乏氧信号通路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中医经方大黄?虫丸干预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硅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1.560,0.780,0.390 g·kg-1)组,汉防己甲素组(0.039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静式染毒法连续40 d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复制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并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血清和肺组织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运用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NF-α,IL-1β,IL-6和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HYP的含量(P<0.05,P<0.01),可见大黄?虫丸能够减轻硅肺小鼠肺部炎症。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黄?虫丸能改善硅肺小鼠肺泡炎症、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情况,因而起到减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TGF-β1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巨噬细胞 M1/M2极化在尿酸钠晶体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GA)模型中的作用,揭示穿山龙总皂苷治疗GA的抗炎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160 mg·kg-1),塞来昔布组(43.3 mg·kg-1),每组18只。采用单尿酸钠晶体双侧注射大鼠踝关节方法建立大鼠GA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踝关节滑膜组织 CD68,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后第3天炎症最为明显,疾病处于急性期。第5天炎症有所缓解,第8天仍有炎症表现但接近正常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和塞来昔布组均可改善滑膜组织病理表现,穿山龙总皂苷组效果更为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给药3 d,5 d和8 d时模型组 CD68和iNOS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3 d时穿山龙总皂苷可明显降低CD68和iNOS表达(P<0.05,P<0.01),给药5 d和8 d时穿山龙总皂苷可显著降低CD68和iNOS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给药3 d时,模型组IL-4和TGF-β1表达显著升高(P<0.01),给药5 d和8 d时,模型组IL-4表达显著降低(P<0.01),给药5 d时,模型组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5 d和8 d时,穿山龙总皂苷可显著升高IL-4和TGF-β1表达(P<0.01)。结论 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 M1/M2极化对GA发挥潜在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MN)大鼠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和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尾静脉注射方法复制MN模型,将成功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升降散组和贝那普利组。各组根据相应的药物剂量灌胃(ig),每日1次。在给药的第4周末检测相关指标,检测24 h尿蛋白(UTP),尿素氮(BUN),肌酐(SCr)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肾脏中HIF-1α,NOX4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HIF-1α,NOX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大鼠肾脏相关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细胞淋巴瘤-xl(Bcl-xl),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细胞死亡调节子抗体(Bim)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明显上升(P<0.05),SOD水平明显减少,MDA,ROS明显增多(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SOD水平明显上调,MDA,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HIF-1α,NOX4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ax,Bim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cl-xl,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减少。结论 加味升降散的保肾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HIF-1α/NOX4通路,缓解MN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模型小鼠炎性损伤的影响,探讨黄连解毒汤治疗AGA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黄连解毒汤组。采用踝关节注射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混悬液建立小鼠AGA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黄连解毒汤水煎液(5 g·kg-1)和秋水仙碱(0.83 mg·kg-1),每天测量小鼠右踝关节肿胀程度,7 d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另外40只C57BL/6J小鼠同样分组处理,造模18 h后,取右踝关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关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NLRP3炎性小体和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踝关节显著肿胀(P<0.01),HE染色观察到踝关节明显异物肉芽肿,其间有炎症细胞浸润,黄连解毒汤干预后可以缓解踝关节肿胀(P<0.05,P<0.01),异物肉芽肿减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踝关节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含量和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NLRP3、Caspase-1、TLR4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干预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TNF-α、IL-6和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 mRNA表达(P<0.05,P<0.01),显著降低关节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P<0.01),下调NLRP3、Caspase-1、TLR4、NF-κ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 注射MSU晶体导致AGA小鼠关节局部炎性免疫损伤,黄连解毒汤干预减轻炎性免疫损伤,可能与其调控NLRP3炎性小体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加味三仁汤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大鼠炎症病变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18只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20.70,10.35 g·kg-1·d-1)组,每组6只,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给予加味三仁汤相应溶液灌胃,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分别灌胃5 d后,采血制取含药血清。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50 μmol·L-1),加味三仁汤高、低剂量组。釆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显著(P<0.01),ColⅣ分泌显著增多(P<0.01),磷酸化(p)-Akt,p-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三仁汤高剂量组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和ColⅣ分泌(P<0.01),降低Akt磷酸化水平(P<0.01),降低NF-κB p65阳性表达(P<0.01)。结论 加味三仁汤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BZY-1细胞增殖,降低ColⅣ蛋白含量,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调控低氧应激及线粒体功能角度探讨温经汤防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消化法原代培养EMT患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实验设正常(Control)组、5%空白血清(5% KBXQ)组、10%空白血清(10% KBXQ)组、5%温经汤血清(5% WJTXQ)组、10%温经汤血清(10% WJTXQ)组。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组ESCs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ESCs线粒体超微结构,高内涵分析(HCS)法多参数同时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色素C(Cyt C)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膜通透性、细胞核荧光强度、细胞核大小及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和剪切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5% KBXQ和10% KBXQ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1);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线粒体嵴明显,线粒体内外膜清晰;HCS多通道荧光染色显示,MMP及Cyt C表达、细胞膜通透性无显著变化,细胞核呈现均匀淡染;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及Bax/Bcl-2值均无明显变化。与Control组及相应体积分数KBXQ组比较,5% WJTXQ及10% WJTXQ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模糊;MMP显著降低,Cyt C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P<0.01);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加(P<0.01),并可观察到核固缩、核内DNA凝集、细胞数量下降等凋亡特征(P<0.05,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HCS分析结果一致;且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及Bax/Bcl-2值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温经汤能够下调异位ESCs中HIF-1α表达而改善低氧应激,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线粒体生物活性,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其防治EM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温心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能量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心方低、中、高剂量组;温心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99、1.98、3.96 g·kg-1的颗粒剂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预给药21 d后,模型组及温心方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ATP含量及线粒体复合体Ⅳ(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TFAM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细胞胞质水肿,细胞核出现固缩、偏移;CK-MB、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ATP含量及CCO、S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mtTF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心方预处理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且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有所改善,CK-MB、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ATP含量及CCO、SDH活性均有提高,以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心肌组织SIRT1、PGC-1α、ERRα、TFAM 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P<0.01)。结论 温心方可通过调控SIRT1/PGC-1α/ERRα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通过药理学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注射牛Ⅱ型胶原及弗氏佐剂建立胶原诱导性(CIA)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0.9 mg·kg-1)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5.13、20.52 g·kg-1·d-1)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通过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记录大鼠体质量、测定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明确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9天起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第15天起足肿胀度及关节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1),踝关节形态功能受损,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低、高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足肿胀度与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踝关节功能形态明显好转,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显著下降(P<0.01),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膝关节滑膜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负性调控NF-κB信号通路,从而缓解CI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显著缓解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