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双酚 A(B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提取 C57BL/6J 雄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10 ng/ ml)干扰素-γ(IFN-γ)和(500 ng/ m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其向 M1型极化;用(10 ng/ ml)白介素-4(IL-4)诱导其向 M2型极化;同时加入0.1、1、10μmol/ L BPA 处理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 M1型和 M2型巨噬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 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各自分泌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精氨酸酶(Arg-1)活性。结果不同浓度 BPA 促进 IFN-γ和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1、10μmol/ L BPA 组 M1型巨噬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11.3%和17.4%,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iNOS 活性分别升高1.95和2.2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 BPA 抑制 IL-4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2型极化,1、10μmol/ L BPA组 M2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9.0%和14.3%,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Arg-1活性分别下降0.37和0.4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条件下,低剂量BPA 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抑制其向 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yrin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方法: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提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BMD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0 ng/mL)复合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20 ng/mL)干预(THP-1 18 h,PBMC、BMDM 24 h)构建巨噬细胞M1型极化模型。q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M1型极化相关标志物,同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EFV基因和Py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LPS+IFN-γ刺激后,qRT-PCR检测THP-1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t=-4.360,P=0.007)、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t=-8.329,P=0.00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t=-2.924,P=0.033)、CD14(t=-2.858,P=0.035)、CD80(t=-3.433,P=0.019),PBMC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t=-2.893,P=0.034)、IL-1β(t=-3.606,P=0.015)、IL-6(t=-2.895,P=0.034)、CD14(t=-2.645,P=0.046)、CD80(t=-3.648,P=0.015),BMDM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t=-6.123,P=0.002)、IL-1β(t=-2.697,P=0.04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t=-4.335,P=0.00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t=-3.607,P=0.015)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TNF-α(t=-3.827,P=0.031)、IL-1β(t=-4.189,P=0.025)、IL-6(t=-5.345,P=0.002)均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HLA-DR(t=-3.270,P=0.017)、BMDM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F4/80+CD11c+(t=-3.833,P=0.009)均明显增加,提示M1型极化模型构建成功;在构建成功的M1型极化模型中,qRT-PCR检测THP-1细胞、PBMC细胞和BMDM细胞MEFV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3.226,P=0.023;t=-2.989,P=0.030;t=-2.891,P=0.034),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Pyrin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8.591,P=0.000)。结论: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Pyrin表达增加,Pyrin可能与巨噬细胞M1型极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慢性移植肾失功能(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对移植肾组织标本和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糖原(PAS)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检查分析,观察两组肾功能?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检测两组肾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进一步以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体外研究对象,以TGF-β1(5 ng/ml)作用0~72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A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AS和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C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CAD组中CD34阳性表达率降低而α-SMA及TGF-β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CAD组中部分肾小球和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α-SMA双重染色阳性?体外研究显示,TGF-β1作用于HUVECs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D34表达逐渐降低而α-SMA表达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TGF-β1介导下通过发生EndMT现象进而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方法  利用试剂盒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扫描电镜及Western blot 鉴定外泌体。将胶质瘤细胞分为SHG449:SHG449细胞不做特殊处理;SHG449+M0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SHG449+M0+exosome组:SHG449细胞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加入标记有PKH-67的外泌体使其进入M0型巨噬细胞。  结果  (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成功提取,且进入M0型巨噬细胞;(2)外泌体进入胶质瘤细胞SHG449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后细胞形态转化,且M2型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Arginase、CD206以及CCL22,TGF-β表达下降(Arginase:P < 0.01,CD206:P < 0.05, CCL22:P < 0.05,TGF-β:P < 0.01),M1型活化标志物iNOS,CD68以及IL-1β,TNF-α表达上升(iNOS:P < 0.01,CD68:P < 0.01,L-1β:P < 0.000 1,TNF-α:P < 0.001);(3)被外泌体诱导极化的巨噬细胞导致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 < 0.05),凋亡能力上升(P < 0.000 1)。  结论  人骨髓间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化,并诱导其向M1表型转化,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达到抑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及IL-17在OB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同种异体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模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20~25 g清洁级C57BL/6,雄性,20只;IL-17基因敲除C57BL/6,雄性,10只;BALB/c雄性,10只,按体质量随机配对分为三组。