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检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浆内皮索(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探讨其在CHD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60例,根据心导管、心脏超声或手术过程中所测的肺动脉压力,将60例CHD患儿分为3组:①无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30 mmHg]20例;②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 30~49 mmHg)20例;③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50mmHg)20例.其中49例成功施行了修补术,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浓度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并比较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PH患儿手术后7天三者的变化.结果 (1)CHD合并PH组血VEGF、ET-1明显高于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血VEGF、ET-1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血NO明显低于于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血NO随着PH病情的加重而降低;无肺动脉高压组血VEGF、ET1和NO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手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PH组血VEGF、ET-1下降,NO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PH组血VEGF、ET-1和NO差异无显著性(P>0.05).(3)CHD合并PH患儿血VEGF及ET-1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57、0.765,P<0.01);血NO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一0.79、P<0.01);血VEGF与ET-1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P<0.01);血VEGF、ET-1与NO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51及-0.588,P<0.01).结论 (1)VEGF、ET-1及NO共同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CHD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VEGF和ET-1合成增多,NO合成减少,使缩血管物质与舒血管物质间失衡,促进了PH的形成和发展.(2)VEGF、ET及NO在PH及其肺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VEGF、ET-1及NO的水平,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3)在先心病PH各阶段预防治疗中,对VEGF、ET及NO生成释放及其活性进行适当干预以维持其间的平衡可能为延缓PH的发展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栓素A2(TXA2)的变化及其受体在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集6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采用酶免、放射性免疫及ELISA等方法测定ET-1、CGRP和TXB2含量,修补术中取患儿肺组织,采用RT-PCT的方法检测相应受体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血浆ET-1及TXB2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的含量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而CGRP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PGE1治疗14 d后,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GRP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中ET-1和TXA2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CGRP受体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ET-1、CGRP和TXA2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ET-1浓度的影响,探讨CHD患儿血浆ET-1水平变化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照组30例。观察组97例CHD患儿,其中肺充血组69例,肺缺血组28例;肺充血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50例,不伴PHl9例。用放免法直接测定每例静脉血中ET-1含量。结果①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血浆ET-1浓度明显增加,达正常对照约2.5倍,在PH形成之前ET-1浓度已经升高,达正常对照约1.5倍;②PH病人ET-l含量增高且随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增高;③心脏扩大对血浆ET-1浓度无影响;④前列腺素E1(20~40ng·kg-1.min-1)可降低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结论肺血流量增加是ET-1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ET-1可引起肺高压,肺高压可促进ET-1的产生,PGE1可延缓PH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80例,根据PASP值将其分成三组,其中无PH组(PASP<30mmHg) 34例,轻度PH组(30mmHg≤PASP≤49mmHg)24例,中重度PH组(PASP≥50mmHg)22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ET-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VEGF浓度,比较四组间ET-1、VEGF浓度,分析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血ET-1、VEGF浓度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CHD合并PH组血VEGF、ET-1明显高于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血VEGF、ET-1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无肺动脉高压组血VEGF、ET-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CHD合并PH患者血清VEGF与血浆ET-1呈显著正相关(r=0.957,P<0.05),VEGF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0.875,P<0.05),ET-1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0.898,P<0.05).结论:VEGF和ET-1参与了PH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儿的肺动脉高压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由超声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分流心室Tei指数对左向右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左向右分流CHD患者60例,其中35例为CHD伴有肺动脉高压组,25例为CHD不伴肺动脉高压组,33例为健康对照组.运用超声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分析比较各组间Tei指数的差异.结果 CHD肺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实验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颈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Ⅱ组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BQ123,每次50μg/kg,每周3次,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ET-1含量变化.RT-PCR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及肺组织ET-1含量升高,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增加;应用BQ123后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ET-1含量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相对含量降低.结论:BQ123可降低肺组织ET-1含量,抑制胶原合成,ET-1和胶原合成增加均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ET-1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用套管法建立右侧颈部左向右分流模型;术后4周,实验Ⅱ组大鼠给予BQ123〔cyclopropane (Trp-Asp-Pro-Val-Leu)〕,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留取肺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中ET-1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ET-1mRNA、ETA及ETB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实验Ⅱ组及对照组相比,实验Ⅰ组大鼠肺动脉压及肺组织ET 1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01,P<0.01,P<0.001),PPET-1 mRNA和ETA 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 P<0.001),ETB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 P<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Ⅱ组大鼠肺组织PPET-1mRNA增强(P<0.05),ETB受体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ET-1受体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变化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Z指数联合Tei指数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右心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将74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根据有无合并PAH分为两组:CHD未合并PAH组(简称CHD组)及CHD合并PAH组(简称PAH组),对照组为35例健康儿童;应用传统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E/A值及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定右心TDI-Z指数及TDI-Tei指数。结果:两组CHD患儿右心TDI-Z指数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PAH组与CHD组右心TDI-Z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HD患儿右心TDI-Tei指数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PAH组与CHD组右心TDI-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TDI-Z指数与TDI-Tei指数间呈良好负相关(r=-0.596,P0.01)。结论:右心TDI-Z指数及TDI-Tei指数联合应用可无创、快速、定量评价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PAH患儿的右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实验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颈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Ⅱ组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BQ123,每次50μg/kg,每周3次,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ET-1含量变化。RT-PCR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及肺组织ET-1含量升高,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增加;应用BQ123后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ET-1含量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相对含量降低。结论:BQ123可降低肺组织ET-1含量,抑制胶原合成,ET-1和胶原合成增加均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Adrenomedullin (ADM )isanovelhypotensivepeptidethatwasisolatedfromhumanphenochromo cytoma.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ADMlevelswereincreasedinmanydiseasessuchas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D ) ,hypertension ,renalfailure ,andsoon[1] .ADM ,endothelin 1(ET 1)andnitricoxide (NO )aresecretedfromendothelialcellsandtheyall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ulmonarycir culationbyendocrine ,paracrineandantocrine .InthisstudyweobservedthechangesofplasmaADM ,ET 1andNOlevelsinCHDassociatedwithPHinordertostud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血浆ET-1、血清NO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30例无肺动脉高压的CHD新生儿为无PH组,20例CHD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轻度PH组.20例CH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为中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相似文献   

13.
