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脾内直接注射携带 IL- 2和 (或 ) IL- 1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血 IL- 2和 IL- 1 2以及 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 h IL- 2和 (或 ) m IL- 1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肝癌细胞 CBRH3注入大鼠腹腔 ,形成肿瘤 ,断颈处死 ,剖腹取出肿瘤组织 ,剪碎后接种于 5 0只 Wistar大鼠肝脏一叶 ,制备肝癌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IL- 1 2基因治疗组、IL- 2基因治疗组及 IL- 2 / IL- 1 2联合基因治疗组 ,每组 1 0只。含 IL- 2和 (或 ) IL- 1 2基因的包装细胞于肝癌接种后 1、3、5、7d进行脾内注射转染脾细胞。 EL ISA法检测大鼠血 IL- 2和 IL- 1 2浓度 ,放射性活度测定法检测 NK细胞活性 ,并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IL基因治疗后 3d,IL - 2 / IL - 1 2联合基因组血清 h IL - 2与单基因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病理示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 IL治疗组 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 )。治疗后 3d血清 IL达高峰 ,以后逐步下降。 IL - 2 / IL - 1 2联合基因组较 IL单基因组增高 (P<0 .0 5 )。 结论 :脾内直接注射携带 IL -2和 (或 ) IL - 1 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增强 NK细胞活性 ,IL联合基因治疗优于 IL单基因  相似文献   

2.
IL-2和IL-12联合基因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共表达mIL-12和hIL-2质粒DNA抗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的作用.方法构建pDC511hIL2-mIL12、pDC511mIL-12、pDC511hIL-2真核表达质粒载体;ELISA方法检测各组质粒在真核细胞的表达;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瘤内注射各组质粒DNA后,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大小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活性.对各治疗组在质粒DNA注射后一月进行瘤体组织学观察.结果酶切鉴定各组质粒载体,均示构建成功,并能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相应细胞因子.瘤内注射各组质粒载体后,pDChIL2-mIL12组在不同时间表达的hIL2和mIL12分别与pDC511hIL2 组(F=71.11,P<0.01)、pDC511mIL12组 (F=30.70,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IL-12基因和hIL-2基因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疗效显著优于各单独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并且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增强.双基因联合治疗组,病灶内肿瘤细胞坏死明显,炎性细胞广泛浸润.结论 IL-12、IL-2基因治疗可抑制小鼠肝癌H22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两者联合运用可产生协同效应.为进一步运用高效基因导入技术进行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 IL- 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构建携带 m IL- 12基因、h IL- 2基因及 m IL- 12 +h IL-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 GCIL12 EXPN、PA317- GCXEIL2 PN和 PA317- GCIL12 EIL2 PN,分别与肝癌细胞 CBRH3以 1∶ 1混合接种于大鼠腹腔。观察其生存时间。 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 (PA317- GCXEXPN)和 h IL - 2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5± 1.2 ) d、(8.3± 0 .9) d和 (16 .7± 1.7) d;m IL - 12治疗组和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均长期存活。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与CBRH3的比例为 1∶ 10 0混合时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仍能长期存活 ,而 m IL - 1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7± 1.8) d。腹腔接种 CBRH3后 1、3、5、7d,采用 m IL- 12 +h IL- 2治疗后 35 d生存率分别为 10 0 %、10 0 %、30 %、15 %。 结论 :携带 m IL- 12和 h IL - 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联合基因治疗比单基因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Yang JH  Fan RF  Qian QJ  You TG  Xue HB  Su CQ  Cao HF  Wu M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40-743
