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检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Th17细胞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肝癌模型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分离纯化后的各组新鲜脾脏Th17细胞的相对比例;实时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IL-17基因和RORγ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肝癌模型组脾脏Th17/ 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脾脏、空白对照组脾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各对照组之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癌模型组肿瘤组织IL-17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IL-17 mRNA和RORγT mRNA在各自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Th17细胞在小鼠原位肝癌模型中数量增多,IL-17表达升高,增强免疫反应,但在肝癌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芽囊原虫感染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人芽囊原虫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动态变化,从细胞因子的角度来探讨IL-17在人芽囊原虫感染中的意义。方法BABL/C小鼠1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免疫抑制剂组、对照组,每组各40只,三组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2d、3d、4d、5d、6d、7d、8d、10d、12d、14d各取4只,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免疫抑制剂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IL-17的含量在不同感染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P〉0.05),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实验组小鼠血清IL-17水平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4d、5d、6d的表达分别高于免疫抑制剂组和对照组(P〈0.05),且第5d达到高峰。结论提示了IL-17可能在人芽囊原虫早期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表达及与衣原体复制的关系.方法 128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4 000包涵体形成单位(IFU)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对照组则给予等量蔗糖磷酸盐缓冲液(SPG),分别在感染后0、1、1.5、2、3、4、8、12 d处死小鼠,用免疫荧光检测(IFA)衣原体在肺组织中的生长情况,通过ELISA检测小鼠肺组织IL-17表达.24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用160、800、4 000 IFU 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于感染后第2天测定肺组织中衣原体生长及IL-17表达.16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用4 000 IFU MoPn通过鼻腔感染小鼠,实验组肌肉注射利福平和氯霉素,对照组则给予等量PBS,于感染后第2天测定肺组织中衣原体生长及IL-17表达.结果 MoPn感染后第1天,肺组织有衣原体生长,于感染后第8天达高峰.感染后第2天,IL-17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达峰值,并很快下降.仅剂量为4 000 IFU MoPn感染小鼠2 d后,肺组织中同时有衣原体生长和IL-17的表达.经抗生素处理后衣原体生长被抑制,同时也检测不到IL-17的表达.结论 IL-17在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其表达情况与衣原体感染剂量和早期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观察α-SMA在RSV感染后肺组织的变化,探讨α-SMA是否参与了RSV感染小鼠的发病过程。方法:随机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24只)及RSV感染组(24只),其中RSV感染组小鼠鼻腔滴入RSV 100μl,对照组小鼠鼻腔滴入生理盐水100μl,分别在四个时间点(第4天、第8天、第14天、第28天)处死小鼠,留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α-SMA的表达。结果:①Masson染色法计算气道外周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对照组各时间点气道外周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SV感染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组在感染的第4天、第8天及第14天气道外周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第28天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组织α-SMA表达:对照组小鼠肺组织α-SMA各时间点两两比较,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组小鼠肺组织α-SMA平均光密度值在第4天、第8天和第14天呈逐渐上升趋势,第14天时达高峰,至第28天下降,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感染组小鼠肺组织α-SM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第4天、第8天、第14天RSV感染组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SMA参与了RSV感染小鼠气道炎症及胶原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5.
卡介菌多糖核酸免疫治疗结核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成BCG—PSN免疫治疗组和结核菌感染对照组,每组24只。两组小鼠制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感染后1周,每天分别腹腔内注射BCG—PSN(10mg/kg)或生理盐水(10mL/kg),连续7d。感染后3周和4周每组处死12只小鼠,检测小鼠体重以及肺、脾脏湿重,观察肺脏病理改变,取肺、脾组织进行结核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用real—time PCR法测定肺、脾组织IFN-γmRNA、IL-10mRNA和IL-4mRNA的表达。结果 感染后4周,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脾脏重量高于对照组,肺脏重量低于对照组,且肺部病变较轻。感染后3周和4周,治疗组小鼠肺、脾组织结核菌落均低于对照组,小鼠肺组织IFN-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别,IL-10mRNA和IL-4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感染后3周,治疗组小鼠脾组织IFN-γ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似;感染后4周,脾组织治疗组脾组织IFN-γ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感染后3周和4周,IL-10mRNA和IL-4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 BCG—PSN可减轻结核病小鼠体重下降,减少结核病小鼠肺和脾脏结核菌数量,并增强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屋尘螨(HDM)对于气道上皮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OVA哮喘模型组(OVA组)、HD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OVA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HDM组给予HDM提取液替代OVA致敏与激发,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炎症浸润情况,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和IL-17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气道上皮TLR4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气道上皮TLR4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 OVA组支气管黏膜下水肿,黏液腺增生,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HDM组出现肺泡腔及间质充血,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小鼠气道上皮无增厚,无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完整。