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7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7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并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例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T细胞受体(TCR)表型不同则该病的侵袭性、治疗反应性及预后明显不同,伴HPS者治疗效果不佳,生存期短。 结论 乙肝肝硬化并发SPTCL伴HPS罕见,早期骨髓形态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及早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干扰素类与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并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但仍未从根本上清除病毒;各种治疗性疫苗在抗HBV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临床效果不佳。目前不少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成功清除体内的HBV,从而为乙肝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已日益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显示其价值。精准细胞免疫治疗(precision cell immunotherapy,PCIT)是基于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筛选可引起强烈免疫反应的新抗原(neoantigen),进而寻找并富集针对新抗原的精准T细胞(precision T cell for neo-antigen,PNA-T),扩增后回输患者的治疗新策略。相对于其他精准医学治疗方式,精准细胞免疫治疗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国肿瘤精准医学治疗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概念、特点、流程、技术难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比了其与转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or T cell,CAR-T)的异同,勾勒出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者王某,女,67岁,无吸烟史,2008年10月因发现左颈部肿块就诊于当地医院,同时伴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无痰中带血,全身无发热、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行胸部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占位,伴纵膈、左肺门及左锁骨上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来源于肺。EGFR(epiderma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化疗方案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endritic cells-cytokine-induced killer,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以OXA为主的方案化疗,包括FOLFOX 4方案,即OXA+亚叶酸钙(calcium folinatc,CF)+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GEMOX方案化疗,即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OXA,化疗结束后2~3 d回输DC-CIK细胞。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tumor progression,mTTP)、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不良反应。结果:11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4例,总有效2/11例,DCR 7/11例;mTTP为4.1个月;mOS为11.3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等化疗毒性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化疗前后结肠癌细胞株HT29、SW620中CD133+结肠癌细胞的数量变化,探讨化疗对CD133+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效果.方法 取对数生长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SW620,采用80 mg/L 5-氟尿嘧啶(5-Fu)和25 mg/L奥沙利铂(Oxaliplatin)分别作用8 h,并设对照组,利用CD133抗体进行标记后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观察化疗前后CD133+细胞的比例.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株HT29,80 mg/L 5-Fu处理8 h组中CD133+肿瘤细胞为45.00%,与未处理组(32.80%)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mg/L奥沙利铂处理8 h组中CD133+肿瘤细胞为55.30%,与未处理组和80 mg/L 5-Fu处理8 h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株SW620,80 mg/L 5-Fu处理8 h组中CD133+肿瘤细胞为47.10%,与未处理组(33.90%)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mg/L奥沙利铂处理8 h组中CD133+肿瘤细胞为56.50%,与未处理组和80 mg/L 5-Fu处理8 h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133+结肠癌细胞能明显抵抗化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quantity of CD133 + cells in HT29 and SW620 cell line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and detect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on CD133 + cells. Methods HT29 and SW620 cells in 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were separately treated with 80 mg/L 5-fluorouracil(5-Fu) and 25 mg/L oxaliplatin for 8 h, and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after being marked by CD133 antibody. The proportion of CD133 + cells before and after chemotherapy was measured. Results For HT29 cells, the proportion of CD133 + cancer cell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80 mg/L 5-Fu for 8 h was 45.00%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remarkable ( P < 0. 01 ) compared to the non-treatment group ( 32. 80% ). The proportion of CD133 + cancer cell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25 mg/L oxaliplatin for 8 h was 55.30%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remarkable ( P < 0. 01 ) compared with both the non-treatment group and the group treated with 80 mg/L 5-Fu for 8 h. For SW620 cells, the proportion of CD133 + cancer cell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80 mg/L 5-Fu for 8 h was 47. 10%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remarkable ( P <0. 01 ) compared with the non-treatment group (33.90%). The proportion of CD133 + cancer cells in the group treated with 25 mg/L oxaliplatin for 8 h was 56. 50%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remarkable ( P < 0. 01 ) compared with both the non-treatment group and the group treated with 80 mg/L 5-Fu for 8 h. Conclusion CD133 positive colon cancer cells have anti-chemotherapy activity obviously.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应用杆状病毒系统制备8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的技术体系,并初步检测所制备病毒的感染活力。方法采用杆状病毒生产系统包装rAAV8-EGFP,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并纯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滴度,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强度来检测rAAV8-EGFP对HEK-293细胞的感染活力。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成功制备高滴度rAAV8-EGFP,滴度可达1.5×1012vg/ml,100ml摇瓶共得到1.5×1013vg rAAV8-EGFP病毒颗粒;感染后的HEK-293细胞具有较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论应用杆状病毒系统成功制备高滴度、高活力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重调控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的病毒.基因治疗载体.方法 通过克隆技术将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插入质粒载体pBHGE3的E3区,得到由主要晚期启动子(MLP)调控的腺病毒质粒pPE3-hTRAIL,再通过与质粒pSGS00在293细胞中进行位点特异性重组得到E1A、E1B基因分别受hTERT启动子与HRE启动子双重调控的重组增殖型腺病毒,用TCID50方法测定病毒滴度.通过增殖实验观察重组病毒的选择性增殖能力.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TRAIL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CNHK500-hTRAIL的病毒滴度为2.39×1010pfu/ml,增殖实验结果证实CNHK500-hTRAIL可以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人肺癌细胞A549中增殖,其所携带的人TRAIL基因在A549中的表达量(183.12μg/L)明显高于携带该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载体Ad-hTRAIL(24.53μg/L,P<0.01).MTr显示CNHK500-hTRAIL对A549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携带该基因的非增殖型腺病毒载体Ad-hTRAIL,其半数抑制MOI值分别为17.825、0.197(P<0.01).结论 CNHKS00一hTRAIL是一种具备治疗肺癌潜力的新型病毒-基因治疗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携带p53基因的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的导入能否增加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MMC) 和表阿霉素(epirubicin, EPI)单独应用及与CNHK600-p53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杀伤效应.结果 PANC1在5-FU浓度为40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4.2)%,MMC浓度为1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41±1.9)%,EPI浓度为10 μg/ml时细胞抑制率为(65±1.8)%.转入CNHK600-p53(MOI = 0.625)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PANC1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89±5.3)%、(60±2.3)%和(75±1.5)%.当MOI值为0.3125、0.625、1.25时,CNHK600-p53组和Ad-p53组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7±2.5)%、(30±3.7)%、(61±4.3)%和(4±2.7)%、(5±3.5)%、(16±4.5)%.结论 单用CNHK600-p53效果优于Ad-p53,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高三尖杉酯碱和马法兰的耐药机制,对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高三尖杉酯碱耐药株K562/H20与烷化剂马法兰耐药株K562/Mel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前者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阿霉素具有广泛交叉耐药,对马法兰耐药水平较低;后者对氮芥、噻替派有明显交叉耐药。在耐药机制上,前者主要由于多药耐药基因过度表达所致,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α基因也参与部分耐药机制;后者主要由于GSTα基因及GST总活性所致。两者似乎均通过GSTα基因表达升高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