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CEA单克隆抗体、纤维联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抗血清,采用PAP法及BA法研究了正常肺组织、伴有肺上皮呈腺样或乳头状增生的肺炎性假瘤及肺腺癌和腺鳞癌组织内CEA、FN和LN的分布情况。10例正常肺组织全部CEA(-),6例肺炎性假瘤CEA亦(-),肺腺癌15例,CEA( )者7例,腺鳞癌3例,CEA( )者1例;FN和LN在正常肺组织及炎性假瘤基底膜(BM)所在处呈连续线状分布,而在肺腺癌及腺鳞癌组织内,FN、LN在BM所在处均呈程度不等的非连续性分布,甚至缺失。本文研究提示,由于伴有肺上皮呈腺样或乳头状增生的肺炎性假瘤CEA均为(-),故CEA可考虑作为该类炎性假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FN、LN在瘤组织基底膜内分布是否完整或缺失,可作为浸润癌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在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8例LN患者(LN组)和79例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非L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nuA和ds-DNA抗体,并进行比较.两组标本行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患者血清中AnuA和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3.69%和67.86%,非LN组阳性率分别为44.21%和51.39%,LN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LN组(P<0.05).LN组与非LN组和AN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uA和抗dsDNA抗体可作为诊断SLE的指标,其与SLE患者发生LN密切相关.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诊断SLE和L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11例正常宫颈组织、11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和29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癌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均有明显减损.F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36.4%、75.9%;L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54.5%、96.8%.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FN和LN的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的减损对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活检的6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的关系及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临床指标)存在关系(OR=3.48,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抗Ds-DNA抗体协同时也与LN相关(P<0.05)。(2)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阴性组相比较,Ⅴ型LN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5.0%和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活动性LN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Ⅴ型LN也存在一定联系,此结论对临床医生判断是否有LN活动及可能的LN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层粘蛋白 (laninin ,LN)、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 (RLECs)粘附性和移行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外源性FN、LN对兔晶体上皮细胞粘附、移行及其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随着FN、LN浓度升高 ,RLECs在相应的细胞外基质上粘附和移行能力增强 ,低浓度时增加幅度较大 ;加入相应抗FN、LN抗体 ,RLECs在相应基质上的移行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细胞骨架也不能充分铺展 ,并且这一变化与细胞粘附性和移行性呈正相关。结论 FN、LN可诱导RLECs移行、粘附 ,因而可能在后囊膜混浊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肾宝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肾宝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如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肾组织FN、LN、ColⅣ及相应mRNA表达,使用TN-8502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统计.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未见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5/6NT组,肾小球细胞细胞浆、肾小管细胞浆见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强阳性黄色反应物.缬沙坦组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减少,与5/6NT组比较,P<0.05;肝肾宝组FN、LN、ColⅣ蛋白及其mRNA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与5/6NT组比较,P<0.01.结论肝肾宝下调肾组织FN 、LN、Col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是防治肾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68例,并根据病情活动分为LN活动组(35例)和LN非活动组(33例),另纳入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各组间进行比较,并对各抗体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N活动组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6%、34.29%、40.00%、57.14%,LN非活动组分别为69.70%、21.21%、24.24%、42.42%,对照组抗ds-DNA、抗C1q抗体阳性分别为5.13%、2.56%,无抗Sm抗体及抗r-RNP抗体阳性表达。3组比较各抗体阳性率均为LN活动组>LN非活动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6个月后,LN活动组和LN非活动组各抗体阳性率均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N患者血清抗ds-DNA、抗C1q抗体、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表达阳性率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7、0.611、0.455、0.387,P均<0.05)。结论血清抗ds-DNA、抗Sm抗体、抗r-RNP抗体及抗C1q抗体表达情况能反映SLE疾病活动情况,并与LN肾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纤维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FN、LN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 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 0 0 %、54 .5 %、2 7.6 % (P <0 .0 0 5) ,TGFβ1 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6 .4%、63 .6 %、86 .2 %(P <0 .0 1 )。FN和LN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表达。F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 8.2 %、34 .5 %。L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1 %、2 0 .7%。FN、LN在正常宫颈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呈强而连续线状染色 ,FN、LN在CIN和宫颈癌的细胞外基质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损。其中FN的减损率分别为 36 .4%、75 .9% (P <0 .0 5) ,LN的减损率分别为 54 .5 %、96 .6 % (P <0 .0 0 5)。结论 TGFβ1 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 ,提示TGFβ1 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 ,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增多、FN和LN的减损以及CIN上皮细胞和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2例SLE患者(SLE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测定,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①SLE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47.8%、50.0%,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组患者抗ENA各项抗体阳性率为:抗Sm抗体22.8%、抗SSA26.1%、抗SSB10.9%、抗U1RNP15.2%、抗rRNP9.7%、抗scl-701.1%、抗Jo-1。③SLE组患者中的40例伴发狼疮性肾炎(LN组),52例为非狼疮性肾炎(非LN组),其中LN组抗dsDNA有30例阳性,阳性率为75.0%,非LN组抗dsDNA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26.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均...  相似文献   

11.
