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流行特征, 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上收集全省COVID-19病例个案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5日, 全省共报告COVID-19病例245例(男131例, 女114例), 含输入病例116例(有湖北旅居史者97例), 本地续发病例114例, 无明确接触史者15例; 死亡2例。共报告46起聚集性疫情, 家庭聚集性疫情占84.78%(39/46)。两次疫情高峰分别出现在1月27日(20例)和1月31日(18例)。西安市报告病例占全省48.98%(120/245)。40~岁病例最多(60例)。病例发病到首诊时间为1.0 (0.5, 3.0) d, 首诊到确诊为4.0(3.0, 6.0) d, 发病到确诊为6.0(4.0, 9.0) d。本地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7 d)较输入病例(5 d)长; 首诊前服药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9 d)较未服药病例(6 d)长; 首诊选择社区医院病例首诊到确诊时间(7 d)较二级(3 d)、三级(4 d)医院病例长。   结论   陕西省COVID-19疫情分为输入病例为主和本地病例为主两个阶段, 家庭聚集性是其重要特征。病例感染来源, 首诊前是否服药和首诊医院级别可影响疾病确诊。  相似文献   

2.
王波  韦涌涛  高丽  高梅菊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503-1504
目的 通过对青岛市2020年1月20日—3月2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的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COVID-19疫情在青岛市的流行特点,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青岛市2020年1月20日—3月2日60起COVID-19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2日,COVID-19累计确诊病例60例,治愈出院58例,死亡1例,现有确诊病例1例(重症)。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末到2月中旬。每日新增病例最多达到7例。男∶女为0.82∶1。确诊病例最大年龄为90岁,最小为1岁,以30~60岁居多(66.7%)。18例(30.0%)确诊者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33例(55.0%)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共有16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到43例确诊病例(71.7%)。家庭聚集发病14起,涉及33例确诊病例(55.0%);医院聚集发病1起;乘坐同一航班导致的聚集发病1起。 结论 青岛市COVID-19确诊病例集中在30~60岁;人群普遍易感;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疫情。应加强COVID-19相关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家庭成员的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时空分布特征,了解湖北省COVID-19疫情的一般流行及时空聚集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与支持。方法 收集湖北省截至2020年2月10日COVID-19疫情病例数据,利用OpenGeoda1.2.0软件分析COVID-19发病的空间相关性,TScan9.4.2探索其时空聚集性;利用ArcMap10.2与 R-3.5.1软件进行COVID-19疫情的图形可视化。结果 (1)截至2020年2月10日,湖北省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31 762例,平均每日新增确诊病例1 025例,累计死亡病例974例,累计治愈病例2 222例。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武汉市(18 454例,占比58.10%)、孝感市(2 642例,占比8.32%)、黄冈市(2 332例,占比7.34%)等地区。(2)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病例数呈现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地区为武汉市、孝感市、鄂州市、黄冈市及黄石市。时空扫描进一步分析发现COVID-19病例一类聚集区为武汉市;二类聚集区中,随州市与孝感市,黄冈市、鄂州市与黄石市存在城市之间的聚集性发病。结论 研究期内湖北省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发展;湖北省COVID-19疫情存在空间聚集性,提示在疫情暴发初期控制人群流动性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规律, 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Excel 2007、SPSS 18.0、ArcGIS 10.3软件对COVID-19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采用内插法计算COVID-19的潜伏期。   结果   西安市截至2020年3月6日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120例、疑似病例738例, 报告发病率约为1.20/10万; 死亡1例, 病死率为0.83%。确诊病例以轻症为主(92.50%), 男性发病数(63例)多于女性(57例), 41~50岁病例数最多(21.97%)。发病高峰出现在2020年1月25日和1月31日。高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的4个街道办事处(21.67%, 26/120)。108例出院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0(15.58±5.45)d。全市累计发生23起聚集性疫情, 二代病例的平均续发率为31.73%, 其中13起(56.52%)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内。西安市COVID-19的平均潜伏期为9 d。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 占SARS-Cov-19感染者的比例为17.24%(25/145)。   结论   西安市COVID-19疫情整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病例呈现随机的灶状分布, 未出现当地大范围传播, 需警惕家庭聚集性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珠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传播链;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 结果 余某家族4个家庭18人,2020年1月16—21日从武汉分批到珠海并入住GLHT等酒店,1月24日年夜饭聚餐。病例1于1月27日发病,2月12日发现并确诊。2月12—28日17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相继有7名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阳性;解除隔离后第7 d(3月5日)又有2名人员筛查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本次疫情共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分析可能有4代感染者,暴露时间均为集中隔离前。 结论 COVID-19发病前3 d具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暴露后SARS-CoV-2核酸转阳最长时间≥15 d,14 d隔离期不足以排除所有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刘建  闫佳  黄琳  潘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28-103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疾病流行规律的认识。 方法 通过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获得139例确诊病例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发病确诊情况及聚集性疫情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39例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30~59岁年龄组占71.94%;男女性别比为1.53∶1;农民/工人占56.83%;普通型和轻型病例各占59.71%和30.2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各占66.19%和33.81%,两类病例发病时间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34,P<0.001),疫情由输入传播模式向输入与本地共同传播模式转变。2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性聚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涉及聚集性疫情的比例分别为33.70%和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46,P<0.001)。