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梁力伟  丁长松  黄辛迪  梁昊  蔡雄 《中草药》2020,51(2):496-506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技术难以揭示海量方剂配伍复杂性的问题,借鉴复杂网络思想构建"方-药"网络并基于重叠社区分析其组方配伍规律。首先将方剂内包含的药物抽象为节点、药间关系抽象为边、药物共现频次表示为边的权重,构建"方-药"网络模型,引入"药物影响力"的概念识别网络中的重要药物节点;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的"方-药"网络划分方法进行社区发现;最后分析划分后社区中蕴含的组方配伍规律。在基于《伤寒论》112首方剂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张仲景"寒温并用、辛甘苦同行"的用药原则,结合FCM(fuzzyC-means)算法可发现隐藏在《伤寒论》整体模型中的常用药组;在基于《伤寒论》少阴病证构建的模型中,药物影响力大的药物符合少阴病证"温经扶阳、利水渗湿"的用药特点,并得到了分类明显的药物配伍社团。"方-药"网络模型中蕴含着高质量的重叠社区结构,分析社区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可为方剂组方配伍及用药规律的探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淋证药物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迄今为止,鲜见有从病证入手,分析治疗淋证的古今系列方剂的大规模研究,从而也难以准确地揭示中医治疗淋证古今医家遣药组方的规律.本课题对中医治疗淋证的古今系列方剂进行了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用药的核心药物,分析药物间的配伍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治疗癫痫的方剂,导入系统并利用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等数据发掘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532首方剂、895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药物有48味;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得出: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33个常用药物组合,及药物间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15,置信度≤0.9);基于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得出治疗癫痫的24首新处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方剂匹配,得到相匹配的3首条方剂。(相似度阈值0.3)结论在治疗癫痫时,组方不仅以醒神开窍、熄风止痉为主,而且应当注重补益元气、安神定志,并兼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通过对各级、各类出版物刊登的中文藏医药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藏药方剂组方的规律。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出版物中中文藏医药文献中藏医方剂组方规律与中医方剂组方规律的比对分析,研究藏医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藏药药味、性、效与疾病“对治”是藏医临床遵循的基本原则;藏医根据疾病“对治”原则进行藏药方剂组方,组方遵循“主仆”原则;依据病性与药物的性、味与化味,病性与药物的性效,病性与药物的功能进行组方,并根据临床实际进行相应的加减应用。结论:开展藏药方剂研究及临床应用应遵循藏药方剂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6首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研究了子宫腺肌病的组方规律和潜在治疗新方,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版,探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当代中医使用中药治疗IgA肾病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收集CNKI中采用中医方剂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用药规律。结果:CNKI中名老中医治疗IgA肾病方剂共118首,包含中药227种。其中以益气健脾、滋阴清热活血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茯苓。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个,新处方7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IgA肾病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组方以清热利咽、滋阴补肾活血为主,同时不忘顾护脾肾。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NKI中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对数据库病毒性肺炎173条方剂记录进行了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以宣肺清热药频数较高,主要的关联规则为麻杏石甘汤,置信度0.94,发现核心药物组合1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9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病毒性肺炎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近年来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宣肺清热活血为主,对研究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黄教授治疗NS 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的68 名患者病例,共280 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NS 的基本方及8 首新处方。结论:数据挖掘法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杰  张云松  姜璐  曹志群 《光明中医》2023,(7):1226-1229+1290
目的 剖析《景岳全书》和剂治疗脾胃系疾病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 筛选《景岳全书》和阵所载治疗脾胃系疾病的方剂,构建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所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从《景岳全书》和阵中共筛选出129首治疗脾胃系疾病方剂,共使用中药120味,对方剂进行组合分析,发现药物模式24个,从中得到关联规则1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并结合张景岳论著中对和法与脾胃系疾病辨治的阐述,探索和法治疗脾胃系疾病的内在规律与选方用药原则,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秘诀方海》中明确含有黑芸香的方剂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方剂,将其录入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筛选出高频使用药物。将数据导入SPSS Modeler14.1数据挖掘软件,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建立药物关联相关"网格图"。应用SPSS 20.0数据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高频药物统计结果:277首含黑芸香的方剂中,共涉及299味药物,其中麝香、石菖蒲、草乌、诃子等药物出现的频次较高,尤其麝香出现频次高达181次。关联分析结果:黑芸香与麝香关联最强,其次为草乌、石菖蒲、诃子。因子分析结果:共得8个公因子,以抑赫依、杀粘、清热、燥黄水为主,累计贡献率达68.68%。