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颌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Treachef—Collins综合征、第一鳃弓综合征(Firts arch syndrome)、多发性面部异常(Muitiple Facil abnormaIities)、两侧面部发育不全(Bilateral Facil agenesis),是一种少见的征候群,国内尚来见报道。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春夏季居多,急性型有前驱感染史转慢性型多,治愈率、恢复率.急性型高于慢性型;骨髓血小扳与外周血小板减少不呈平行关系,其原因可能与骨髓中血小板原位破坏.或血小板释放入血障碍.或血小扳生成速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阿霉素心肌病发病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机理,采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于实验第2,4,6周末,分别采血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含量,并于实验6周后对大鼠心肌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中不同时期所测ADR组血清NO,MDA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与病理改变相一致。提示:ADR可使大鼠诱生NO和促进氧自由基的释放,从而导致大鼠阿霉素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崎病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患儿给予全面体格检查,采用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肝功能、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29例均使用静滴丙球、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综合治疗。结果:29例中血沉、CRP急性期均较缓解期升高(t=6.692、13.305,P〈0.01);血小板急性期较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2,P〉0.05),虽血小板增高与冠状血管扩张无相关性,但5例患儿入院时、有冠状血管扩张均伴血小板明显升高。所有患儿治疗后随访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冠状血管内径均正常。结论:川崎病患者大多有血沉、CRP患病期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和炎症反应指标;早期使用丙球、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治疗可阻断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电图 QT离散度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80例 (观察组 )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 2周复查心电图的 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 ,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 (n=40 ) , 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n=40 ) ,设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n=2 0 )。结果 :I组、 组 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1)。观察组治疗前后 QT离散度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 ,可作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EB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了:了解EBU现毒感染临床情况,方法:首诊49例患儿,均发热(超过10天)伴或同时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可能是EB病毒感染者,抽取其外周血和脑脊用ELISA法测定其EBV-IgM,结果:EBV-IgM阳性18例,最终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S)9例,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非霍奇金病,鼻咽癌,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结论:EB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增殖性疾病,有自限的良性疾病,如IMS,有进行性但非恶性的,如VAHS,有恶性的如非霍奇金病和鼻咽瘘,而AAA,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均可作为IMS少见的伴发症。  相似文献   
7.
8.
报告小儿急性氟乙酰胺毒救治体会、12例均有接触误服史和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异常和白细胞同。其中轻度中毒3例,中度2例。重度7例,经洗胃、安及对症救治,7例治愈,2例好转,死亡3例。氟乙酰胺中毒病死率高,彻底清除毒物,尽早应用解毒剂,维持水是解持平衡,防治脑水肿是抢救关键。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改变及纳络酮临床疗效。结果显示,5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β-EP水平较20例对照组新生儿增高,18例严重窒息儿有明显增高;20例纳络酮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β-EP浓度差值及病死率与31例非纳络酮组比较未见差异,但病程缩短,提示新生儿窒息可致血浆β-EP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纳络酮使患儿病程缩短,但未能改变β-EP在血浆中的浓度及降低病死率,其在新生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肌酸磷酸激酶(CK-MB)的变化以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40例(A组,重症型8例,普通型32例)、缓解期30例(B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0例(C组),用ELISA法检测sVCAM-1,ACCESS法检测CK-MB.结果 A组sVCAM-1高于B组和C组[(731.22±122.10) ng/ml vs.(486.77±39.83) ng/ml和(465.85±33.64) ng/ml] (P<0.05);A组CK-MB高于B组和C组[(5.672±8.03) μg/L vs.(2.88±1.75) μg/L和(2.62±0.85) μg/L] (P<0.05).结论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sVCAM-1和CK-MB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