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肺炎衣原体感染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邵宏涛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6):550-553,558
肺炎衣原体(Cpn)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呼吸道致病菌,常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多种相关性疾病。感染Cpn后多呈慢性经过,可诱发以Th1型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同时,体液免疫及有Tou样受体参与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在病原菌的清除中起辅助作用。作者就机体感染Cpn后免疫反应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邵宏涛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8):882-884,889
体外循环术(CPB)后机体常出现全身性炎性反应.他汀类药物除具有强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效性作用.作者就他汀类药物在CPB后对重要器官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单纯香烟刺激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并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香烟刺激COPD大鼠、戒烟1个月COPD大鼠中血、肺组织、支气管灌洗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组、戒烟1个月COPD组,采用6个月单纯香烟刺激建立COP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肺功能、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分类计数评估COPD动物模型。并测定3组血、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GF蛋白、NGF mRNA表达。结果COPD组、戒烟1个月COPD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均显示肺气肿形成明显,相比正常对照组,肺顺应性和每分钟通气量均明显下降,气道阻力明显升高(均P<0.05)。COPD组、戒烟1个月COPD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巨噬细胞总数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中N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戒烟个1月COPD组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GF蛋白、NGF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但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6个月单纯香烟刺激成功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且戒烟1个月后,停止造模干预,COPD病变仍持续存在。NGF持续性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即使戒烟,NGF仍参与肺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吸入肝素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肝素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哮喘豚鼠模型,用肝素雾化吸入,观察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的细胞成分变化。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肝素治疗组BAL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较哮喘模型组有显著减少(P<0.01),在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肝素治疗组肥大细胞数显著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嗜酸性粒细胞有显著下降(P<0.01),光镜和电镜下气道损伤减轻。结论:肝素可以抑制哮喘豚鼠气道炎症,减轻哮喘豚鼠气道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紧密型医联体,初步建立慢阻肺社区防治网络体系,并观察其对慢阻肺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验组采用建立好的慢阻肺社区防治网络体系进行综合管理,对照组仅提供基本卫生服务。观察分析两组间的依从性、慢阻肺知晓率、生活质量、肺功能和急性加重等指标,评价该慢阻肺综合防治平台施行价值。结果实验组人群的慢阻肺知晓率、随访率、戒烟率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规范化治疗率较实验前明显增加(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CAT评分较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EV_1和FEV_1占预计值%与实验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实验前的FEV_1、FEV_1占预计值%与实验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慢阻肺社区防治网络体系有较高的施行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酪氨酸激酶A(TrkA)受体在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PD组,每组20只.采用6个月单纯烟熏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检测肺功能,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纯化出肺泡巨噬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泡巨噬细胞培养液的上清液中NGF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法鉴定肺泡巨噬细胞以及半定量检测肺泡巨噬细胞的TrkA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的NGF mRNA及TrkA mRNA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OPD组大鼠肺顺应性为(0.15 ±0.03) ml/cm H2O(1 cm H2O =0.098kPa),每分通气量为(0.045±0.004)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2±0.05) ml/cm H2O和(0.102±0.01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6和12.99,均P<0.01);气道阻力为(0.038±0.004)cm H20·L-1·S-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16±0.002)cm H2O·L-1·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COPD组大鼠肺泡壁变薄,肺泡间隔破裂,肺泡腔不规则扩大,部分融合形成肺大疱,肺气肿形成.COPD组NGF蛋白表达量为(3.79±1.52)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94±0.2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 <0.05).COPD组TrkA蛋白平均荧光强度值(19.5±1.5)显著高于对照组(1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5).COPD组NGF和TrkA的mRNA表达量(24.8±6.0和9.0±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0.2和1.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8和5.16,均P<0.05).结论 COPD组肺泡巨噬细胞高表达NGF及其TrkA受体,提示NGF及其TrkA受体可能介导肺泡巨噬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邵宏涛  施毅  刘远韬  印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271-1274,1280
目的:肺炎衣原体(Cpn)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呼吸道致病菌,感染多为持续或慢性感染,机体感染后可引起以细胞免疫(CMI)为主的免疫反应.文中使用Icr小鼠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Cpn的动物模型,研究小鼠肺部及脾脏在初次及再次感染Cpn后的炎症机制及CMI反应. 方法:初次感染(PT)组鼻内接种Cpn 105IFU/只.再次感染(ST)组4周后重复接种同样剂量的Cpn.对照组接种PBS 0.05ml/只.在预设时间点处死小鼠后取肺及脾,分离出肺单核细胞及脾的淋巴细胞.用Cpn刺激,体外培养3d.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测定IL-4、IL-10、IFN-γ. 结果:体外CMI显示用Cpn刺激后在PT组小鼠肺中出现一个较弱的增殖反应,并无IFN-γ的分泌.在ST组的肺及脾中则均引起以IFN-γ为主的细胞因子的分泌(P<0.01).IL-4在2组小鼠肺中的测定基本为0.IL-10在PT组肺中无表达,在ST组中稍有升高,平均为0.4ng/ml.在ST组脾中IL-4及IL-10均在35d后有升高趋势,与PT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Th1型CMI引起的IFN-γ产生和淋巴反应增加是再次感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建立老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心电图正常的老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给药组和再灌注前给药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min。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于开胸后及冠脉结扎前1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kg.其余2组分别于缺血前10min及再灌注前10min给予EIPA2rag(2mL)/kg。观察各组于再灌注后10min、2h、24h3个时间点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术后24h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使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可造成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血清心肌酶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下降。缺血前及再灌注前给予EIPA预处理的两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缺血前给药组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较再灌注前给药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阿米洛利同系物——EIPA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处理手段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坏死。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EIPA钠氢交换器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