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A)对小鼠脾脏细胞表达纤维化蛋白(FBRS)的诱导作用及可能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制备小鼠脾脏细胞悬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nA刺激不同时间脾脏细胞后FBRS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ConA刺激不同时间后FBRS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信号通路阻滞剂对FBRS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和ConA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表达的活化作用。结果:ConA能刺激小鼠脾脏细胞FBRS的mRNA和蛋白表达,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可以明显抑制ConA引起的FBRS蛋白表达,且ConA刺激后能够明显活化ERK的表达。结论:ConA可通过活化ERK信号通路,诱导小鼠脾脏细胞FBR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时人肺上皮细胞(A549)中NALP3炎性复合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变化,阿魏酸钠(SF)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刺激组,阿魏酸钠组,caspase-1抑制剂(Z-VAD)组,ERK阻断剂(PD98059)组, 阿魏酸钠+H2O2组。其中H2O2刺激组用H2O2 200 μmol/L培养细胞2 h,阿魏酸钠组用阿魏酸钠400 μg/mL处理细胞30 min,Z-VAD组、PD98059组、阿魏酸钠+H2O2组分别用Z-VAD 20 μmol/L、PD98059 50 μmol/L、阿魏酸钠 400 μg/mL预处理A549细胞30 min后加入H2O2 200 μmol/L培养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549中caspase-1、NAL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NALP3、磷酸化ERK(p-ERK)、ERK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A549 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 可使A549细胞caspase-1 、NALP3 mRNA及caspase-1、NALP3、p-ERK/ERK蛋白水平表达增强,IL-1β分泌增加(P 均< 0.05),而阿魏酸钠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H2O2刺激组比较, Z-VAD组、PD98059组和阿魏酸钠+H2O2组caspase-1、NAL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ERK/ERK蛋白表达降低,IL-1β分泌下降(P 均<0.05),Z-VAD组或PD98059组与阿魏酸钠+H2O2组间上述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ERK活化,减少caspase-1、NALP3及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鹦鹉热衣原体(Cps)SINC蛋白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及MAPK/ER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重组的SINC蛋白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Beclin-1的水平及ERK1/2的磷酸化程度,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INC蛋白刺激后细胞LC3的水平,透射电镜检测自噬特殊结构。用50μmol ME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RAW 264.7细胞后1 h,再用不同浓度SINC蛋白刺激不同时间,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LC3的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以2μg/mL SINC蛋白刺激RAW 264.7细胞12 h时,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SINC刺激后可使细胞内LC3荧光斑点数明显增多,透射电镜下可见更多的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2μg/mL SINC蛋白刺激RAW 264.7细胞15 min时p-ERK1/2/ERK1/2比值明显上调;加入抑制剂U0126后,LC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脂多糖激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以穿心莲内酯作用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测定穿心莲内酯对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ERK1/2、p38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100μg/mL穿心莲内酯对脂多糖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穿心莲内酯能抑制脂多糖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ERK1/2磷酸化,随着穿心莲内酯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P〈0.01);1~25μg/mL穿心莲内酯不能抑制脂多糖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p38和JNK磷酸化,对脂多糖引起的IκBα降解也无影响。12μg/mL穿心莲内酯和20μmol/LPD98059(ERK1/2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能降低巨噬细胞TNF-αmRNA的表达和其上清液中TNF-α的分泌水平(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能阻断ERK1/2信号转导通路,并在抑制TNF-α的表达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K1/2信号通路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块法培养大鼠VSMCs,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PD98059(ERK1/2特异性抑制剂)作用下采用RT-PCR检测VSMCs TLR4 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OX-LDL使VSMCs 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PD98059抑制ERK1/2的磷酸化;OX-LDL刺激VSMCs上调TLR4 mRNA的表达(P〈0.05);PD98059预孵育后TLR4 mRNA的表达较单独OX-LDL刺激情况下降低(P〈0.05)。结论OX-LDL通过或部分通过ERK1/2信号通路介导VSMCs TLR4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K1/2通路在IL-33激活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10 ng/m L IL-33刺激细胞,不同时间点MTT法检测IL-33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细胞标志性基因α-SMA及通路关键分子TRAF-6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α-SMA、TRAF-6及p-ERK1/2和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IL-33能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IL-33刺激细胞24h,TRAF-6表达显著上调(P〈0.05),p-ERK1/2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33干预24h后α-SMA表达明显上调(P〈0.05),ERK1/2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可有效抑制该效应。结论ERK1/2通路参与了IL-33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Ⅱ型肺泡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及与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系统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来源的A549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0.05、0.5、5、10μg/L,作用时间48 h)。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钙粘素(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在TGF-β1作用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α-SMA、E-cad、Vim、Fn、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GF-β1组(5μg/L)α-SMA、Vim、F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表达显著降低(P〈0.05)。作用6 h后,TGF-β1组出现α-SMA mRNA表达显著升高,E-cad显著下降(P〈0.05)。作用48 h后,TGF-β1组出现Vim、F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E-cad显著下降(P〈0.01)。作用30 min后,TGF-β1组ERK/2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TGF-β1可在体外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的诱导A549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1、0 umol/L的4-羟基壬烯醛(4-HNE)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0.5、2、4、8、12小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和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1、10μmol/L的4-HNE刺激对16-HBE细胞磷酸化-SAPK/JNK(Thr183/Tyr185)和磷酸化P38MAPK(Thr180)/Tyr182无明显改变。1μmol/L 4-HNE作用0.52、4、8、、12小时后1,6-HBE细胞内的磷酸化ERK1(P44)的表达计分分别为0.76±0.360、.91±0.35、0.96±0.36、0.99±0.341、.03±0.36。