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及胃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冰醋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大鼠溃疡指数、再生黏膜厚度、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应用EL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及TNF-α含量。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及炎症细胞密度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合方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模型组胃黏膜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NF-α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P〈0.05),健脾清热化瘀中药治疗组胃黏膜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胃溃疡再生黏膜组织学成熟度和功能成熟度,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清热化瘀药对血清和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中药治法对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健脾中药组(中药A组)、清热中药组(中药B组)、化瘀中药组(中药C组)和健脾清热化瘀中药组(中药D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在光镜下观察溃疡指数(UI)、再生黏膜厚度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的表达。结果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及其合方都能使再生黏膜厚度增加,溃疡指数及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减少,与模型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D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药各组及西药组血清及胃黏膜EGF含量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且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尤以中药D组疗效最为显著(P〈0.01)。结论健脾、清热、化瘀中药可通过增加EGF和EGFR水平,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及组织黏膜修复,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3.
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健脾化瘀中药对大鼠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进而阐明其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胃浆膜下形成胃渍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雷尼替丁组(灌服雷尼替丁)、中药组(灌服健脾化瘀中药)。用HE染色法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黏膜进行定量观察,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及胃黏膜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结果 中药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模型组及雷尼替丁组(P<0.05或P<0.01),中药组及雷尼替丁组胃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胃黏膜EGF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健脾化瘀中药可能是通过EGFR介导来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抑制胃酸,改善胃黏膜微循环,从而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发挥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4.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证大鼠胃机能的影响。方法:用温热药干姜水煎剂连续灌胃大鼠15 d,造成胃热证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液中与胃机能相关的生化指标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结果:胃热证模型大鼠血液中的TXB2/6-keto-PGF,MTL,Gas较空白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6-keto-PGF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分别予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治疗后,6-keto-PGF与SS有不同程度升高,TXB2,TXB2/6-keto-PGF,Gas,MTL有不同程度降低。各寒性中药治疗组的药效以黄连组最强,其次是蒲公英组,然后是枳实组,且黄连、蒲公英、枳实的高剂量组药效均强于低剂量组。结论:归胃经寒性中药黄连、蒲公英、枳实可有效改善胃热证大鼠的胃机能,且疗效因药物的寒性程度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平冲化瘀通络法联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疗效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前列腺素(PGs)的影响。方法: 63例Ems痛经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必要时服用;观察组采用平冲化瘀通络法加艾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痛经视觉模型评分法(VAS),采用改良的B&B多维量表评价临床症状,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F2 a(PGF2 a)、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结果: 观察组综合疗效100%优于对照组的80.6%(P<0.05);治疗后第2、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观察组痛经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B&B多维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GF,PGF2a,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keto-PGF1a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平冲化瘀通络法联合灸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作用持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NGF水平,调节PG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清热凉血化瘀汤”、点刺放血对IgA肾病(IgAN)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尿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gA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西药组、中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化瘀汤口服,治疗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点刺放血。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IL-6、血hs-CRP、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尿IL-6、血hs-CR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IL-6、血hs-CRP均明显低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和中药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西药组与中药组(P<0.05,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化瘀汤在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改善微循环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加用点刺放血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毛德西安胃清幽方对胃溃疡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安胃清幽方高、中、低剂量组,雷尼替丁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乙酸注射法复制胃溃疡模型,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14 d,计算溃疡面积,测定胃液pH值、胃溃疡再生黏膜厚度及血清PGE_2、EGF、NO水平,光镜下观察胃黏膜修复情况。结果:雷尼替丁组和安胃清幽方高、中、低剂量组溃疡面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尤以中剂量组溃疡面积最小;与模型组相比,雷尼替丁组、中剂量组pH值显著升高(P0.01,P0.05);雷尼替丁组、中剂量组再生黏膜厚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PGE_2、EGF、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尼替丁组、安胃清幽方中剂量组血清PGE_2、EGF、NO水平显著升高(P0.05);雷尼替丁组与中剂量组溃疡面积、胃液pH值、胃溃疡再生黏膜厚度及血清PGE_2、EG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尼替丁组和中剂量组溃疡区黏膜再生和修复较好。结论:安胃清幽方具有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母对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云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细胞增殖作用和逆转机制。方法CAG模型大鼠分别用3种剂量云母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黏膜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erbB-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云母组大鼠胃窦黏膜的炎症指数明显下降(P<0.05),黏膜腺体厚度和腺体数目显著增加(P<0.01)。云母组胃黏膜氨基已糖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1)。云母组胃窦黏膜PCNA阳性表达高度为(117.29±11.91)μm,较模型组大鼠(57.14±6.57)μm显著增加(P<0.01);云母组大鼠的血清EGF水平较模型组大鼠显著增高(P<0.01)。模型组、云母组和正常大鼠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 62.5%和0%(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12.5%和0%(P<0.05)。结论云母促进胃黏膜细胞良性增殖,可以逆转萎缩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探讨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改善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连续8周。治疗后,观察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对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可明显升高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CD+3、CD+4、CD+4/CD+8值、降低CD+8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能更好的调节脾虚瘀热型胃溃疡患者的免疫功能,与单用雷尼替丁比较,自拟化瘀清热健脾汤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脾虚瘀热型胃溃疡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保肝片对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改良法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保肝片高、中、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应用CCl4复合因素改良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于造模同时予中药保肝片高、中、低剂量(27.55,13.78,6.89 g·kg-1)和秋水仙碱片(0.2 mg·kg-1)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6周。通过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增加,血清AST,ALT升高,ALB含量降低,且肝脏病理呈现明显肝纤维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保肝片(27.55 g·kg-1)组ALB含量明显升高,且肝脏病理肝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 结论: 保肝片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