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24篇
内科学   18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3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为研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无菌分离猕猴冠状动脉,胶原酶短暂消化后采用组织黏附法分离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选CD31阳性细胞,确定内皮细胞纯度;经前列腺素E2(PGE2)刺激后,以CCK-8法和高内涵细胞成像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以Transwell法和Matrigel胶法分别检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体外成管功能。结果 猕猴冠状动脉原代细胞在10~14 d细胞覆盖培养瓶面积的80%左右,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和铺路石状。流式检测其纯度为31.7%左右,分选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再次检测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PGE2能显著上调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功能研究表明猕猴冠状动脉原代内皮细胞可以作为模拟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胶原抗体诱导性关节炎(CAIA)是一种新颖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相比,CAIA不需要7周以上才出现关节炎表型,对于CIA模型不敏感的品系也有较好的诱导效果.然而,使用的高剂量诱导剂,一方面给小鼠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另一方面也导致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不必要浪费.降低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和脂多糖(LPS)的使用剂量,在避免模型小鼠死亡,节约5-克隆胶原抗体混合物的同时,成功高效诱发C57BL/6小鼠关节炎模型,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硬化症,病程10 a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DN的比例约为50%,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及早确诊并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而在基础上探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肾功能恶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相关分析,中医方面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程  王谦  杭玉梅  罗勇  金川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557-1559
评价班主任和学生参与式教育对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干预效果,为探索藏族地区包虫病防治教育的合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以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辖曼和麦溪乡2所乡村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小学生为被试,共纳入9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96)和对照组(n=484).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集体式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宣教;干预组学生进行班主任和学生参与式教育.结果 干预6次后,观察组学生对包虫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掌握均提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效果更优(F值分别为41.33,59.43,6.74,P值均<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干预效果更长久,并且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5.01,6.71,22.61,P值均<0.05).结论 以班主任和学生参与式教育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包虫病防治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值得在藏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7.
探讨D-二聚体在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3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8例,非DVT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D-二聚体浓度,观察其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两组患者术后1、3、7 d各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术后第3天增高最为明显(P<0.05)。绘制术后各时间点ROC曲线发现,术后1 d曲线下面积为0.715,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07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45.7%;术后3 d曲线下面积为0.861,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4.35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5.7%;术后7 d曲线下面积为0.763,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69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2.9%。D-二聚体对于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其中以胃肠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诊断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比较闭合与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 门市儿童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闭合组和切 开组,闭合组 21 例给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 20 例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 组治疗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 结果:闭合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5.24 % 与切开组的 90.00 %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闭合组 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切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闭合组患儿无发生术后感染病例,切开组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导致骨髓炎 1 例,经伤口清创、静脉抗感染等治疗后骨折愈合, 但术后随访 28 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仍差,伸直受限约 20 °,屈曲受限约 10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鱼尾状畸形。 结论:儿童 Jakob Ⅱ型肱骨外髁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与切开复位相同, 同时创伤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锌指蛋白139(ZNF139)与肿瘤细胞凋亡、生存素(Survivin)、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手术切除的3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胃癌组织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组织,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ZNF139、Survivin、Bcl-2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ZNF139、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原发灶AI(10.8±4.7)高于淋巴结转移灶的(8.7±3.0)(t=-2.176,P=0.039)。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胃癌原发灶(P<0.05)。胃癌原发灶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AI呈负相关(r=-0.517,P=0.001);淋巴结转移灶ZNF139、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AI呈负相关(r=-0.346、-0.467、-0.511,P=0.042、0.005、0.002)。淋巴结转移灶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原发灶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91,P<0.001)。在胃癌原发灶中,ZNF139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2,P=0.00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ZNF139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Survivin、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6、0.452,P=0.009、0.006);Surviv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Bcl-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05)。结论胃癌肿瘤细胞在转移过程中抗凋亡能力增强,这可能与ZNF139对部分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cl-2)的调控有关,但这种调控关系在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丹参多酚酸盐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其他组别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贝那普利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共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采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和Masson 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p-Smad2/3、Smad2/3、Smad7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Smad7、Smad2/3、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UTP均显著增加(P <0.05),肾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肾脏组织中的MDA 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 活性下降,p-Smad2/3/Smad2/3比值,Smad2/3、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组、贝那普利组UTP降低(P < 0.05),受损的肾组织得到改善,肾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p-Smad2/3/Smad2/3 比值,Smad2/3、TGF-β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mad7 蛋白与 mRNA 表达水平升高(均 P <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