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592例男童外生殖器官异常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592例0-14岁男单外生死器官的专项检查,发现主要有7种异常。以包茎最多见,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r5=-0.937,P<0.0001),以5岁与6岁之间差别最为明显,之后降低幅度较小;3岁-、6岁、10岁-等年龄段的发生率分别为:33.02%、16.72%、10.37%,并有极显著性差别(χ=107.75,P<0.0001)。其它异常有腹股沟斜疝33例(1.27%);隐睾症8全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Ⅰ.描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糖尿病(DM)患病情况,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228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总患病率为10.93‰(95%CI9.49‰~12.35‰),其中胰岛素依赖型DM占4.5%,非胰岛素依赖型DM占95.5%;DM总患病率随年龄递增,≥30岁为24‰,≥60岁达55.6‰;城市、海岛、沿海患病率高于农村(P<0.01,OR=5.43)与工矿(P<0.05,OR=1.69);渔民、半渔民、干部患病率高于工人、农民及其他职业(P<0.01,OR=4.59);不同受教育程度患病率差异显著,文盲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OR=2.33);男、女患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调查中新发现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3.5%,其中农村高达51%。  相似文献   

3.
33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治王远兴,张晓东,张义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64岁;平均36.6岁。1.2出血部位额叶7例(占21.2%),颞叶9例(占27.9%),顶叶4例(12.1%),枕叶1例,小...  相似文献   

4.
对152例新生儿~1岁的围产期高危儿作BAEP检测发现,BAEP异常98例(64.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早产均有较高的异常发生率,其中高胆血症,窒息最为显著,且损害程度远较早产儿严重(P<0.01)。Apgar评分≤5分者听力损害较大(P<0.05)。多数(68.4%)患效存在不同程度残余听力。随访29例,24例(82.2%)有残余听力,8例(33.3%)于生后听力损害继续加重,10例(41.7%)听力损害有所恢复,其中轻度听力损害者恢复的可能性较大(P=0.027)。结果亦表明BAEP是目前婴儿听力筛查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α1受体激动对浦肯野纤维延迟后除极的双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AS)2×10-7mol/L中毒诱发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产生延迟后除极(DAD)作为模型,在心得安5×10-7mol/L作用下观察苯肾上腺素(PE)10-7mol/L、3×10-7mol/L和10-6mol/L等不同浓度对DAD幅值的影响。60min持续灌流中,前20minDAD幅值分别增加8%、9%和10%(每一浓度n=8,P<0.05);随后40min内,DAD幅值呈剂量依赖性减小,PE10-7mol/L减值6.9±0.2%(n=8,P<0.05),PE3×10-7mol/L减值13.9±0.1%(n=8,P<0.01),PE10-6mol/L减值18.6±0.2%(n=8,P<0.01)。PE的作用可被哌唑嗪5×10-7mol/L所阻断,提示PE作用经α1受体兴奋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的降压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对41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为53.9±10岁)和对照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为48.1±12岁),分别给予非洛地平与尼群地平各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血压下降4.1±2.1/2.3±1.0kPa(P<0.001),显效率88.9%(24/27例),有效率7.4%(2/27),总有效率96.3%,达靶率81.48%;对照组血压下降3.0±2.3/2.1±1.7kPa(P<0.001)。显效率57.1%(8/14),有效率28.6%(4/14),总有效率85.7%,达靶率64.29%。总有效率与达靶率前者均高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有踝关节浮肿(11.1%)、头痛(7.4%)、面部潮红(7.4%)、心悸(3.7%)等,而对肝肾功能、糖脂质代谢等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非洛地平可十分有效地降低血压,其不良反应与其他钙拮抗剂的主要表现形式相似,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57例年龄在3个月内息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婴儿,分组进行干扰素(IFN)治疗观察。治疗组(n=30)在用静脉VitC加肌苷的基础上加用γ-IFN10 ̄6u/d肌注,连续10天。对照组(n=27),单用静脉VitC加肌苷,连续10天。其后两组病人均口服VitC、肌苷至一个月。结果显示,γ-IFN治疗组与对照组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黄疽消退平均提前15.26天(P<0.005);肝脏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9;89天(P<0.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26天(P<0.01)。两组在1个月及2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3.0%、18.5%及90.O%、48.O%(P<0.05)。  相似文献   