目的 观察脾内直接注射携带白细胞介素 12与白细胞介素 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IL 2 )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CIL12EIL2PN ,转染包装细胞PA317,于不同时间对接种肝癌大鼠模型进行脾内注射 (1× 10 7细胞 /只 )治疗 ,观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毒性反应。结果 IL 12 IL 2融合基因治疗组中 ,肝癌细胞株CBRH3接种大鼠肝脏后第 1、3、5、7天进行治疗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5 3 3d± 3 7d、4 9 3d± 4 2d、31 0d± 2 1d及 2 4 3d±1 4d ,IL 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 2 5 0d± 2 5d、2 3 5d± 2 0d、18 3d± 2 4d及 12 0d± 1 8d(P <0 0 0 1) ,IL 12基因治疗组分别为 39 0d± 4 8d、32 0d± 3 9d、2 3 0d± 2 5d及 19 4d± 2 1d(P <0 0 0 1)。第 1天和第 3天治疗组长期存活率 (≥ 6 0d)为 30 % ,治疗后 2个月血清mIL 12及hIL 2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脾内直接注射携带mIL 12和hIL 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 IL -12 + IL -2培养的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与 IL-2诱导的 TIL作对照研究观察 TIL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体外分离 ,分别用含 IL -2的培养液和含 IL-12 +IL-2的培养液培养 ,诱导 TIL的生长。培养 10~ 14天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和增殖能力 ,待细胞扩增达 10 8~ 9· ml- 1 时进行回输 ,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 IL-12 + IL -2组 TIL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 IL -2组明显增高 (P<0 .0 1) ;(2 ) IL -12+ IL -2组 TIL比 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 (P<0 .0 5 )。 (3 ) IL-12 + IL -2组较 IL-2组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明显增高 (P<0 .0 5 )。 (4 ) TIL 回输后 IL-12 + IL-2组与 IL-2组 CD3+、CD4 +、CD8+均升高 ,以 CD3+、CD8+ 升高为主。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IL-12 + IL-2组与 IL-2组间比较 ,前者 CD3+ 、CD8+ 、CD56 + 上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显著 (P<0 .0 5 )。 (5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6) IL-12 + IL-2组 1年、3年、5年生存率与 IL-2组 TIL回输肝癌患者对比差异均显著且复发率降低。结论 :白介素 12诱导肝癌 TIL可明显增强 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 10 ,IL 12和TNFα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了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3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 33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L 10 ,IL 12和TNFα的浓度。结果 :在肝硬化患者三项指标较健康人显著升高 (P <0 .0 1) ,而肝癌患者与健康人比较除IL 10升高外 ,IL 12和TNFα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10在肝癌肿块直径 >5 .0cm的患者中比直径 <5 .0cm的患者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12和TNFα则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IL 10的增高有关 ;IL 12 ,TNFα水平降低和IL 10水平升高有助于鉴别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的临床诊断及提示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IL-6、IL-18及IL-18BP水平。结果①肝癌组血清IL-6、IL-18BP明显高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明显低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临床早期,血清IL-6、IL-18BP比临床晚期水平低,而血清IL-18水平较临床晚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L-18水平较手术前有明显的升高,而血清IL-6、IL-18BP较手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IL-6、IL-18、IL-18BP与AFP有相关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有可能为肝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 (PGE2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IL 1β和IL 10调节作用。 方法 :SD大鼠 91只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n =7) ,ANP组 ,PGE2 前、后干预组 (后三组每组 2 8只 ,分别随机分为 1h、3h、6h、12h时段组 ,n =7)。大鼠ANP模型用 5 %牛磺胆酸钠制备。前干预组在ANP诱导前 2h肌肉注射 15 0μg·kg-1PGE2 ,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 15 0 μg·kg-1PGE2 。采用ELISA检测各组不同时段大鼠血清IL 10与IL 1β含量 ,观察PGE2 前、后干预对大鼠血清IL 10与IL 1β的调节作用。 结果 :PGE2 前、后干预组大鼠血清IL 10峰值分别位于 3h和 6h时段 ,均显著高于ASP组 (P <0 .0 0 1) ;前、后干预组所有时段大鼠血清IL 1β均比ASP组降低 (P <0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前干预组 3h时段IL 10峰值 (2 31pg/ml)比后干预组IL 10相应时段 (2 0 9pg/ml)高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6h时段IL 10 (5 4.0 7pg/ml )比后干预组 (118.2 6pg/ml)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前干预组 1~ 6h时段大鼠血清IL 1β均显著低于后干预组 (P <0 .0 5 ,P <0 .0 0 1)。