与OVA组比较,HDM组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除嗜酸粒细胞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均显著升高(P〈0.05);HDM组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水平较OVA组明显增高(P〈0.05),IFN-γ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DM组气道上皮TLR4 mRNA及TLR4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OV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VA组比较,HDM组外周血Th2、Th17细胞显著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DM诱导气道上皮TLR4表达增高,使Th2与Th17淋巴细胞活化,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可能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支气管哮喘小鼠Th 17细胞和IL-17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ATO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测定气道肺阻力,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h17细胞阳性率.ATO干预20小时后,检测培养上清液及BALF中IL-17及IL-4水平.结果 ①哮喘组BALF中各类炎症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TO组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②哮喘组肺阻力、脾脏CD4+T细胞总数、Th17细胞阳性率、BALF中IL-17及IL-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O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5).③ATO干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7、IL-4含量显著低于原液组(P<0.01).④Th17细胞阳性率、IL-17含量均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TO能够抑制Th17细胞、IL-17的表达,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T细胞介导的转录调节因子 (T-bet) 、GATA-结合蛋白3 (GATA-3)、孤独核受体(RORgammat)的表达。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每组15只。COPD模型大鼠采用烟熏加脂多糖(LPS)气管滴入法建立COP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第28 d,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bet、GATA-3、RORgammat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模型组大鼠肺功能参数、血清IL-4水平降低,血清INF-γ、IL-17、Th1/Th2,肺组织T-bet、T-bet /GATA-3、RORgammat蛋白表达升高 (P<0.05)。肺功能参数0.3 s用力呼气容积(FEV0.3)与血清INF-γ水平,肺组织T-bet/GATA-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用力肺活量(FVC)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FEV0.3/FVC 与血清Th1/Th2、肺组织T-bet 、T-bet/GATA-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最大呼气流量(PEF)与血清IL-17水平,肺组织T-bet,RORgamma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Th1/Th2与肺组织T-bet/GATA-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IL-17与RORgammat呈正相关 (P均<0.05)。结论 COPD的发生与T-bet/GATA-3、RORgammat对Th1/Th2、Th17细胞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IL-3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致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3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BS组、RSV组、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组和OVA/RSV组,每组6只。首先应用OVA或PBS激发并致敏小鼠,再感染RSV致哮喘急性发作。麻醉后处死小鼠。ELISA法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肺组织IL-33蛋白水平;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测BALF细胞总数及各细胞分类计数;取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real-time PCR测T辅助细胞2型(T helper 2,Th2)细胞因子、IL-33等mRNA表达。结果 OVA组与PBS组相比,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0.05)。OVA/RSV组中BALF细胞总数较OVA组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加。病理切片HE染色可见OVA/RSV组小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以上表明RSV感染OVA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小鼠模型成功建立。real-time PCR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IL-13以及IL-3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IL-5和ST2表达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与OVA组相比,OVA/RSV组肺组织中IL-33浓度增高更加显著(P<0.05),BALF中IL-33浓度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可能通过启动Th2型免疫反应在RSV感染诱导哮喘急性发作小鼠模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效应CD4+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Th17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失调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Th17、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的比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IL-17、IL-23以及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不同AS患者Th1、Th17以及Treg细胞免疫失衡情况及与ASDAS相关性。结果 AS组患者CD4+Th17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Th1及CD4+CD25+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稳定(ASDAS<1.3)患者、病情中度活动患者(1.3≤ASDAS<2.1)相比,重度患者(ASDAS≥2.1)CD4+Th17细胞水平、IL-6、IL-17、IL-23及TNF-α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4+Th1、CD4+CD25+Treg细胞显著下降(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ASDAS与IL-6(r=0.412,P=0.000)、IL-17(r=0.396,P=0.000)、IL-23(r=0.384,P=0.000)及TNF-α(r=0.318,P=0.004)呈正相关。