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对肝脏解剖研究的深入以及近年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肝段为基础的解剖肝切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肝癌切除术后的长期疗效仍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术后5年累积复发率仍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技术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探讨其对凝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3~64岁,BMI 20~39 kg/m^2,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自体血回收组(APP组,n=25)和单纯自体血回收组(C组,n=15)。记录APP组自体血小板分离量、两组洗涤红细胞回输量、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异体血使用量。记录麻醉诱导后(T0)、肝素化前(T1)、离室前(T2)、术后24 h(T3)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反应时间(R)、凝集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MA后30 min血凝块溶解百分率(ly30)等血栓弹力图(TEG)指标,记录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等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APP组术中出血量,洗涤红细胞回输量,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入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lt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APP组R、K明显短于C组,α角、MA和ly30明显大于C组(P<0.05)。T2-T3时APP组PT、APTT明显短于C组,FIB明显高于C组(P<0.05)。T1-T3时APP组IL-2、IL-6、PGE2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前行自体血小板分离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提升血液保护效果;同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该病的4种类型提出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选择,旨在进一步规范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复杂肝切除术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巨大肝癌(>10 cm)切除术、右半肝及左或右三叶切除术、肝中叶(Ⅳ、V、Ⅷ段)切除术、肿瘤侵犯第一、第二肝门或者下腔静脉时所施行的肝切除术、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或门静脉癌栓的肝切除术、特殊部位的肝切除术如尾状叶切除和第Ⅷ段切除属于复杂肝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肝切除手术死亡率已显著下降.然而,由于复杂肝切除术中需切除的肿瘤体积巨大或位置特殊而可导致大血管、胆管损伤及肝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复杂肝切除术仍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只有术前做好充分的安全性评估,术中选择恰当的肝血流控制措施及尽可能保护肝组织,术后提供强有力的对症支持治疗,才能保障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52.1&;#177;6.01,12.3&;#177;3.3,39.2&;#177;4.7)μg/L,(t=2.447,2.120,P〈0.01)]。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4.0&;#177;1.6,53.6&;#177;1.9,60.0&;#177;1.5,60.0&;#177;1.3)μg/L,(F=3.645,P〈0.05)],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直接测定对乙肝后肝硬化病理变化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邵氏硬度计直接测定因肝脏外科疾病而手术的113例病人的肝脏硬度。据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value,LSV)的分布范围将肝脏硬度分为Ⅰ级(LSV:2~6 HC)、Ⅱ级(LSV:7~11 HC)和Ⅲ级(LSV:12~16 HC)。对其中76例乙肝相关的肝癌病人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硬化程度以Laennec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肝脏硬度值与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脏硬度值与肝硬化病理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693,P0.05),肝脏硬度值评估轻度、中度和重度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91、0.81和0.80。结论肝脏硬度值与肝硬化病理改变程度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肝脏硬度值可以作为判断肝硬化病理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脑组织是一个高耗氧的器官,大脑的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15%-20%,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左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3-5分钟就会出现变性坏死或者凋亡。相关研究[1]提示心血管手术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后死亡率密切相关。近年来,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RIS)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心血管手术由于需要体外循环参与,术中脑组织氧供需平衡更难管理,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指导体外循环的脑组织灌注和麻醉用药,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脑氧饱和度监测的原理及其在常见的心血手术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与透析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90项症状校核量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简称"悲观绝望期")与透析后(简称"蜜月期")进行各独立测试、分析。结果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悲观绝望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因子分值均高于"蜜月期"。结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问题,且于透析前心理问题较严重,更需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胶(APG)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APG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8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个RCT,包括178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PG治疗可增加溃疡愈合率(RR=1.52,95% CI:1.24~1.85,P=0.000)、治疗有效率(RR=1.25,95% CI:1.12~1.40,P=0.000);缩短溃疡愈合时间(MD=-10.61,95% CI:-12.86~-8.36,P=0.000)、住院时间(MD=-13.67,95% CI:-16.07~-11.27,P=0.000);并且不明显增加住院费用(P=0.33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结论 APG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10.
黏附分子cadherin与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肝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目前对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黏附分子cadherin 分子超家族参与机体内许多生物过程,包括调节钙介导的细胞黏附、细胞极性及形态形成, 细胞的聚集和迁移,细胞的识别和信号传导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cadherin分子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如肿瘤恶性增殖、侵袭及转移特征有密切相关性.如经典的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与肝癌细胞的高侵袭表型、癌细胞扩散密切相关.非经典的cadherin分子T-cadherin 已发现具有抑制乳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及转移的特征,肝癌中T-cadherin表达缺失可能提示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 cadherin分子与肝癌的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可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