结论 :PGE2 能上调大鼠血清IL 10 ,并降低IL 1β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G422皮下荷瘤的治疗作用,对体内基因转染效率及治疗的免疫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LacZ,IL-2重组腺病毒直接注射到皮下接种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瘤体,X-gal染色检测基因转染的效率,观察肿瘤的大小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采用瘤体注射腺病毒具有较高的体内基因转染效率,瘤体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皮下建立的胶质母细胞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肿瘤的生长受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显延长,但没有长期存活小鼠。IL-2基因治疗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局部出现更多的坏死和炎性浸润细胞。结论:采用瘤体直接注射IL-2重组腺病毒对胶质母细胞瘤皮下荷瘤有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编码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IL-12(以下简称IL-12质粒)和pcDNA3.1/IL-18(以下简称IL-18质粒)]对HBcAg DNA疫苗(pJW4303/HBc)诱导BalB/c(H-2^d)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接种IL-12质粒、IL-18质粒和HBcAg DNA疫苗,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 IgG亚类(IgGl,IgG2a)水平。结果:免疫6周后,联合注射IL-12、IL-18和IL-12+IL-18组小鼠血清的抗HBc终点滴度均明显高于单纯注射HBcAg DNA疫苗组小鼠(P<0.05),抗HBc IgG亚类以IgG2a占优。结论:IL-12、IL-18以及IL-12+IL-18联合HBcAg DNA疫苗注射能够提高小鼠血清中抗HBc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共表达P35、P4 0二个亚基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Rv mIL12 )、建立PA317 mIL12包装细胞系并评估其IL12的生物学活性及经PA317 mIL12作用后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 (C2 6 )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将经PCR扩增mIL12 p35、p4 0获取的 p35和 p4 0双亚基cDNA片段与经NotI及SalI酶切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PL P35 P P4 0 SN)DNA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作用下进行粘端连接反应。然后将构建的 pGCXEXPN mIL12经电穿孔法转录单嗜性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 (PE5 0 1) ,再以其病毒上清加Polybrene感染PA317,筛选出病毒滴度最高的携有mIL1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系 :PA317 mIL12。采用脾淋巴细胞增殖法检测PA317 mIL12的生物学活性。另外 ,将PA317 mIL12、淋巴细胞以及人结肠癌细胞 (LOVO)按不同浓度比体外共同培养 ,采用MTT法检测经PA317 mIL12作用后的淋巴细胞对LOVO的杀伤率。结果 经筛选的携有mIL12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PA317 mIL12的上清mIL12浓度达 2 7ng/ ( 10 6cells·4 8h) ,其促脾淋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也与mIL12标准品活性相近 ,经PA317 mIL12作用后的淋巴细胞体外杀伤试验结果则显示 :随着PA317 mIL12浓度的增高 ,其淋巴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杀伤作用也逐渐增强 ,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脓毒症肝组织中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ngleimmunoglobinIL-1receptorrelatedprotein,SIGIRR)表达对TLR4的表达及IL-6、IL-12合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lO只不做处理,试验组50只再细分为5组,分别在腹腔内注射PA,构建PA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于注射PA1h、2h、4h、8h、12h后无菌取肝脏,下腔静脉无菌抽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肝组织中TLR4、SIGIRR的mRNA相对含量;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2浓度。结果试验组TLR4表达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各组间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h组、2h组、4h组IL-6、IL-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8h组、12h组IL-6、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GIRR的上调表达可抑制大鼠血清IL-6、IL—12的产生,但对TLR4表达无影响,提示SIGIRR对TLR4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不是通过直接抑制TLR4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静脉转染表达mIL-12的DNA质粒在肿瘤的治疗及抑制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经皮下和腹腔接种M5076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用水流动力学方法将mIL-12基因转染荷瘤C57BL/6小鼠,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及肿瘤转移灶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用小鼠脾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评价CTL和NK细胞活性.