10μmol/L 4-HNE作用0.52、4、、8、12小时后1,6-HBE细胞内的磷酸化ERK1(P44)的表达计分分别为0.98±0.241、.86±0.201、.69±0.32、1.74±0.311、.09±0.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结论氧化应激产物4-HNE可激活支气管上皮细胞ERK1/2传导路径,产生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NF-α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及对ASMCs上ERK1/2 mRNA、p-ERK1/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哮喘模型大鼠ASMCs培养,分别以0.2μ/L、1.0μg/L、20μg/L TNF-α干预ASMCs 生长.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ASMCs增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TNF-α对ASMCs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ASMCs上ERK1/2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哮喘组ASMCsS期比例、A值、ERK1/2 mRNA、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34.45±2.08)%、(0.550±0.010)、(0.995±0.118)、(130.77±4.16),与对照组(11.17±0.96)%、(0.292±0.008)、(0.576±0.098)、(163.82±1.38)比较均显著增高(均P<0.01).各TNF-α干预组ASMCs的S期比例、A值、ERK1/2 mRNA和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哮喘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1),0.2μg/L和1.0 μg/L TNF-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20μg/L TNF-α组p-ERK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正常鼠相比,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明显,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经TNF-α干预后,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增殖减弱,TNF-α可能抑制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TNF-α可下调慢性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上ERK1/2 mRNA及p-ERK1/2表达,TNF-α可能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通道的活性对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0.
黄敏丽  罗国容  陈维平  何少健  陈芳 《广东医学》2008,29(12):1955-1958
目的 观察Tumstatin肽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umstatin肽(T8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下的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检测T8肽对VEGF刺激后15min、30min、45 min和60min的RF/6A细胞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T8肽浓度在5μg/ml 以上时对RF/6A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高,各组OD值和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T8肽可抑制VEGF对RF/6A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在1~40μg /ml相同浓度条件下,T8肽对VEGF条件下的RF/6A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大于无VEGF条件下的抑制率(P均<0.01)。VEGF可刺激RF/6A细胞ERK1/2蛋白表达增加,T8肽可抑制VEGF诱导的RF/6A细胞ERK1/2蛋白的表达。 结论 Tumstatin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VEGF信号转导通路上的ERK1/2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磷对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影响并观察MAPK通路变化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24 h,分为正常浓度组(1.0 mmol/L)、高磷浓度组(3.0 mmol/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析代谢物图谱,并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OSC-PLS-DA)。根据OSC-PLS-DA模型的变量权重(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1及显著性差异检验结果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同时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记法检测MAPK通路ERK1/2、p-ERK1/2、p38 M APK、p-p38 M APK、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鉴别出16个显著差异物质,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脂质代谢通路紊乱;与1.0 mmol/L Pi组相比,3.0 mmol/L Pi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p38 M APK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ERK1/2、p38 M APK、JNK和p-JNK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高磷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是通过上调p-ERK信号通路及下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肝损伤小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EGCG对肝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GCG组、ConA模型组、EGCG+ConA组4组。通过静脉注射ConA建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予EGCG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 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ax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EGCG治疗后Bax表达下降,与ConA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A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ConA组Bcl-2的表达增多,与ConA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对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siRNA-ID-1转染入肝癌细胞HepG2细胞后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ERK1/2通路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转染对照组及转染siRNA—ID-1组。阳离子脂质体法介导si-ID-1转染肝癌细胞后,唑蓝比色法(MTT)观察HepG2细胞增殖情况。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p-ERK1/2、ERK1/2mRNA与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转染siRNA-ID-1的HepG2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1)。转染后ERK1/2及p-ERK1/2mRNA表达降低(P〈0.01);p-ERK1/2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ERK1/2蛋白表达空白变化不明显。结论sirNA-ID-l转染HepG2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使得ERK1/2基因表达活性下降,提示ID-1有可能通过ERK1/2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促进肝细胞癌HepG2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A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机制及水通道蛋白11(AQP11)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AA(10、20、40μg/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K-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选择最适浓度AA;用AQP11过表达质粒转染至HK-2细胞并验证,用以观察AQP11是否对AA诱导HK-2细胞转分化具有保护作用。予未转染及转染HK-2细胞分别加入最适浓度AA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Real-time PCR检测AQP1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AQP1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结果:MTT法筛选出的AA最适浓度为20μg/ml;转入质粒过表达AQP11培养48 h后AQP1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提示转染成功。