正常C57BL/6(n=10)无手术对照组;实验组A:BALB/c(n=5)→C57BL/6(n=10)组;实验组B:BALB/c(n=5)→IL-17基因敲除C57BL/6(n=10)组。分别于术后第14、30天取出移植气管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于术后第7、14、30天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气管移植的野生型小鼠中,M1型巨噬细胞的标记CD86随移植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调;IL-17基因敲除受体组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BALB/c→C57BL/6组较对照组管腔明显狭窄,BALB/c→IL-17基因敲除组较BALB/c→C57BL/6组管腔狭窄明显减轻。结论巨噬细胞向M1方向极化与OB发生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IL-17基因敲除明显下调小鼠气管移植模型体内巨噬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水平,并减轻气管移植物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平(GXP)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XP低、中、高剂量组,100?ng/mL LPS刺激12?h诱导M1型极化模型,不同浓度GXP含药血清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表面标记分子CD86、CD206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CD86、CD206 mRNA表达情况。结果?冠心平高剂量显著减少巨噬细胞TNF-α分泌(P<0.01),各剂量减少TGF-β1分泌(P<0.01);冠心平低、高剂量显著降低M1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86表达(P<0.05),显著升高M2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CD206表达(P<0.01);同时冠心平CD206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冠心平含药血清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而促进M2型极化,这或许是冠心平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形成M1型或M2型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脂多糖(LPS)20ng/mL或IL-410ng/m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理后的巨噬细胞极化形态特征,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M1型标志物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M2型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情况;LPS或IL-4处理后的巨噬细胞与红细胞及铁剂共培养,通过瑞氏染色和铁染色,评价其铁摄入功能;ELISA法检测LPS或IL-4处理后巨噬细胞内及培养液中铁蛋白含量,以评价其铁储存功能。结果LPS处理后巨噬细胞由圆形向多形性转化;同时,TNF-α和iNOS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可见吞噬红细胞现象,胞质中吞噬的铁颗粒明显增多。IL-4处理后巨噬细胞形态也呈多形性改变,同时Arg-1表达水平增加,但未见吞噬红细胞现象,且胞质内吞噬的铁颗粒较少。此外,LPS处理后巨噬细胞胞内铁蛋白含量较IL-4处理后明显增多。结论LPS与IL-4可诱导巨噬细胞形成不同极化亚型,其铁代谢存在明显差异。LPS处理的M1型巨噬细胞对铁的摄入及储存较IL-4处理的M2亚型巨噬细胞增加,有固铁优势。  相似文献   

8.
袁惠玲  吴丽华  陈桂林  黄珂铭 《重庆医学》2021,50(16):2701-2706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ELISA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和乳腺组织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组织中M 1型(CD86+CD206-CD68+/CD68+)和M 2型(CD86-CD206+CD68+/CD68+)巨噬细胞比例;ELISA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sPD-L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源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BMC源巨噬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R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浆和组织中s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R2-患者(均P<0.001);HER2+乳腺癌患者组织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低于HER2-患者(P<0.001),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HER2-患者(P<0.05);HER2-腺癌细胞系(SK-BR-3)和HER2+腺癌细胞系(MDA-MB-453)乳腺癌细胞条件性培养基(BCM)中sPD-L1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上升;相比于HER2-腺癌细胞系,HER2+腺癌细胞系BCM中sPD-L1水平明显升高(P<0.05);HER2+腺癌细胞系BCM处理的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及M1/M2比值明显高于HER2-腺癌细胞系(P<0.05或P<0.001);HER2+腺癌细胞系BCM处理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IFN-γ、IL-1β和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ARG1、TGF-β、IL-10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结论 HER2+和HER2-乳腺癌细胞通过sPD-L1调控肿瘤组织免疫微环境巨噬细胞极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1型巨噬细胞相关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M1型巨噬细胞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15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损牙龈组织作为实验组,15例需要拔除第三磨牙患者的健康牙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iNOS和STAT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iNOS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牙龈组织中iNOS和STA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牙龈组织中iNOS和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牙周炎中M1型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增强,表明M1型巨噬细胞参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马钱苷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AGEs刺激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马钱苷低剂量组(1 μmol/L)和马钱苷高剂量组(10 μmol/L)。除空白对照组外,加入100 mg/L的AGEs刺激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12、TNF-α和抑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M1型标记蛋白CD86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1型标记蛋白iNOS和M2型标记蛋白CD206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蛋白RBP-J、IRF8表达。结果 AGEs可上调IL-12、TNF-α水平(P<0.01),促进巨噬细胞iNOS、RAGE、RBP-J和IRF8蛋白表达(P<0.01);而马钱苷预孵能够下调IL-12、TNF-α水平(P<0.01),上调IL-10水平,抑制RAGE、iNOS、RPB-J、IRF8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马钱苷可通过抑制RAGE/RBP-J/IRF8通路,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下调促炎因子IL-12、TNF-α水平,上调抑炎因子IL-10分泌,改善肾脏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基因在克罗恩病(CD)肠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CD的表达谱芯片GSE112366、GSE75214、GSE16879 和GSE186582。GEO2R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首先观察Tim-3 在正常组织、活动期CD和缓解期CD肠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表达水平与CD简化内镜(SES-CD)评分的关系。