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2日至2018年8月2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TBM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TBM患者;临床可疑TBM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TBM者为非TBM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TBM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 结果确诊为TBM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TBM患者12例,非TBM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性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性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性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前两种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 = 8.333、P = 0.013,χ2 = 8.333、P = 0.065)。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82.4%(28/34)。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TBM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Th17淋巴细胞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索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在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致敏与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IFN-γ及IL-17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情况.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LF上清中IL-4、IL-5、IL-13及IL-17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2、Th17细胞明显增高(P<0.05),而Th1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炎症介质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聚集,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哮喘气道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易孚治疗头颈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也是鼻咽癌病人的首选治疗,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放射性皮炎.重者皮肤溃烂渗出,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需要中止放疗,我们应用易孚凝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鼻咽癌放疗导致的头颈部急性放射性溃疡(湿性放射性皮肤损伤)28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时发生气压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ICU收治的15例行机械通气的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按有无发生气压伤分成两组,对患者性别、年龄、28 d在院病死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及呼吸支持时肺部静态顺应性、呼吸频率、呼气末正压、最大吸气压力、潮气量和氧浓度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气压伤组患者的肺损伤评分、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无气压伤组患者(P=0.001,P=0.008),肺部静态顺应性(Cstat)要明显低于未出现气压伤的患者(P=0.024),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呼气末正压、最大吸气压力、潮气量和呼吸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肺组织的严重损害及其导致的肺静态顺应性下降可能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发生气压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富露施600mg,2次/d,疗程为3个月.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三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MDA显著升高,GSH-Px和SOD含量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且治疗组SOD活力和GSH-PX含量的增强及MDA水平的下降,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认为氧化应激是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富露施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氧化应激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阳性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B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魏酸钠,疗程12周。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IPF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以及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PF患者体内MDA显著升高,GSH—Px含量显著降低,TLC及DLCO也明显降低(P〈0.01)。应用阿魏酸钠后,B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氧化应激是引起IPF的原因之一,阿魏酸钠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治疗鼻前庭囊肿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唇龈沟小切口入路,囊肿针吸囊液减压后,亚甲蓝染色完整切除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病人14例.结果:14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无上唇感觉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结论:减压微创切除治疗鼻前庭囊肿是一种有效、微创、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防治,减少死亡率.方法:对11例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糖尿病患者经痰培养临床确诊为肺毛霉茵感染.用两性霉素B治疗大约4周后,9例有效,1例因合并高钾血症转外院透析治疗,1例因合并蛛网膜下出血死亡.结论:毛霉菌病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因此,早期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是提高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梅尼埃病(MD)患者的临床听力资料,分析其听力变化规律、听力曲线类型及各临床分期间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4-2008年住院治疗符合2006贵阳标准的MD患者75例(82耳)的纯音测听结果.将听力曲线分为上升、下降、尖峰、平坦、凹槽、覆盆形六类,研究主要听力曲线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尖峰形曲线38耳(46-34%).下降形16耳(19.51%)、覆盆形曲线10耳(12.19%),凹槽形曲线2耳(2.43%);临床分期早、中、晚期尖峰形曲线出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尖峰峰值频率2kHz比例最高,占18/38(47.39%);盆底频率范围1~2kHz比例最大占70%(7/10耳).结论 高频和低频下降的尖峰形和覆盆形曲线可作为MD患者的临床听力学特征之一,特别是峰值为2kHz的尖峰曲线,对初诊患者的进一步针对性检查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