[结果]转染pGEG.mIL-12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经皮下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的转染pGEG.mIL-12小鼠组抑制肿瘤细胞作用、抑制肿瘤细胞肝转移和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腹腔接种肿瘤细胞建立荷瘤模型转染pGEG.mIL-12小鼠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抑制腹腔内肿瘤播散,延长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5076细胞对转染pGEG.mIL-12小鼠脾细胞的CTL和NK细胞破瘤细胞活性均不敏感.[结论]用水流动力学方法转染小鼠细胞因子基因产生的高水平IL-12对CTL不敏感的M5076肿瘤有治疗和抑制肝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IL-2/IFN-y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增强HBVDNA疫苗(pS2.S)免疫原性的佐剂作用.方法 构建IL-2/IFN-y融合蛋白和H.BV包膜中蛋白(PreS2 S)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pFP编码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子模拟IL-2/IFN-y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检测质粒体外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提高质粒转染效率的在体电脉冲(EP)技术免疫健康BALB/c小鼠,分别以ELISAT及免疫酶联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脏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pFP能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IL-2和IFN-γ,其活性域保持相对独立,其分子模拟的结果得到了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定实验的证实.EP介导的HBV DNA免疫反应中,pS2.S pFP组血清抗-HBs[(51.2±50.5)mlU/mL,89%]及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207±103)IFN-rT细胞SFCs/3×105脾细胞,78吲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S2.S pcDNA3.1组[抗-HBs(14.8±7.6)mlU/mL,64%;IFN-γ T细胞(84±70)SFCs/3×105脾细胞,28%(P<0.05).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可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3者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中IL-2、IL-4及IL-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2、IL-12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则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2、IL-12、IL-4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将外源性IL-3cDNA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将小鼠IL-3cDNA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然后将重组的IL-3cDNA用脂质体转染到包装细胞PA317上,G418筛选后得到抗性克隆,将含病毒的上清液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用自行设计的引物,检测p LXSN上的NeoR基因及转入的IL-3基因。同时观察了转染pLXSN/IL-3的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骨髓CFU-GM形成的影响,并测定其对造血因子依赖株NFS-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将重组子pLXSN-IL-3和空载体pLXSN的病毒培养上清感染BMS,前者用PCR扩增出500bp和170bp(NeoR)的条带,后者仅扩增出170bp。转染pLXSN/IL-3的基质细胞上清液有促进小鼠骨髓CFU-GM增殖的作用,与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外源性的IL-3基因及pLXSN上的NeoR已整合到骨髓基质细胞基因组DNA中,并促进造血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Thereisagraduallyincreasedinterestoninterle'ukin--6(II---6)anditbecomesahotspotofresearchbecauseofitsrelationshipwithothercytokines,itsparticipationinthesynthesisofacutephaseproteinsanditseffectsontheearlydamagesoforgansinsystemicinjury['j.ThisstudywasdesignedtoobservethedistributionandcelllocalizationofII---6andIL--6mRNAinliverafterburninjury,endotoxemiaorthecombinationofthetwoinrats1andtheeffectsofII---6onthedevelopmentofliverdamageswereinvestigated.MATERIALSANDMETHODSOnehundreda…  相似文献   

18.
逆转录病毒介导癌基因疗法体外安全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逆转录病毒pLXSN与人IL-2cDNA基因进行重组,包括PA317细胞,建立逆转录病毒包装体系细胞PA317/pLIL-2SN。用病毒上清液转导人淋巴细胞(TIL,PBL)和3株人腺癌细胞株(SPC-A1,MKN-HepG2)对转IL-2基因的淋巴细胞(TIL/IL-2,PBL/IL-2)和转IL-2基因的人癌细胞(SPC-A2/IL-2,MKN-45/IL-2,HepG2/IL2)进行体外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