结论 AS患者中存在Th1细胞、Th17细胞及Treg细胞免疫平衡失调,且与AS患者ASDAS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为AS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h17相关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将40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20例和稳定期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的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分析IL-17和IL-2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17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活动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斑秃稳定期组血清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患者血清IL-17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0,P〈0.01)。结论斑秃的发病可能与Th17相关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7相关细胞因子反应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失衡在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采用体积描记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对BALF中炎性细胞进行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h17及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BALF及肺匀浆中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平均气道阻力显著升高(P0.01),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5.68±1.99)%比(2.80±0.82)%,P0.01],而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88±0.46)%比(6.10±2.44)%,P0.01],Th17/Treg比值显著升高(1.93±0.41比0.50±0.15,P0.01),BALF及肺匀浆中IL-17水平均显著升高[(22.37±3.00)pg/mL比(11.42±2.15)pg/mL,(52.93±5.39)pg/mL比(19.38±2.65)pg/mL,P均0.01],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6.05±1.25)pg/mL比(14.23±2.94)pg/mL,(9.33±1.79)pg/mL比(21.40±2.44)pg/mL,P均0.01]。结论哮喘小鼠Th17细胞数量增多及IL-17水平增高,而Treg细胞数量减少及IL-10水平降低,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ω-3 PUFAs组(B组),B组治疗中加用ω-3 PUFAs.2组患者均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给予能量补充105~125 kJ·kg-1·d-1,其中B组中部分热量由含ω-3脂肪酸的脂肪乳剂来提供.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7天监测患者当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并使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在第4、7天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在第7天B组显著低于A组(P〈0.01).肺泡灌洗液中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水平在第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RP水平在第2、4、7天B组均低于A组(P〈0.01).CD4/CD8比值在第2、4、7天B组均高于A组(P〈0.01).结论:ω-3aPUFAs能够调节重度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对肺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4mRNA在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小鼠肺内的动态改变及其作用。方法56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气道接种含有铜绿假单胞菌(PA)琼脂糖珠(感染组,34只)和无菌琼脂糖珠(对照组,22只)。于第1、3、5、7、10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细菌培养,行肺组织病理观察,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介素(IL)-6和IL-17的含量,采用Real—timePCR检测TLR2mRNA及TLR4mRNA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后第3天IL-6和IL-17水平均达高峰,分别为(154.83±12.51)ng/L和(601.05±25.53)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5±2.98)ng/L和(213.75±9.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接种后第10天仍处于高水平。感染组中TLR4mRNA的相对表达量第7天达高峰(4.09±0.25),与对照组第7天(0.9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2mRNA在感染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相比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TLR4与小鼠肺部慢性感染P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TLR4在肺的免疫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自细胞介素-17(IL-17)及肺组织匀浆中IL-17受体含量的变化。方法:将6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32只,哮喘组32只,两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天取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每次8只。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IL-17及肺组织匀浆中IL-17受体的含量。结果:哮喘组较正常组IL-17及IL-17受体含量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第7天IL-17及IL-17受体含量达到高峰。结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L-17及IL-17受体含量升高,且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IL-17及IL-17受体可能是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三拗汤类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用MP菌液建立肺炎支原体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克拉霉素组、联合干预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8只,分别注射5%生理盐水、克拉霉素、克拉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以及地塞米松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以及干预后第3、5及8天肺泡灌洗液IFN-γ、IL-4的含量.结果:联合干预组各时点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组第3天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高,第5天后明显下降;不同组别各时间点肺泡灌洗液IFN-γ、I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联合干预组IFN-γ含量最低,第5和第8天各治疗组IFN-γ含量均升高,联合干预组与克拉霉素组、模型对照组IFN-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IL-4含量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降低MP感染小鼠IL-4的水平,升高IFN-γ水平,调节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 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 d气候箱暴露,6 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 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 ml;E组按70 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 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 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