层粘连蛋白(lamiRin,LN)和Ⅳ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是基膜的重要组成部分。LN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有较密切的关系。本实验应用生物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对107例乳腺肿瘤石蜡切片进行LN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LN的分布特点及其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的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有免疫组化方法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collagenIV,Col,IV)抗体对54例鼻咽癌及1例鼻咽鳞状上皮瘤的基底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鼻咽鳞状上皮瘤中的基底膜呈连续线状,而鼻咽癌的癌巢周围基底膜通常是不完整的,呈断续甚至消失的改变。高分化鳞癌显示连续线状基膜,偶有中断。低分化腺癌则显示断续不完整的基膜,大圆型细胞癌,低分化鳞癌部分显示连续线状基膜,偶有中断,未分化癌的基膜显示断线和消失的改变,癌瘤中基底膜的分布情况与癌实质类型,间质结构以及间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数量,嗜银纤维分布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检测,观察3种抗体阳性的狼疮肾炎(LN)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征,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及3种抗体在L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120例,其中LN组60例,非LN组6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抗核抗体谱及抗C1q抗体的差异;比较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3种抗体阳性的LN患者(三阳性LN组)和非抗体阳性的LN患者(非三阳性LN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40.00%,非LN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为21.67%,2组患者抗C1q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3);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66.67%,非LN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67%,2组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58.33%,非LN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为40.00%,2组患者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其余抗体U1-snRNP、SmD1、Jo-1、SSA/Ro60kD、SSA/Ro52kD、SSB、scl-70、CENP-B和P0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与非三阳性LN组患者年龄及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CRP)、血沉、白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三阳性LN组降低(P<0.05)。三阳性LN组和非三阳性LN组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是SLE并发LN的危险因素,三抗体阳性可提高LN的诊断率,三阳性LN组患者补体和血液系统方面损害更严重,肾疾病活动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与胸膜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40例结核性渗出液及40例漏出液中的FN、LN、ColⅣ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中FN、LN、ColⅣ水平均高于漏出液(P<0.05)。结论:FN、LN、ColⅣ在胸膜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免疫组化方法对CCl_4加低酒精饮水及低胆碱饲料诱发的大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及消退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的演变作了观察;何时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了实验各期大鼠血浆FN。发现实验早期在肝细胞坏死区扩张的血窦壁及周围基质中首先见FN增多,形成早期间隔;以后LN和Col Ⅳ也在此处血窦壁及间隔内血管和新生小胆管的基膜处沉积,但基质中无明显沉积。随实验进展,FN继续增多,并先于胶原纤维在肝内形成完全间隔。肝纤维化消退时,FN消退最快,LN和Col Ⅳ则较慢。血浆FN在实验早期明显上升,以后逐步回降,其变化与肝组织中FN的量并不平行。  相似文献   

16.
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11例正常宫颈组织、11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和29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癌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均有明显减损。FN和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36.4%、75.9%;L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54.5%、96.8%。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FN和LN的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的减损对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8)、疾病对照组(n=59)和正常对照组(n=48)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及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7.05%、77.27%、68.18%,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3种抗体与SLE患者C3、C4呈负相关(P<0.05),与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补体下降呈正相关(均P<0.05)。3种抗体均与SLEDAI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P<0.01)。3种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7.97%、79.66%、74.58%,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9.83%。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性肾炎(Ⅱ﹑Ⅲ﹑Ⅳ型LN)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Ⅴ型LN)的患者(P<0.05)。结论: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三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加SLE的诊断特异性。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对LN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联合检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和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探讨其对LN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115例首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患者,根据有无肾损害分为狼疮性肾炎组(LN组,n=40)和非狼疮性肾炎组(非LN组,n=75),其中LN组40例患者均进行了肾活检。SLEDAI-2K评分评估疾病活动度,ELISA检验方法检测抗C1q抗体、aPLs(ACA、B2GPI及aps/PT抗体至少1个阳性即为aPLs阳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SLEDAI评分LN组高于非LN组(9.64±1.69 vs 6.60±2.30,P<0.05)。抗C1q抗水平LN组高于非LN组(26.66±28.87U/ml vs 24.19±26.67U/ml,P<0.05)。LN组aPLs至少有1个阳性占82.50%,非LN组占53.33%,两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患者aPLs和抗C1q抗体均阳性占77.50%,非LN组占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和Ⅴ型患者aPLs和抗C1q抗体均阳性的比例(90.91%)多于Ⅰ、Ⅱ和Ⅲ型患者比例(55.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1q抗体和aPLs均阳性在LN组明显高于非LN组,且病理Ⅳ型与Ⅴ型所占比例高,提示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LN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正常乳腺组织、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LN和FN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LN只在基底膜表达 ;FN表达于基底膜及少量间质细胞。Ⅰ级增生的乳腺组织中L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 ;FN表达近似正常组织。Ⅱ级不典型增生中LN于上皮细胞表达增多 ;F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Ⅲ级不典型增生中LN的间质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上皮细胞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FN则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及增生腺管周围的基质中。浸润性导管癌中LN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间质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5 ) ;FN亦主要表达于癌细胞中。结论 乳腺不典型增生时LN表达部位的变化反映了乳腺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中间质FN的表达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猪血浆FN的分离及其性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明胶和肝素亲和层析柱等方法,从猪血浆中分离得到大量(0.5mg/ml)的纤维粘连蛋白(FN)。此FN在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呈单一条带,分子量约450000;巯基乙醇还原后呈现分子量约230000的两条带;可以与抗人和抗牛血浆FN抗体发生免疫沉淀反应;并具有强烈促CHO细胞贴壁活性。提示猪血浆是一种分离提取FN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