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初步掌握了蒙药黑芸香在方剂中的组方规律,即蒙药黑芸香主要应用于抑赫依、杀粘、清热、祛黄水方剂中,为黑芸香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组方规律及整合药理学分子机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营  李亚卓  于飞  张昭  廖茂梁  张惠娟  刘昌孝 《中草药》2018,49(13):3042-3050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方剂经典名方和新方数据挖掘,运用整合药理学平台分析组方潜在作用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各药物使用频次及关联规则,挖掘经典名方新方。应用整合平台靶标预测、网络构建等功能,获得经典名方和新方的成分-靶标网络、组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网络,通过功能分析和通路分析比较了经典名方与新方作用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标分子机制。结果对筛选出的257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关联规则,挖掘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并进一步对比了经典名方和新方之间的可能分子机制差异。结论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以及整合药理学平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挖掘经典名方和新方并研究潜在分子机制,为研究经典名方和衍生品提供了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徐雯教授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徐雯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处方,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02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14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16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2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其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即多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疏风、透疹之品进行组方,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多算法挖掘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辨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获得新关键组方,另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药理机制。结果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共筛选出68首中药处方、214味中药及4首新组方,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黄芪、甘草、五味子、丹参及当归新组方治疗糖尿病基于193种生物活性化合物、30种关键靶点、4151种GO过程以及74条KEGG生物通路,并且基于分子对接发现glycyroside、sitosterol等关键活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糖尿病治疗的方剂用药规律,并基于生物信息学初步揭示了复方用药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数据算法支持以及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药外敷药膏、膏药治疗闭合性骨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CNKI中关于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敷药膏、膏药方面的临床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发掘其中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0首,涉及中药189种。方中活血止痛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疗伤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乳香-没药,聚类分析得到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NKI数据库筛选出的治疗闭合性骨折外敷药膏、膏药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到组方以活血补血,疗伤止痛,补肾强筋健骨药为主,从而总结出其遣药组方规律,为中医骨伤科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配伍规律研究、方—药—证对应研究、类方研究等方面回顾了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在中医方剂学中的应用。肯定了其在传承专家经验、研究古今医案、发现配伍规律、中医药标准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该方法用于方剂学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展望了关联规则在方剂数据库研究中的发展前景,认为方剂数据标准化与关联规则算法创新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现代临床实践中胃癌中医药治疗组方配伍规律,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本研究以CNKI及万方文献引擎为数据源搜集整理现代文献资料,综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配伍网络等技术方法,分析了目标方剂集上中药使用频次及配伍特点等规律。结果:经筛选与标准化处理后,共纳入方剂116首,含中药1269味次,涉及17类212个中药。结论:中医治疗胃癌重视以扶正为本,随证常配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理气行滞之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原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45种,分析出18个使用频次20及20以上的药物、32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4个核心药物组合、7个新处方。结论: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为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不孕症古方组方用药规律,为应用中医药治疗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探讨在中医方剂学研究中应用关联规则的可能性。方法:检索方剂数据库,建立治疗不孕症古方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99首治疗不孕症古方中,单味药应用频率最高者为当归(61.3%),最关联药对为当归+川芎(关联度76.1%),5味药最佳组合为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药物归经以归脾经药物排在首位(65.5%)。结论:不孕症治疗当以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香附为基础方调和血气,并配以健脾疏肝之品,关联规则这一现代科学手段应用于中医资料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胸痹在现代医学主要属于冠心病范畴,中医药治疗胸痹疗效显著。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胸痹方剂核心中药配伍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其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药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配伍。最后,通过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对核心中药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中药配伍治疗胸痹的潜在作用信号通路。结果表明,临床治疗胸痹的核心中药配伍其作用的潜在信号通路为钙离子和cGMP-PKG信号通路。该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