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阜阳市肾综合征出(HFRS)血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为颍州区(1.35/10万),发病率最低的为颍上县(0.54/10万);年发病率平均为0.93/10万,2001年发病率最高为1.4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0.67/10万。冬季为发病高峰,高峰月份由12月份提前到11月份,11月份发病数占总数的17.33%;春季发病构成增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岁,26~60岁年龄组占69.80%,以农民为主,但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多于女,为2.66:1。室内鼠密度年平均为4.70%,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占63.13%;野外鼠密度为3.96%,以黑线姬鼠为主,占72.86%;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年平均分别为2.33%、5.81%,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分别为7.41%、7.41%。结论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及野外鼠密度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平邑县近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规律,为预防、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邑县2001~2006年HFRS人间疫情、鼠情、控制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HFRS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病死率为1.66%.平均鼠密度室内为1.22%,野外为1.28%;室内捕获的191只鼠中.褐家鼠63只、小家鼠42只;野外的137只鼠中,黑线姬鼠98只.80份病人血清分型,家鼠型51份,姬鼠型20份.[结论]2001~2006年,平邑县HFRS疫情有下降趋势,处于以家鼠型为主的局部流行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宝鸡市HFR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抗体,使用RT—PCR法进行汉坦病毒检测和基因分型;秩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宿主动物监测数据与人间HFRS发病关系。结果2014—2018年共捕鼠1240只,属7种。总鼠密度为1.28%,野外鼠密度高于居民区鼠密度(χ^2=85.17,P<0.01),其中野外鼠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居民区以小家鼠为主。鼠血抗体阳性率为33.92%,鼠带毒率为1.84%。2014—2016年带毒宿主均为黑线姬鼠,2018年带毒宿主以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黄毛鼠为主。2018年汉坦病毒分型中6例为汉滩病毒型汉坦病毒,4例为大别山型汉坦病毒。鼠密度与人间HFRS发病呈正相关(r_s=0.900,P=0.037)。结论宝鸡市HFRS宿主主要为黑线姬鼠,疫区为以黑线姬鼠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且出现大别山型基因型,应加大宿主动物监测,及早预测出血热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颍上县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监测结果,研究流行特征,预测出血热在我县未来发展态势。方法对2010-2015年颍上县人间、鼠间监测结果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县共报告发病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34/10万,全县30个乡镇有18个乡镇有病例报告。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范围为18~70岁,以男性30~60岁为主。6年共布夹9 134个,捕鼠746只,鼠密度8.17%,其中室内鼠密度为5.77%,以小家鼠为主;野外鼠密度为8.16%,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共检测鼠肺标本705份,室内和野外鼠肺带毒率分别为3.04%和6.36%;鼠感染率为6.50%;鼠带毒指数均﹤0.1。结论颍上县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进入21世纪以来发病维持在较低发病水平,近年来野外鼠带毒率较前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9年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5.47/10万,无死亡病例。病人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捕获鼠类7种240只,其中居民区鼠密度为7.99%,以小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鼠密度为7.61%,野外鼠以黑线姬鼠、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为0.83%,均检自野外鼠黑线姬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4.58%。结论安义县HFRS发病上升较快,加强疫情监测,大力开展灭鼠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HFRS的发病率回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2000~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邱波  苏航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3):313-315
[目的]掌握青岛市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青岛市2000~2004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发病率为3.70/10万~9.55/10万,平均6.19/10万;病死率为1.99%.年内发病有春夏季高峰与秋冬季高峰,合计发病数占总数的78.90%.郊区病例占总数的99.37%.年均发病率平度市和胶南市最高;病例中,农民占83.07%,20~50岁占78.36%,男女之比为2.53:1.鼠密度为1.57%,室内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和小家鼠,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带毒率为5.1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带毒率分别为4.58%、7.19%和4.24%.[结论]青岛市是家鼠型与野鼠型的混合型疫源地,近年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何似  福州  )  陈阳  福州  )  林文  福州  )  王家熊  福州  )  李述杨  福州  )  邓艳琴  福州  )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26-27
目的掌握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应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171例,死亡1例。病例分布于58个县、市(区),发病率居前3的是南平、宁德和福州市;宿主动物监测,室内平均鼠密度5.6%,褐家鼠占48.0%(178/371),鼠携带HFRS病毒率为5.8%。混合型疫区周宁县野外鼠密度4.8%,黑线姬鼠占17.2%,黑线姬鼠和针毛鼠携带HFRS病毒率17.2%(5/29)。首次从华安褐家鼠中检出HFRS病毒抗原。调查证实HFRS的主要传染源仍为褐家鼠。结论 2010年福建省HFRS发病数较2009年下降了14.8%,但福州、漳州及泉州社区市疫情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呈高度散发。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周宁县野外鼠带毒率高,须进一步加强闽北地区混合型疫区野外鼠HFRS的监测,严防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I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淄博市2015-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流行特征、宿主分布及其携带病毒的情况, 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疫情资料和宿主动物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8年全市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315例, 死亡1例, 平均发病率为1.69/10万, 病死率0.32%。病例主要集中在淄川区和沂源县, 占全市总病例数的67.62%。以中老年农民为主, 45~6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62.8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和10-12月。全市平均鼠密度为3.04%, 鼠带病毒率为3.87%, 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 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带毒率分别为6.48%和0.75%, 两种鼠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4, P=0.01)。   