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宁  张克勤  彭侃夫 《重庆医学》2018,(16):2140-214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全长重组PTH(1×10-8 mol/L)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HAECs),同时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Pirfenidone(PFD)和ILK抑制剂Cpd22进行干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AECs中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CD31,以及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水平.结果 在PTH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标志分子VE-cadherin和CD31表达降低(P<0.05),间充质细胞标志分子α-SM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使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TGF-β和ILK可以部分逆转PTH诱导HAECs细胞发生间质转化,包括逆转PTH降低内皮细胞标志物和增加纤维化细胞标志物的作用.结论 PTH可能通过TGF-β/IL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MT.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以探讨HGF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18只行假手术。于术后第3、7、14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HGF、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纤维粘连蛋白(FN)的表达,并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在肾间质纤维化早期,肾HGF表达明显增加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下降;在肾间质纤维化晚期,肾HGF表达明显下降而TGF-β1表达却明显上升,同时α-SMA和FN的表达明显增强,肾的病理改变明显,而且HGF表达与TGF-β1、α-SMA及FN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HGF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与TGF-β1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璟  周飞舟  邹贵勉 《重庆医学》2007,36(5):411-413,416
目的 探讨肾脏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肾脏疾病患者53例,按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对肾组织标本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5例、轻度损伤组18例、中度损伤组19例、重度损伤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肾间质的TSP-1、VEGF、CD34、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TSP-1无阳性表达;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偶见表达;α-SMA仅在血管壁表达;肾间质Ⅳ型胶原在肾小管基底膜、动脉管壁呈线状表达.而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足突细胞浆均可见表达,CD34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TSP-1、TGF-β1、α-SMA和Ⅳ型胶原其表达量及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0.674,0.779,0.784).而VEGF及CD34表达量及面积则显著递减(P<0.01),与肾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715,-0.672).结论 随着肾间质病理损伤程度加重,TS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区表达增强,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VE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表达减弱,与肾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TSP-1与VEGF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作用失衡,使肾小管周围毛细胞血管减少,加重肾组织缺氧,导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莉 《海南医学》2007,18(3):126-127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中药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术后第14天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TGF-β1、α-SMA、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加,肾间质病变加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α-SMA、Ⅰ型胶原的表达下调,肾间质病变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可能通过下调TGF-β1、α-SMA、Ⅰ型胶原的表达,从而阻抑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在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um?to?myofibroblast transition,EndMT)及慢性肾移植失功(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中的作用。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GSE21374转录组测序数据,并使用Cibersort软件分析CAD患者移植肾中的免疫细胞的浸润状态。收集本中心CAD患者的移植肾切除标本,使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等方法观察M1型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组织中的浸润情况。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向M1极化。Transwell小室构建M1型巨噬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使用PCR、WB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模型中内皮细胞的CD31与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基于GEO公共数据库,发现单核?巨噬细胞明显浸润于CAD移植肾组织中(P<0.05);在本中心的CAD患者移植肾标本中,CD68(+)iNOS(+)M1型巨噬细胞亦明显浸润于肾小球及间质中,且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在细胞共培养模型中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发生EndMT过程。结论:M1型巨噬细胞明显浸润于CAD患者的移植肾组织中,并可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发生EndMT促进C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龚蓉  马爱景  冯梅  谢席胜  付平 《四川医学》2008,29(7):808-811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C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R)组、UUO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组(LOS组)和氧化苦参碱组(OM组).检测血肌酐,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检测TGF-β1、α-SM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α-SMA的mRNA水平.结果 LOS组和OM组大鼠的血肌酐与UU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OS组和OM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OM组和LOS组中各时间点TGF-β1、α-SMA的表达均分别低于UUO组(P<0.05),但高于SOR组(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从一定程度上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TGF-β1和α-SMA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魏酸哌嗪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成纤维细胞表型活化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NRK-49F),利用MTT观察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检测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α-SMA及CTGF mRNA表达的作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阿魏酸哌嗪对TGF-β1诱导细胞上清Ⅰ型胶原(Col Ⅰ)、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β1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肾脏成纤维细胞活力,上调细胞α-SMA、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及Col Ⅰ、FN的表达.与TGF-β1刺激组相比,阿魏酸哌嗪能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活力增加、α-SMA、CTGF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结论 阿魏酸哌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拮抗TGF-β1诱导的肾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心肌炎组(n=10)和心肌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rh-BMP7)干预组(干预组,n=10)。心肌炎组和干预组小鼠1次性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病毒培养液,对照组和心肌炎组小鼠次日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rh-BMP7(300μg/kg)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7 d后处死小鼠取心脏,以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计算心脏胶原容积积分(CVF),实时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心脏中TGF-β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1α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小鼠心肌坏死区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也出现了以内皮细胞表型(CD31、VE-cadherin)丢失、间充质细胞表型蛋白(FSP-1、α-SMA)和胶原Col1α1增多为特征的EndMT现象;同时,TGF-β1表达明显增高;抑制TGF-β1可以同时逆转EndMT和心肌纤维化。结论:EndMT参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TGF-β1是重要介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探讨肾疏宁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用数字表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肾疏宁治疗组和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共观察8周。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小球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染色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的改变。