张慧  江荣  赵胜  郑丽云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09-1112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合并心力衰竭时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 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 BNP)变化及其在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分析其与改良Ro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小儿心力衰竭时快速检测手段。 方法 研究对象为1个月1岁的婴儿,实验组为55例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按照改良Ross评分标准分为4组,治疗前后进行对照。另选12名无CHD及心力衰竭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罗氏)快速心力衰竭诊断仪测定患儿血浆NT-pro BNP水平,分析其变化意义,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用F检验,通过ROC曲线图,得到诊断截断值。 结果 NT-pro BNP与改良Ross评分成正相关(r=0.859),CHD患儿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心力衰竭分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儿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T-pro BNP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截断值为286.5 pg/ml (95%CI 0.571~0.955)。 结论 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儿NT-pro BNP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血浆NT-pro BNP可作为婴儿期左向右分流型CHD合并心力衰竭时心功能评估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影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45例。其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0例;肺动脉压正常15例。分为川芎嗪治疗组(A组,n=15)及对照组(B组,n=15)。肺动脉压正常者为空白对照组(C组,n=15)。围术期不同时点测定血浆中ET1、NO、cAMP、cGMP含量,治疗组于用药前及术中测定肺动脉压。结果①A组及B组各时点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C组,NO、cAMP、cGMP含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A组术前1d及术后72h血浆ET1含量分别低于用药前及术后24h,NO、cAMP、cGMP含量分别高于用药前及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A组及B组比较:用药前及术后24h血浆中各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A组术后72h血浆ET1的含量明显下降,cGM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NO及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川芎嗪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增加NO、cAMP及cGMP的含量,提示川芎嗪可降低肺动脉张力及肺动脉压力,减少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血浆脑利钠肽、内皮素-1水平与慢性心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并以3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心衰组血浆BNP、ET-1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级升高。血浆BNP、ET-1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32,r=-0.567,P<0.001),BNP与ET-1呈正相关(r=0.543,P<0.001)。结论在CHF患者中BNP与ET-1均可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其中血浆BNP水平更为敏感;血浆BNP和ET-1不仅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而且二者在CH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还具有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心力衰竭患儿34例分成Ⅰ、Ⅱ、Ⅲ度心衰3个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ET-1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间的关系。同时,选2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作为小儿心力衰竭时血浆ET-1变化的对照。结果:(1)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与心功能级别、LVEDV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心功能好转后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5),LVEDVI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增高(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ET-1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心功能级别、LVEDVI、LVEF有较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定量肺病理学的方法 ,研究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H)的肺小动脉病变。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PH左向右分流型患儿 38例为PH组 ,于术前右心导管检查 2 1例 ,手术中取肺活检 ;另取非心血管病死亡婴幼儿尸检肺组织 6例为无PH组。光镜观察肺内病变 ,并以显微 -微机彩色图像分析仪测量计算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 (%MT)、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 (%MS)及肺小动脉密度 (APSC)。结果 PH组 %MS、%MT及APSC均较无PH组明显升高 ,吸氧后的肺动脉收缩压 (SPAPO2 )与 %MT和 %MS均呈直线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MS =0 0 690 9SPAPO2 + 4 5 95 64,(P <0 0 5 ) ,r =0 4 4 14;%MT =0 12 67SPAPO2 + 2 5 4 10 7,(P <0 0 5 ) ,r =0 4 4 74。结论 定量测量肺小动脉中膜厚度、面积及密度 ,可以判定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PH的严重程度 ,适用于婴幼儿未发育成熟的肺小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压力关系,及心电图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171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者,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 1.PDA和VSD患者心电图正常或左心室肥大;合并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心室肥大,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ASD患者心电图为正常、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与肺动脉高压组无显著差异。3.复合左向右分流患者右心室或双心室肥大,多伴有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体表心电图虽能较好分析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类型.评价分流量大小及肺动脉压力情况,可作为先心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