结论   淄博市HFRS发病呈下降趋势, 但疫情高发区(县)的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存在HFRS爆发流行的风险, 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的疫苗接种, 落实防鼠灭鼠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6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7个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了解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并从HV阳性鼠肺标本中提取病毒RNA,应用HV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06年共报告病例560例,发病率0.89/10万。共捕获654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3.15%,鼠带毒率为1.31%,在浏阳市、邵东县室内捕获的7只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肺标本中均发现携带汉城型(SEO)病毒,双峰县室外捕获的1只黑线姬鼠肺标本则携带汉坦型(HTN)病毒。结论湖南省为SEO型和HTN型混合型疫区,以SEO型为主。防制HFRS应以灭鼠、免疫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等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汉坦病毒在温州市人与动物间的流行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分析,掌握温州市HFRS的流行规律,为制定HFR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1981-2008年HFRS人间疫情进行分析;用鼠笼捕捉小动物调查宿主动物种群构成,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小动物肺中的汉坦病毒(HV)抗原,用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981-2008年全市共发病383例,平均发病率为0.20/10万,死亡13例,病死率为3.39%。全市10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尤以瑞安市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3.78%。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冬季(11月至翌年1月)为流行高峰,占总病例数的41.25%。病例以20~50岁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4.76%。宿主动物监测发现野外捕获率7.16%,室内捕获率7.88%。野外以北社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黄毛鼠;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黄胸鼠。检测422份小动物肺,HV抗原阳性9份,阳性率为2.13%。提取HV抗原阳性鼠肺组织中的病毒RNA,基因分型全部为汉城病毒(SEOV)。结论调查结果提示应采取加强监测、防鼠灭鼠、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以有效预防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14年来鼠类自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1996-1999年监测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鼠带HFRS病毒率室内为3.59%,室外为3.43%。1986-1990年褐家鼠是室内主要传染源。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为室外主要传染源;鼠带病毒率以秋,冬季节最高,分别为5.66%和5.32%。1991-1999年小家鼠和褐家鼠为室内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成为室外唯一传染源。春、秋季节鼠带病毒率最高,分别为3.68%,3.56%。鼠带病毒率以1986年最高,为6.96%,之后逐年下降,1990年降至1.60%,而1991年后又有所回升,并保持在3%左右。结论:此结果与人群发病率年度变化相吻合,通过灭鼠可降低单位面积内带病毒鼠类,达到控制HFRS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砀山县1997~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探讨HFRS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方法:主要采取流行病学、血清学的方法,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6年来HFRS疫情稳步下降,2002年发病率较1997年降低了76.48%,发病季节呈现秋冬单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室内以小家鼠、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室外黑线姬鼠带毒率为2.94%(1/34)、抗体阳性率为14.71%(5/34),健康人群抗体水平阳性率3.7%(2/54)。结论:砀山县1997~2002年HFRS疫情大幅度下降,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病学特征,探讨HFRS防控策略。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查询南京市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HFRS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的HFRS患者流行特征和暴露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HFRS患者在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报病医疗机构分布,以及患者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暴露信息,并将2011至2015年和2006至2010年流行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2006至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HFRS患者2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34/10万(0.19/10万~0.55/10万),报告发病率较平稳(t=1.25,P>0.05)。春夏季(4~7月份)和冬季(11~2月)两个发病高峰报告患者数占88.6%。男性发病率为0.51/10万,女性发病率为0.24/10万;年龄中位数为46岁(12~79岁),35~60岁占70.2%。农民构成比为62.1%。高淳区年均发病率为3.35/10万,远高于南京市其他地区。与2006至2010年相比,2011至2015年南京市报告HFRS流行特征基本相似。2011至2015年报告的155例患者有明确暴露史者占61.3%。 结论南京市HFRS发病平稳,高淳区为高发地区,农民为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开展防鼠灭鼠和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防制HF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 了解 1999年上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病特点和规律 ,宿主动物对发病的影响。 [方法 ] 对本市HFRS病例、动物种类分布、病原感染和人群隐性感染等进行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监测。 [结果 ] 本市HFRS有冬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 ,夏季发病有增加趋势。健康人群隐性感染为 2 .0 3 % ,野外和室内鼠类密度分别为2 .32 %和 1.42 % ,室内动物感染HFRS病毒率为 4.40 % ,野外动物感染率为 2 .43%。 [结论 ] 夏季HFRS发病增加与宿主动物带病毒率有关 ,应加强夏季流行前灭鼠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1984~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 掌握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特征和流行因素 ,制订防治对策。  [方法 ] 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开展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研究。  [结果 ] 我市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发病率有所下降 ,无明显周期性。每年有冬夏两季流行高峰 ,80年代以冬季高峰为主 ,近 10年夏季峰值明显增加 ,冬季峰相应减弱。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临床病人检测血清符合率为 96.70 % ,出血热病人抗体持续时间长达 2 0年之久。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 1.65 %~ 3 .79%。宿主动物监测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携带HV高于其他动物 ,分别为 4.3 0 %和2 .60 %。分子生物学分型黑线姬鼠等自然携带Ⅰ型 (HTN )病毒 ,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 (SEO)病毒 ,也带有Ⅰ型病毒。出血热病人血清分型Ⅰ型占 60 % ,Ⅱ型占 2 3 %。在重点发病地区开展灭鼠等措施 ,能降低鼠密度 ,控制出血热发病。  [结论 ] 本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近年来流行特征出现变化 ,黑线姬鼠、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 ,人群免疫水平低下 ,应加强重点地区夏季流行灭鼠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