随后分析CD患者肠组织Tim-3的表达水平在英夫利昔单抗(IFX)或乌司奴单抗(UST)治疗前后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第0周CD患者肠组织Tim-3 的mRNA表达水平对生物制剂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Cibersort在线工具估算各数据集中CD患者肠组织M0、M1和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进行肠组织Tim-3 表达与巨噬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12 例活动期CD患者和15 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68+ Tim-3+巨噬细胞的数量。最后收集6例活动期CD患者和8 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肠组织中Tim-3 和M1、M2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4个数据集中均发现,与正常肠组织相比,Tim-3的mRNA表达水平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显著增高。活动期CD患者较缓解期CD患者肠组织中Tim-3的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SES-CD评分呈正相关(r =0.39,P <0.001)。IFX/UST治疗后CD患者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此外IFX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治疗第4~6 周,ROC曲线分析显示第0 周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Tim-3 表达水平对IFX疗效具有预测价值(AUC=0.70,P =0.04)。Cibersort分析发现肠组织Tim-3的mRNA表达水平与活动期CD患者肠组织中M0及M1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D患者炎性肠黏膜中CD68 和Tim-3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5)。此外,CD68+ Tim-3+双阳性巨噬细胞比例在CD患者炎性部位亦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者高(P <0.05),且CD患者肠组织Tim-3 mRNA表达水平与M1型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im-3 可能通过影响M1型巨噬细胞极化在CD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且可能预测早期IFX疗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内IKKα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将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 (WT小鼠) 和20只8~10周龄健康雄性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即IKKαMKO小鼠(KO小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分别构建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抑炎因子白介素10(IL-10)、促炎因子白介素6 (IL-6),增殖指标Ki67、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Arg-1的表达, Western印迹检测IL-10、IL-6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法表明IRI组较Sham组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及炎症浸润增加。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肾脏IRI后IL-10和IL-6均呈高表达,IL-10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 IL-6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与WT-IRI组相比,KO-IRI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加重(P<0.01),IL-6、CD68、iNOS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0(P<0.01)、Ki67(P<0.05)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巨噬细胞内IKKα基因敲除加重了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且不利于肾脏修复,这可能与增加了肾脏早期巨噬细胞(M1型为主)浸润及促进了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巨噬细胞;IKKα [中图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再极化肿瘤巨噬细胞对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7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分为9组,对照组、M2组、M1组,PM-LPS组、TPM-LPS组,PM-IL-12-LPS组、TPM-IL-12-LPS组,PM-IFN-γ-LPS组、TPM-IFN-γ-LPS组,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p70(IL-12p70)和白介素10 (IL-10),用QRT-PC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mRNA的表达;体内实验分为6组,PM+ MFC组、TPM+ MFC组、M1+ MFC组、M2+MFC组、IL-12-PM+ MFC组和IL-12-TPM+ MFC组,测量并比较各组MFC负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与质量.结果:巨噬细胞上清液中,与对照组比较,M1、PM-IFN-γ-LPS、TPM-IFN-γ-LPS和TPM-IL-12-LPS组均高表达TNF-α和IL-12p70,低表达IL-10;M2和TPM-LPS组高表达IL-10,低表达TNF-α和IL-12p70(P<0.05);PM-IL-12-LPS与PM-LP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后的TPM与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1组高表达iNOS mRNA,低表达Arg mRNA;M2组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mRNA(P<0.05);TPM-LPS高表达Arg mRNA,低表达iNOS mRNA(P<0.05);M2+ MFC组和TPM+ MFC组小鼠肿瘤生长较快.接种后第28天,M2+ MFC组、TPM+ MFC组和PM+ MFC组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大于比IL-12-TPM+ MFC组和M1+ MFC组(P<0.05);M2组小鼠肿瘤最大,TPM组小鼠肿瘤大小仅次于M2组(P<0.05);与TPM组小鼠相比,IL-12再极化的TPM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P<0.05).结论:再极化巨噬细胞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黄芪甲苷体外作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206、MHCⅡ和CD80/86)表达,Real time-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iNOS、YM1和Arg1)的表达,ELISA测定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TGF-β)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单独处理未能诱导M2型巨噬细胞生成,但其与IL-13联合处理可明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206、YM1和Arg1的表达,下调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和CD80/86的表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协同作用方式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酶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用脂多糖(LPS)100 ng/ml+ 伽马干扰素(IFN-γ)20 ng/ml 诱导其向经典活化型(M1)极化,用白细胞介素4(IL-4)20 ng/ml 诱导其向替代活化型(M2)极化,建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以未诱导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 及实时PCR(real-time PCR)法,检测M1 型及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及标志物表达,验证巨噬细胞极化模型是否建立成功。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PCR 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1 型及M2 型巨噬细胞中溶酶体标志物表达,包括溶酶体膜相关蛋白1、2(LAMP-1、LAMP-2)及溶酶体整合膜蛋白2(LIMP-2)。给予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25 μmol/L 刺激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 型巨噬细胞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溶酶体标志物(LAMP-1、LAMP-2 及LIMP-2)转录及蛋白水平表达在M1 型极化组中降低,而在M2 型极化组中增加。