发病后报告时间、发病后确诊时间和首次就诊后确诊时间的M(P25, P75)分别为4(2,7)d、6(4,9)d和3(2,4)d。首次就诊在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例报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长于首次就诊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者。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应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对来自疫情高发国家的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湘潭市5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建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5日,湘潭市累计报告4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重症及危重症病例8例。涉及5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病19人(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占总病例数45.24%;其中4起因武汉返湘潭(简称潭)人员引起,1起因本地病例引起;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为1岁3月~84岁;临床表现出现咳嗽症状比例最高(占70.59%),病例从发病到就诊隔离间隔时间在0~10 d之间,中位数为2 d,发病时已住院隔离观察的病例占比最高为42.11%(8/19),从就诊隔离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 d 之间,中位数为2 d。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隐匿性,人员密集、聚餐/会、家庭内传播是聚集性疫情的高危因素,应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并分析广东省ZH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为COVID-19的科学防控提供更多证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咽拭子等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家庭首发病例于1月28日发病后,该家庭相继发生6例确诊病例,疫情波及4个小家庭,共7例病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其中1例危重型、1例重型、5例普通型病例。7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3岁(36~67岁);男性3名,女性4名。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8 d(7~14 d)。结论 COVID-19早期传播易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初期采取单人单间的集中隔离可以有效切断家庭内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传播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价防控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面对面调查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指示病例为起点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结果 共追查到与该案例传播链相关的密切接触者13人,其中家庭内密切接触者11例,发病7例;疫情共传播2代,无重症,死亡病例,家庭内罹患率为63.6%,总罹患率为53.8%。3例二代病例的潜伏期分别为3、5.5、7 d。结论 COVID-19传播存在家庭聚集性,近距离密切接触发病后传染源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二代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和探讨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感染谱、分布特征、感染来源及传播特征。 方法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医学观察管理,采用金山WPS Office个人版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图表绘制,使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邵阳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0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感染谱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含死亡病例);重型17例(占14.78%),危重型5例(占4.35%),粗病死率为0.87%,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死率5.88%,本地病例组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18.84%;疫情历时33 d,有27 d同时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输入性病例46例(占40.00%),本地感染69例(占60.00%),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于武汉(78.26%),本地感染传播主要来源于家庭内(76.81%)。结论 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呈现输入性疫情、局部聚集性疫情、少数不明感染来源病例特征,未发生明显的社区传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可能高于18.57%。家庭是疫情早期发生传播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展情况,评估中山市新冠肺炎的疫情输入风险。 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省外各市2月29日之前累计7 d报告病例数和中山市迁入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中山市返程复工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输入风险。 结果 中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6例,输入性病例占比87.88%,其中湖北省49例,占74.24%。疫情输入风险排前4位的省份是广西、四川、湖南和江西,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1.0820、0.5494、0.2041和0.0656。近7 d中山市迁入人口排前11位主要城市中,有疫情输入风险的城市:永州市、重庆市。 结论 中山市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 防止周边及疫情高发地区的病例输入风险仍是中山市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2月12日。病例分布于14个街镇,中位年龄50(33,64)岁,以女性(58.1%,43/74)和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63.5%,47/74)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9.5%(7/74)。感染来源主要与湖北接触史有关(89.2%,66/74),涉及18起聚集性疫情,产生392名密切接触者,4.3%(17/392)密切接触者后续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白云区国内本地疫情持续23 d,中老年、女性病例居多,多因湖北相关接触感染。未来仍需警惕境外病例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商丘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截至2020年3月4日商丘市报告的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同时对临床特点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商丘市9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输入性病例44例(48.35%);发病年龄以18~59岁为主,占83.52%;人际传播主要在家庭中发生;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65.93%;治愈率96.70%,病死率为3.30%;经两次及以上核酸检测确诊者占15.39%;治愈出院后核酸复检阳性4例(4.55%)。结论 商丘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防输入是今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