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扬州市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方法对2004-2011年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戊肝上升趋势明显,发病数已明显超过甲肝,戊肝以35~70岁有壮年和老年高发。结论应结合戊肝的流行特点开展相关防制工作,戊肝防控工作和意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2010-2016年常州市流感监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本地区制定流感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常州市流感监测的哨点医院上报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全市累计报告ILI人数97 400例,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consultation rate of 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为1.85%,各年份IL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461.59,P<0.001),且ILI%有明显的季节性。ILI例数占据前两位的是5~14岁组和0~4岁组。2010-2016年全市各年份病原学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4,P<0.001);本地区以乙型流感和季节性H3流行为主,同时伴有新甲H1N1的交替流行。流感病原学阳性率与ILI%呈正相关(rs=0.26,P=0.017)。结论 本地区冬春季节是乙型流感和新甲H1N1的流行季节,夏季是季节性H3的流行季节,15岁以下人群是高危人群。流行高峰前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徐州市肠道传染病流行规律,为预警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家哨点医院,收集医院门(急)诊、住院、检验等部门的病例信息及大便常规检查信息,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每年门诊就诊、接诊数前3位的都是儿科、急诊科和消化科;门诊腹泻病就诊高峰出现在每年5-8月份,最高峰在7月份,腹泻病住院高峰在7月和11月,化验室腹泻患者大便检测主要在5-10月;腹泻患者大便性状以稀便为主;门急诊以25~60岁组患者为主,住院患者和化验室所检测的患者以0~5岁组患者为主.结论 徐州市腹泻症候群就诊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年龄组成不同.建议徐州市腹泻病门诊的开诊时间为每年的4-10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以病原学检测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的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系统,为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测探索一种更灵敏的疾病监测模式.方法:建立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系统的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哨点,开展常年腹泻样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相关监测数据每周在线录入网络平台,并自动统计结果.结果:2010年7月~2011年6...  相似文献   
5.
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手足口病哨点监测医院手足口病临床病例396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195例,分别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城乡(OR=1.999,95%C/:1.433~2.789)、家庭收入(OR=0.806,95%C/=0.692~0.938)、饭前便后洗手情况(OR=0.719,95%C/=0.590-0.877)、最近1周外出就餐情况(OR=1.914,95%C/=1.019~3.596)、最近1周接触患者史(OR=3.771,95%C/=2.137-6.654)为手足口病临床病例的影响因素;城乡(OR=2.417,95%C/=1.522-3.839)、饭前便后洗手情况(OR:0.693,95%C/=0.517-0.929)、近1周接触患者史(OR=3.942,95%C/=1.808~8.594)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结论 居住地为农村,最近1周患者接触史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饭前便后洗手是降低感染机会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引起了广泛重视,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流行、降低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方法[1],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初步评估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9年11月、12月、2010年2月,在江苏省随机选择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免疫人群),连续采集同一批人群(共281人)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标本(排除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者和接种前1个月内有流感样症状者);连续采集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经RT-PCR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1])同一组病例发病2周内(107例)、发病后1个月(77例)及3个月(52例)的血清标本(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者),选择同时期自然人群作为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前后人群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部分疫苗接种人群为受试者,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实验检测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的血清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与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与3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64%(9.58%~18.61%)、83.63%(78.15%~88.20%)、77.06%(71.09%~82.32%),GMT分别为9.36(8.30~10.56)、122.53(100.29~149.70)、96.07(77.85~118.54)。免疫前与免疫后1个月、3个月后相比,抗体阳性率与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1个月与免疫后3个月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所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 年以来12 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 密度,混合鼠种及Rn 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 密度、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显著性相关;全年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显著性相关;人群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春季室内混合鼠种及褐家鼠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37、0 .8295 ( P< 0.001) ;秋季野外混合鼠种、黑线姬鼠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089 、0 .7258 (P< 0 .01),与次年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8、0 .7113 ( P< 0.01) ;全年平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间相关系数为0.9207 ( P< 0 .001)。结论 带毒鼠指数为定性预测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指标;在布夹数均衡性较好条件下,鼠密度可作为预测的辅助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认2007年12月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探究病例的临床变化规律及其病原的基因特征。[方法]通过知情人访谈和查阅病志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采集病例气管吸取物呼吸道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5N1基因检测,并开展病毒分离,分析血凝素(HA)基因特征。[结果]病例无明确禽类接触和暴露史,69名密切接触者患者父亲发病。病例病后d5后即出现"白肺",病后d8死亡,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下呼吸道标本H5N1病毒HA和NA基因均为阳性,病原培养物经鉴定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该分离株HA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接近我国浙江、安徽等地分离株(99.0%,98.9%)。系统发生树分析为CladeⅡ系的2.3.4基因亚群,病毒HA1和HA2连接肽及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仍为禽源特性。[结论]该病例为江苏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无明确的禽类暴露史。分离株为2.3.4基因亚群,基因特征仍为禽源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地鼠肾细胞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 :按统一方法观察接种后副反应发生情况 ,以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方法测定免疫前后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对 10 0人进行系统观察 ,局部反应与全身反应发生率均为 2 .0 0 % ,总反应率为 4.0 0 % ,其中强反应发生率为 1.0 0 % ;无头疼、头晕、恶心、皮疹等全身症状及注射处硬结、痒、烧灼感、淋巴结肿痛等局部症状发生。免疫后Ⅰ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2 .5 0 % ,Ⅱ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5 .0 0 % ,90 .0 0 %受观察者对两型病毒均阳转。结论 :该疫苗具有良好的接种安全性及血清学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