溶酶体抑制剂氯喹处理可降低M2 型极化比例,增加M1 型极化比例。结论 溶酶体参与巨噬细胞极化过程,抑制溶酶体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1 型极化。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表达IFN-λ1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L-hIFN-λ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佛波酯、IFN-γ、脂多糖、IL-4和rL hIFN-λ1刺激人外周血THP-1单核细胞系,构建THP-1 M0、THP-1 M1、THP-1 M2、THP-1 rL-hIFN-λ1型巨噬细胞模型。显微镜下观察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特点;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 M1/M2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6、CD163;ELISA检测分泌因子IL-2、IL-13、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表型。结果: 诱导得到的M0、M1、M2型巨噬细胞形态差异显著。rL-hIFN-λ1诱导的巨噬细胞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明显升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同时其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抑制M2型巨噬细胞因子释放。随着肺癌临床分期进展,M1型巨噬细胞浸润逐渐减少。 结论: rL-hIFN-λ1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获取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原代培养EPC和单核/巨噬细胞;体外构建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EP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ICAM?1、VCAM?1和E?选择素浓度;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EPC和单核/巨噬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M1和M2型单核/巨噬细胞比例。结果:缺血再灌注条件下EPC表面表达及其分泌ICAM?1和VCAM?1均没有显著变化,两组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EPC表面E?选择素平均荧光强度为10.89,缺血再灌注组为33.93(t=3.895,P=0.018);对照组EPC上清中E?选择素浓度为3.69 ng/mL,缺血再灌注组为18.17 ng/mL(t=4.568,P=0.010);缺血再灌注条件下EPC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对照组M1型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58.83%,缺血再灌注组为81.43%(t=5.394,P=0.006),E?选择素阻断能抑制这种作用(t=5.950,P=0.004);缺血再灌注条件下EPC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对照组M2型单核/巨噬细胞比例为60.57%,缺血再灌注组为35.30%(t=6.424,P=0.003),E?选择素阻断能抑制这种作用(t=4.179,P=0.014)。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条件下,EPC能够通过高表达和分泌E?选择素,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巨噬细胞极化成M1、M2型的差异基因,为临床筛选脓毒症的免疫调节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综合性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2套基因芯片数据,以在γ-干扰素(IFN-γ)及脂多糖(LPS)作用下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4(IL-4)作用下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为条件筛选样本,并提交至GEO2R平台进行在线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取交集作为最终的差异基因。利用DAVID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同时在STRING数据库行蛋白质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 241个差异基因,其中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有591个,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50个。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功能,在M1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下调而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等生物途径。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DUFS3、ATP5D、ATP5I、NDUFB10等基因为相对核心的基因。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巨噬细胞极化核心差异基因,为脓毒症的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rf2基因敲除对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纤维化模型中炎症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Nrf2野生型UUO组(Nrf2Wild-type UUO)、Nrf2野生型假手术组(Nrf2Wild-type Sham)、Nrf2敲除型UUO组(Nrf2KO UUO)和Nrf2敲除型假手术组(Nrf2KO Sham),每组6只。PAS与Masson染色分别用于检测肾组织损伤和总胶原累积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IRF5表达;ELISA检测iNOS水平;qRT-PCR检测促炎症基因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RF5蛋白的表达。结果:PAS染色显示,Nrf2基因敲除没有明显引起肾组织损伤,但构建UUO模型后,其肾组织损伤明显加剧。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rf2基因敲除可加重UUO模型中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促进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大量浸润,且ELISA结果显示iNOS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深入研究发现,Nrf2KO UUO组与Nrf2Wild-type UUO组相比,肾组织中促炎基因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rf2基因敲除可增加IRF5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Nrf2基因敲除加剧了UUO肾纤维化模型中的炎症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IRF5介导的炎症型巨噬细胞浸润,进而增加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L-37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极化类型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中IL-37 mRNA和蛋白质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IL-37的细胞株,qRT-PCR检测CD206、CD86、ARG1和iNOS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63、CD86蛋白质水平。通过Transwell法将THP-1细胞与人肝细胞L02细胞共培养并构建H/R模型,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含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中STAT6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M2型巨噬细胞中IL-37 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调。IL-37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IL-37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与L02细胞共培养,在H/R状态下显著提高肝细胞存活率(P=0.015),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和ALT、AST水平(P<0.001),减轻细胞损伤。 Western blot提示过表达IL-37的 THP-1细胞中STAT6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调(P<0.01)。结论 IL-37能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对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TAT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