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以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前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对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56例CHF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治疗.TNF-α、IL-6、TGF-β1采用ELISA方法检测,CHF患者于入院第2天和抗心力衰竭治疗15 d后空腹采血,健康体检者清晨空腹采血.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CHF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功能改变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IL-6、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尤其在心功能Ⅳ级组升高最明显.CHF患者血清TNF-α、IL-6、TGF-β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1=-0.58,r2=-0.61,r3=-0.59,P均<0.01).不同病因CHF患者TNF-α、IL-6、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α、IL-6、TGF-β1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与CHF病因无关.TNF-α、IL-6及TGFβ1可以作为判断CHF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TNF-α、STNFRI、IL-10、TGF-β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STNFRI、IL-10、TGF-β1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STNFRI与TNF-α/IL-10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过度激活,其水平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70例CHF和2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IL-8并通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结果CHF患者IL-4、IL-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IL-8的表达与LVSF、LVEF呈负相关、与LVIDd呈正相关(P〈0.05)。IL-4、IL-8的表达与CHF的心功能级别呈等级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IL-4、IL-8出现高表达并且与心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 10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5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0%,高于对照组50.0%(X2=3.9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IL-2、IL-6和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115~2.754,P<0.05~0.01);治疗组治疗后IL-2、IL-6含量高于对照组(t=2.315,t=2.431,P<0.05).结论 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及卡维地洛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将52例CHF患者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25例)和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组(B组,27例),卡维地洛起始量6.25mg/d,目标量50mg/d,疗程为12周.另设3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化学发光仪检测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DVd)与收缩末期内径(LDVs),并由此获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CHF患者血清TNF-α[A组(28.2±10.5)ng/L,B组(28.3±11.5)ng/L]、IL-6[A组(216.8±55.6)ng/L,B组(218.9±53.8)ng/L]含量较正常对照组[TNF-α(15.6±4.4)ng/L,IL-6(122.5±39.2)ng/L]明显升高(均P<0.01).A、B两组治疗后心功能较前有所恢复,TNF-α和IL-6水平有所下降,以B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TNF-α、IL-6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使用卡维地洛后,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CFI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并探讨CHF时Hb水平变化与炎症细胞因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测定了Hb、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平均室壁应力(MWS);按Hb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TNF-α、IL-1β、IL-6、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逐渐升高;贫血组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明显高于非贫血组CHF患者(P〈0.01);随着Hb水平的降低,CHF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AngⅡ水平以及MWS和LVMI进-步升高(P〈0.01);CHF患者MWS和LVMI与Hb水平呈负相关,与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变化为CHF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F患者TNF-α、IL-1β、IL-6和AngⅡ水平的升高参与了CHF贫血和心室重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贫血的出现使CHF患者心室重构加重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d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SAP患者TNF-α分泌,下调IL-6水平,上调IL-I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老年CHF患者45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组(n=22)和卡维地洛治疗组(n=23),后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6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测定健康对照组(n=30)和两组心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浓度.结果:老年CHF患者用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LVEDD、LVESD、LVEF和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P<0.05).心衰患者3种细胞因子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卡维地洛治疗后细胞因子的下降明显优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P<0.01).结论: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左室重构,降低细胞因子TNF、IL-1和IL-6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IL-6、IL-8和TNF-α含量,并与34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3种因子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塞患者恢复期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结论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存在IL-6、IL-8和TNF-α介导的炎症和免疫反应,IL-6、IL-8和TNF-α的测定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室平均室壁应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CHF患者6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TNF-α、IL-1β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Dd和Sd)、室间隔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内径(IVSd和IVSs),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厚度(PWd和PWs),计算左室平均室壁应力(MWS).结果: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MWS高于对照组;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与MWS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9,0.458,P均<0.001).结论:CHF患者血清IL-1β、TNF-α含量升高,室壁应力增加,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CHF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和TNF-α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和T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10和TNF-α水平,以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白癜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10):766-77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液肾脏损伤分子-1(KIM-1)、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CHF组),另选80名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分析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与CHF组患者心功能、肾功能的关系。结果 CHF组患者的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F组患者的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AC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F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级、Ⅲ级、Ⅳ级的CHF组患者的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组间呈升高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F组患者的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与患者LVEF之间均呈负相关(P<0.001),血清IL-1及IL-6水平与患者的eGFR呈负相关(P<0.001)。结论心衰患者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显著升高,尿液KIM-1、血清IL-1及IL-6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受损有关,血清IL-1及IL-6水平与患者肾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HF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TNF-α及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清MMP-9水平。对比两组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及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MMP-9、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血清TNF-α、MMP-9、IL-6水平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均低于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P<0.05)。结论血清TNF-α、MMP-9及IL-6水平与老年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老年CHF患者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贝拉普利对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96例CHF患者和50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CHF治疗组和CHF对照组.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存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拉普利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测定受试对象血清中IL-6、IL-8、TNF-α和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CHF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HF治疗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CHF对照组,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CHF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贝托普利能调整CHF患者改善促炎性细胞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即既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又能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延缓和抑制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缬沙坦干预的反应。方法选择CHF患者76例(CHF组)和健康体检者38例(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然后将CHF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组各38例,4周后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CHF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基础病所致CHF的细胞因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HF越重细胞因子浓度越高(P<0.01)。缬沙坦组疗效及降低细胞因子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结论细胞因子在慢性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基础病无关。缬沙坦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也降低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TNF-α、IL一6,对比53例接受替米沙坦治疗的CHF患者同53例常规治疗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经4周治疗后,替米沙坦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浆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临床有效率好于常规治疗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比常规治疗更能改善心功能,降低TNF-α、IL-6的水平,可使心脏损伤进程延缓,对CHF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72例中、重度ACOP患者分为常压氧(NBO)治疗组32例及高压氧(HBO)治疗组4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患者于入院时即刻、24h.7d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OP入院时即刻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降至最低水平,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中毒后IL—10水平减低(P〉0.05),24h后开始升高(P〈0.05),7d时明显升高(P〈0.01)。HBO组各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NBO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TNF-α、IL-6、IL-8、IL-10参与ACOP的病理过程,HBO可减轻ACOP后的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勉  刘应才 《重庆医学》2011,40(1):53-54,10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探讨CHF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25例,健康者25例,分离PBMCs,加入脂多糖(LPS),经体外培养24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结果 CHF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F组NF-κB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PBMCs NF-κB阳性细胞率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0 1;r=0.53,P<0.000 1;r=0.55,P<0.000 1)。结论通过NF-κB活化途径而刺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诱导心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玉珊 《微创医学》2003,22(5):636-63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细胞因子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6、IL-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NF-α水平.分别检测了31例正常人(A组),47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急性期(B组),35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好转期(C组)患者外周血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B组的血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而C组IL-6、IL8水平高于A组,低于B组(P<0.05);B组的TNF-α水平最高,C组次之,分别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8、TNF-α水平与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对其监测有利于疾病的分期,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