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福建省臭种群数量分布调查@周淑姮$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陈亮$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李述杨$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林代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林祖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王灵岚$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州350001~~~~~~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是老鼠疫疫区,鼠疫曾在这里猖獗流行达69年之久。回着近年来国内外鼠疫动物病是抬头趋势,我省也加强了鼠疫监测工作,全省设24个鼠疫监测点,政和县亦为其中之一。1991年8月7日接南平地区防疫站报告,距政和县城关500米处的南庄自8月初起陆续发现自毙鼠,并有蔓延趋势。当地群众疑是鼠间鼠疫流行,十分惊恐。接受报告后我们即组织人员对自毙风检验,并进人现场拥查和开展监测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自毙鼠检验:按《鼠疫防治手册》中鼠疫细菌学初步诊断的形态染色、培养、噬菌体试验及动物试验等四项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林代华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0-1682
对《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的理论、实验及临床三方面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及讨论。1)理论研究:仲景治病的许多法则是通过双向调节以纠正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从而创立了如此卓有成效的方剂;2)实验研究:国内外学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成果;3)临床研究:介绍了近年来。临床研究较为深入的仲景方。4)讨论了(伤寒杂病论)双向调节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福建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密度、种类、感染率和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根据疫情选取14个调查点,采用笼夜法捕获鼠类并采集血液或肾脏标本进行钩体培养,测定血清抗体,分析感染状况和感染菌群。结果 共捕获鼠1 312只,鼠密度为6.29%,闽东最高(9.98%),闽中最低(3.25%)。鼠种以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针毛鼠为主,占87.57%,不同地区鼠种构成不同。分离10株钩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6.42%,感染菌群以秋季群、爪哇群为主,占73.50%。不同地区鼠感染率不同,闽北最高(45.00%),闽中最低(15.56%)。黄胸鼠、青毛鼠和黄毛鼠感染率较高,依次为35.53%、31.58%、27.57%。结论 福建省鼠种构成复杂,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针毛鼠为优势鼠种,鼠类钩体感染水平较高,不同地区鼠种及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评价全省鼠疫检验实验室检验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影响实验检验因素,纠正不规范的检验操作,避免检测工作中室间误差,确保鼠疫监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统一制备质控血清,各鼠疫实验室统一时间检测,及时反馈结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3种检测方法平均合格率均在92%以上,各年度合格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金省各监测点鼠疫检验实验室基本具备鼠疫血清学检验能力,检验质量达到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6.
双抗原夹心法ELISA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ELISA。方法应用重组汉坦病毒(HV)NP抗原e1.3S作为包被抗原和e6-119-HRP作为酶标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总抗体,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相比较。结果共检测188份人血清和378份鼠血清标本,2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7.70%。以IFA为参照标准,双抗原夹心法ELISA的敏感性为97.54%,特异性为97.87%。结论双抗原夹心法ELISA检测HFRS血清总抗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并对其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7年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特征分析;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VA-16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8-2017年布鲁氏菌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0.11/10万;疫情波及福建省80%的县区,呈高度散发态势;发病高峰为4-8月;40~64岁发病数占62.7%,60~64岁组发病率最高(0.27/10万);男女比为2.50:1,农牧民占50.7%。4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绝大多数(87.5%); MLVA-16分型将其分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35株羊种菌分为28种基因型,5株猪种菌分为4种基因型,其中26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6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14株,35.0%)。同国内147株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福建省菌株与广东和内蒙古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存在着较近的遗传距离,主要集中在panel 2B上,仅存在1~3个位点的差异。结论 福建省布鲁氏菌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传染源的管控、对疫情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福建省布鲁氏菌MLVA-16分型显示高度基因多态性,提示MLVA-16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可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经Na125Ⅰ标记后的小白鼠作为供血动物,测定印鼠客蚤在极端温度下吸血活动规律。结果表明:40℃时接近其耐受的极限高温;在低温条件下雌蚤吸血量随温度降低而下降,雄蚤则不明显,表明雄蚤对温度的耐受性较高;各温度级的吸血率差异明显,以10℃组最高,5℃组最低。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雌蚤平均吸血量大于雄蚤,且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应用基于COI的DNA条形码技术对福建省大田县野外生境进行鼠种调查。方法 采用笼夜法在大田县境内捕鼠,对捕获鼠进行形态学鉴定后,经肝脏组织核酸提取、目标条带COI基因片段的扩增及测序获取序列信息,通过同源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所捕获的野栖鼠进行准确鉴定。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24只野栖鼠,经形态学鉴定青毛鼠14只、板齿鼠6只、白腹巨鼠3只、黄毛鼠1只。经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中青毛鼠13只、板齿鼠6只、白腹巨鼠4只、大足鼠1只。各鼠种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21%,种间遗传距离为13.24%~18.03%,种间遗传距离显著高于种内遗传距离。DNA条形码技术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存在2份标本的差异,经再次鉴定,更正了形态学鉴定结果。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形态学鉴定方法的补充,应用于鼠种调查和分析中。探讨和应用基于COI的DNA条形码技术对大田县山地生境进行鼠种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动物宿主感染巴贝虫状况。方法 2014-2016年本中心在福建各地捕鼠,笼日法捕鼠,采集鼠心脏血,同时采集牛、羊和狗的血液样本,采用PCR扩增巴贝虫18SrRNA基因,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调查共布放鼠笼5 917笼次,捕鼠381只,鼠密度为6.44%。全省鼠类巴贝虫的感染率7.61%。家栖鼠中仅3只感染巴贝虫,感染率为1.68%。野鼠中26只感染巴贝虫,感染率为12.87%。野鼠感染率远高于家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地区分布看,闽中地区感染率最高,其次为闽东,闽南地区感染率最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动物,牛的血样未检出巴贝虫,狗和羊的血样中各1只检出巴贝虫,感染率分别为1.79%和0.55%。鼠类的巴贝虫感染率高于其他动物的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序列分析显示鼠类感染的均为田鼠巴贝虫。而犬中检出的巴贝虫为犬巴贝虫。结论福建省巴贝虫宿主动物中鼠类尤其是野鼠,感染率最高,可能是我省巴贝虫最重要的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