加入20μg/ml AA后,ELISA检测显示,未转染组的TGF-β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上升(P0.05),至48 h达高峰(P0.01),而转染APQ11质粒组则明显低于未转染组(P0.05);PCR检测显示,未转染组AQP11 mRNA的表达量逐渐降低,至72 h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而转染组虽低于空白组(P0.05),但略高于未转染组(P=0.137);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未转染组α-SMA、CTGF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上升(P0.01)、AQP11蛋白逐渐降低(P0.05),转染组48 h的α-SMA、CTGF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有所提高(P=0.874,P=0.696),但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1)。结论:AA可抑制HK-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纤维化、坏死;过表达AQP11蛋白可以抑制AA作用下的细胞纤维化发生发展,AQP11表达调控异常可能是AAN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蜂毒多肽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浓度为0.1、1.0、10.0、100.0μg/ml的蜂毒多肽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T24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的培养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蜂毒多肽对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及对该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蜂毒多肽能够在体外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PC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组PCNA量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干扰细胞周期,各浓度组G0/G1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S期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浓度10.0μg/ml和100.0μg/ml组G2/M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蜂毒多肽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CNA的表达抑制及细胞周期受到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按2x107/m1种植在6孔培养板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静止24h后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LPS组及SP600125+LPS组,其中阴性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LPS组先用DMSO(0.1%V/V)作用1h,再用LPS(1.0}xg/m1)刺激24h;SP600125+LPS组先用SP600125(20μmol/L)作用1h后再用LPS刺激24h,Western.blot测定各组PD.L1及P.JNK蛋白表达。结果SP600125+LPS组PD—L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600125+LPS组和对照组PD.L1蛋白表达与LPS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600125+LPS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LPs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可能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D.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榄香烯及PD98059对人胃癌SCG-7901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其与ERK1/2、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和PD98059处理人胃癌SCG-7901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ERKl/2、磷酸化ERKl/2(p-ERK1/2)和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RT-PCR检测bcl-2mRNA及bax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胃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榄香烯和PD98059单独作用都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前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后者则呈时间依赖性但无浓度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单一用药时(P〈0.05);随榄香烯的浓度增加p-ERK1/2蛋白的表达量增加(P〈0.05),总FRK1/2无明显变化;榄香烯(0.08mg/mL)、PD98059(50μmol/L)及榄香烯+PD98059组作用胃癌细胞24h,p-P38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较榄香烯组或PD98059组更高(P〈0.05);随榄香烯浓度的增加,baxmRNA的表达增加,bcl-2mRNA的表达降低,且榄香烯+PD98059组表现最显著;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且榄香烯+PD98059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一作用组(P〈0.05)。结论:榄香烯及PD98059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前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及PD98059还可以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榄香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包括促进ERKl/2磷酸化和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PD98059抑制ERKl/2的磷酸化,但通过上调p-P38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发挥其细胞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藏红花素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U87细胞系,随机分为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对照组)和藏红花素治疗组(藏红花素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剂量藏红花素(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对人胶质瘤细胞U87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U87细胞的生存率明显降低;随着藏红花素浓度增加,U87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上升(18.92%→51.68%→70.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02,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藏红花素组的p-ERK1/2表达降低,而高浓度藏红花素组p-ERK1/2表达降低最显著,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素可能呈剂量依赖性的通过抑制。p-ERK1/2但讲TIR7缃晌桶广学垤雷尊的精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蜂毒素(melittin)对骨肉瘤Saos-2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细胞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和低氧对照组,以及加入终浓度为2、4、8μg/ml的蜂毒素组;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细胞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RT—PCR检测HIF-1α和VEGF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氧对照组细胞中HIF-1α的蛋白表达及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蜂毒素组细胞的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氧对照组(P〈0.05),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蜂毒素组细胞的VEGF mRNA水平明显低于低氧对照组(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模拟的低氧条件可以诱导骨肉瘤Saos-2细胞系中HIF-1α通路的激活;蜂毒素通过抑制HIF-1α蛋白水平的表达、影响其通路中下游基因VEGF mRNA水平的表达而抑制骨肉瘤Saos-2细胞中低氧诱导的HIF-1α通路的激活。由此推断蜂毒素可能通过此途径抑制骨肉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ormaltumors,GISTs)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GISTs患者及肿瘤旁正常组织(平滑肌)中p-ERKl/2、CyclinDl和PC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ISTs组织中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82.0%、62.0%、66.0%)明显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24.0%、3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肿瘤直径增大,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性别的GISTs患者CyclinDl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不同年龄、民族及发生部位的GISTs患者p-ERKl/2、CyclinDl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p—ERKl/2(r=0.291,Pd0.05)和PCNA(r=0.378,Pd0.05)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结论ERKl/2激活、CyclinDl和PCNA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