同时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体质量、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内未见α-SMA表达,可见TGF-β1少量表达;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α-SMA和TGF-β1显著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疏宁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2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小球内α-SMA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和TGF-β1阳性面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面积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α-SMA和TGF-β1呈显著正相关(r=0.637,P<0.01)。结论肾疏宁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肾小球内固有细胞α-SMA和TGF-β1的表达,降低24h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可能是防治肾小球硬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②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作为阳性对照.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UUO)、通心络组、缬沙坦(ARB)组,于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肾间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③结果 通心络组、ARB组的肾小管问质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UUO组;两个治疗组间比较,通心络对TGF-β1、α-SMA表达的抑制作用同于ARB组.④结论 中药通心络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应用波依定治疗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波依定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10 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每日口服波依定 2 5 -2 0mg ,每日一次 ,疗程 4周 ,观测治疗前后血压、2 4小时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 (P <0 0 1) ,2 4h尿蛋白定量、BUN、Scr、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而Ccr明显升高 (P <0 0 1) ,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波依定治疗肾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 ,并可减少尿蛋白 ,保护和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肾小体发生发育过程中血管球和肾小囊体积的增长规律。方法光镜下应用体视学方法对胚胎和生后发育期小鼠肾血管球和肾小囊的绝对和体积进行测量。结果从胚龄16天到生后40天血管球体积增大约86倍,肾小囊体积增大约32倍。生后7天之前,血管球的相对体积增大迅速,而肾小囊的相对体积减小迅速,之后二者变化平缓。结论肾小体发育中血管球和肾小囊的体积变化为肾小体的滤过功能的逐渐成熟提供了形态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临床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30例亲属肾移植受体病史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计算供体肾动脉、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受体进行1~5年随访,采用χ2检验比较多支供肾动脉与单支供肾动脉疗效有无差异。结果 供体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评估结果发现,32例供体出现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4.6%,其中双肾副肾动脉10例,发生率为7.7%;肾静脉多支15例,发生率为11.5%,且均为右肾。受体和供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和91.5%。单支动脉供肾与多支动脉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且对供体和受体均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肾肿瘤患者增强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上,探讨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标化后的肾体积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34例肾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内均行中腹部增强CT扫描及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基于动脉期图像测量剔除肿瘤后残余双肾体积,包括肾皮质体积(renal cortical volume,RCV)和肾髓质体积(renal medullary volume,RMV)?肾实质体积(renal parenchymal volume,RPV)为RCV与RMV两者之和?以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为参照标准,将RPV?RCV和BSA标化后的RPV(RPVBSA=RPV/BSA)?RCV(RCVBSA=RCV/BSA)与GFR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PV和RCV与GFR呈中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4(P = 0.005)和0.448(P = 0.008);RPVBSA和RCVBSA与GFR呈中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9(P < 0.001)和0.627(P < 0.001)?结论:基于增强CT动脉期图像测量的RPV和RCV可以反映肾功能,RPVBSA和RCVBSA能更好地对肾肿瘤患者术前肾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肾结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制备肾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分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进行培养,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上皮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cl-2、Bax和Cyto C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yto C释放显著增多(P<0.05)。结论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由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血运重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01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其中1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10)月,观察其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01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96%。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0%±11%降至12%±10%。术后随访138例患者血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20.1±3.3)kPa降至(18.3±2.1)kPa,舒张压由(10.9±2.0)kPa降至(10.3±1.5)kPa;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P〈0.01),由平均(2.4±1.2)种降至(1.8±0.9)种;术后1至2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4例,非开口病变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长期控制,支架内再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可能发病原因。方法对尸体肾移植术后18例TRAS患者与未发生TRAS的566受者有可能影响TRAS发生的多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RAS患者的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非TRAS者(66.67% vs5.48% , P<0.01);(2)发生与未发生TRAS的受者在术前透析方式、糖尿病发病、供肾冷缺血时间、供肾动脉数、供肾侧、供肾动脉吻合方式、术后免疫诱导用药、术后口服免疫维持治疗、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发病时血脂等诸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移植术后TRAS的发生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096例肾脏活检病理类型总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敛  吴雄飞  余荣杰  赵洪雯  干磊  陈丽萍 《重庆医学》2006,35(18):1676-1678
目的回顾性总结1096例肾活检的病理结果.并分析其类型。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4月间1096例肾脏活检的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IgA肾病28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92例.特发性FSGS77例,硬化性肾炎66例,膜增生性肾炎41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15例.新月体肾炎7例,微小病变4例;狼疮性肾炎111例.紫癜性肾炎18例,糖尿病肾病11例,肾脏淀粉样变性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5例.急性肾小管坏死2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高血压肾病21例,血管炎、先兆子痫、Alport综合征及Goodpasture综合征各1例。20例移植肾有12例为急性排斥病变.8例为慢性移植肾病。结论原发性贤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原发性疾病主要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疾病仍以狼疮性肾炎为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肾病(ischemic renal disease,IRD)已成为老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常见原因。其病因包括:肾动脉狭窄(RAS)、胆固醇栓塞、肾动脉血栓等。IRD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管损伤最常见,而临床表现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据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不全做出IRD的诊断。肾动脉造影仍是确诊IRD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CRRT治疗(CRRT组)的116例重症ARF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并与同期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IHD组)的102例重症ARF患者相对照。结果 (1)CRRT组患者的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7.0±7.5,其中≥29分56例(48%),24~29分36例(31%),<24分24例(21%);而IHD组患者的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1.9±5.2,其中≥29分0例(0%),24~29分44例(43%),<24分58例(57%)。CRRT组平均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IHD组(t=4.769,P=0.000),提示CRRT治疗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的重症病例。(2)CRRT组患者治疗后的存活率为37%(43/116),而IHD组为48%(49/10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678,P=0.1018);若仅选取APACHEⅡ评分≥24分的危重病人进行比较显示:CRRT组的存活率24%(22/92)显著高于IHD治疗组的9%(4/44)(χ2=4.229,P=0.0397),提示对危重ARF患者,CRRT效果优于传统IHD。(3)对CRRT存活与死亡亚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的严重程度(用APACHEⅡ评分表示)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死亡亚组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和升压药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存活亚组(P<0.05)。结论 (1)CRRT是治疗重症AFR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