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基因测序鉴定方法,对安徽省在2011年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的10株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并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设计引物,RT-PCR法扩增病毒核酸,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设计的三对引物可有效扩增核酸序列,10株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L、M、S三段基因序列和2010年我国发现毒株序列相似性93%以上,10株病毒和Phlebovirus AH12、Phlebovirus HN6两株病毒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和白蛉病毒属的其它病毒株不在一个分枝上。结论 2011年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的10株病毒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应加强安徽省对该病的监测,有效预防大范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地区散养家畜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巢式PCR对怀远、明光和广德县采集的148份家畜全血样本进行嗜吞噬无形体16S 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4.0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48份家畜全血样本中检测出山羊、牛和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阳性率分别22.1%、25.0%和40.0%。26份PCR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成功,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检出序列可归为4群,I群优势株占分析序列的66.7%,与北京、浙江和湖北等地检测序列同属一个分支。目的基因测定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7.0~99.0%。结论安徽调查地区农村家畜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山羊是该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重要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徽省南北不同地区自然人群无形体病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为科学防治无形体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5~6月在怀远、明光、庐江、枞阳、广德和太湖县共采集自然人群血清603份,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无形体抗体IgG,并进行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比较。结果 603份人血清中,无形体抗体阳性血清98份,阳性率16.25%,(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自然人群中均有无形体感染,需加强无形体病的预防宣传及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方法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IF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从24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6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论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可以直接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安徽省不同地区开展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病原学调查,了解当地JEV的基因型别及分子特征。方法 2010年8月在安徽省阜阳、淮南、安庆市的3个标本采集点使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并对病毒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新分离病毒的序列进行分析,完成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采集到3属3种共计7651只蚊虫标本,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分离得到11株病毒分离物,鉴定结果显示均为基因Ⅰ型JEV。安徽省JEV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JEV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6.8%~99.5%,氨基酸同源性为97.8%~100%。结论在安徽省首次分离到基因Ⅰ型JEV,与我国上海市及浙江省JEV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诊药房是医院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 ,为此 ,各医院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多发、少发、漏发、错发药情况仍时有发生。我们认为 ,此类差错的发生一方面是与处方调配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业务不精有关 ,另一方面与现有的工作制度较笼统、原则性强、可操作性较差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门诊药房服务水平 ,杜绝差错。我们参照药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的制定原则 ,在原有各类制度基础上 ,制定了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标准操作规程》(简称《处方调配SOP》)。1 基本配置设发药窗口 2…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安徽省农村地区人群和家畜巴尔通体病感染状况和分布特点,2009年4-5月在安徽省广德、明光和怀远县进行了人群和家畜汉赛巴尔通体及五日热巴尔通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ICU119例医院感染病人从发病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原菌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泌尿系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及防患意识的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是目前ICU中威胁病人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及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ICU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并改进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