8.
方法用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了鳗鱼油精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产生的影响。结果体外试验10.4~83.3ml/L鳗鱼油精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产生,前者的抑制率为17.6%~58.0%,后者的抑制率为18.4%~59.8%。鳗鱼油精的浓度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B2产生的效力呈正相关性,同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和TXB2产生的抑制率之间也呈正相关性,三者的线性方程和主要参数依次为:Y=-0.6006+32.2437X,r=0.9956(P<0.01);Y=-0.0407+0.0039X,r=0.9886(P<0.05);Y=-4.8220+1.0481X,r=0.9662(P<0.05)。体内试验:大鼠口服鳗鱼油精后第15天和第30天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25.8%和51.1%,对TXB2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23.2%和50.0%。血浆中TXB2含量的降低率依次为33.5%和57.5%。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指数(HRVI)对老年高血压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测定心率变异指数(HR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在为期2年的随访期中HRVI对患者的心脏事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停搏)的预测价值。结果:HRVI减低的发生率及HRVI平均值在左室肥厚组(LVH)为61.9%,19.8±9.4;无LVH组为29.5%,22.4±7.1(P<0.05);在LVEF<50%组为64.2%,18.8±8.5,LVEF≥50%组为31.5%,22.7±11.1(P<0.001);在有心脏事件组为97.8%,17.3±8.2,无心脏事件组为33.0%,23.4±7.9(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HRVI最高(r=0.6453,P=0.0001),其次是LVEF(r=-0.4983,P=0.0028),LVMI(r=0.3879,P=0.0024)和年龄(r=0.2845,P=0.0001)。结论:HRVI减低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1985年~1998年10月共收治烧伤3033例,用本院自制的“复方紫草膏”局部换药,结合抗休克、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以及早期削(切)痂或向芽创面植皮等治疗,效果满意,治愈好转率达96.7%,死亡率1.0%,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男性2028例(66.9%),女性1005例(33.1%),男:女=2.0:1,具显著性差异(P<0.01)。 2.年龄最小者30天,最大者86岁,平均年龄22.4±18,7岁。其中~3岁 878例,~7岁 451例,~14岁 207例,~20岁277…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母儿的影响,对1989~199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71例ICP患者的症状、肝功及妊娠结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搔痒出现孕周平均32.4±4.7周(12~40周);早产率16.6%(78例);围产儿死亡率12.7‰(6例);羊水Ⅱ°~Ⅲ°114例(24.2%);分娩方式(自然产=1,阴道助产=2,剖宫产=3)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r=0.1188,P<0.05);30~33+6周组羊水性状明显比37周组差(0.89±1.11比0.55±0.96,P<0.05);血总胆红素>34μmol/L组羊水性状明显比17.1~34μmol/L组差(0.96±1.11比0.65±1.04,P<0.05);血总胆汁酸>40μmol/L组羊水性状比正常组(≤20μmol/L)差(0.89±1.1比0.33±0.88,P<0.05)。由此提示:搔痒出现孕周的提前(30~36+6周)、血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的增加可作为ICP程度划分的指标,适时的剖宫产可以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八氢吲嗪三醇,(SW)抗胃癌的作用。方法:给胃癌裸鼠原位种植模型饮用含SW3μg/ml饮水,饮2天间隔2天,8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大小,观察转移情况,测定脾细胞总数,脾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结果:SW组肿瘤体积(0.42±0.26cm3,n=10)明显小于对照组(1.60±0.36cm3,n=10),抑瘤率达73.8%(P<0.001);SW组肝及腹膜转移率(20%、3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90%),抑制率分别达到75.0%和66.7%(P<0.001)。饲SW饮水后,裸鼠脾细胞总数明显增加(32.88±10.05×106vs17.40±8.76×106,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NK活性明显升高(27.84±4.29%vs17.02±1.00%,P<0.001),脾细胞NK活性亦明显升高(6.76±2.32%vs2.70±1.48%,P<0.001)。结论:SW可增加机体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根据3种不同Mg ̄(2+)浓度的灌流液将36只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Langendorff装置灌注离体心脏模型,研究不同浓度Mg ̄(2+)灌流时,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的情况,同时检测再灌注前、后冠脉流出液中环磷酸腺苷(cAMP)、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浓度变化,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镁可有效地降低RA发生率,同时减少再灌注时cAMP、TXB_2和6-K-PGF_(1α)的合成及释放。当镁分别为0.4、1.2或4.8mmol/L时,再灌注心室颤动分别为100%、33.4%和16.7%(均为P<0.01)。而且再灌注后3种代谢产物增加百分率也显著下降,其中cAMP分别为118%、67%和32%(均为P<0.01);TXB_2为161%、106%(P<0.05)和28%(P<0.01);6-K-PGF_(1α)为57%、44%(P<0.05)和19%(P<0.01)。结果提示,镁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心肌细胞合成及释放cAMP、TXA_2和PGI_2,因而降低RA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将维生素A缺乏(VAD)胎鼠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11-19d不同胎龄正常及VAD胎鼠心脏经石蜡包埋、切片及 HE染色观察其发育情况。结果 1.实验组饲料含维生素A(VA)7μg/100g,经VAD饮食喂养后实验组大鼠血清V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168±0.059)μmol/L Vs(2.18±0.23)μmol/L,t=32.88, P<0.001]。 2.大鼠死亡百分比:饲养于屏障系统的VAD大鼠死亡百分比较饲养于开放系统中的要低4.6倍(10% Vs 45.83%.x 2=16.64, P<0.001),对照组为0。 3.实验组大鼠受孕百分比及每只孕鼠产仔数均低于对照组[58.33% Vs 81.5%, x 2=4.37,P<0.05:(6.97±2.79) Vs(13 ±1.05),t=7.16, P<0.001]。 4.经切片观察11~15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出现明显发育延迟的占36.67%, 16~19 d胎龄胎鼠实验组心脏畸形占41.43%,血管异常占18.57%。结论VAD胎鼠可用来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但需改进饲养环境以减少异常死亡。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多普勒测定621例正常人的左房内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常人左房内径数值为33.0±3.5(范围20.8~40.3)mm。左房内径与年龄、体表面积均呈正相关(rs=0.943,P<0.01;rs=0.952,P<0.01);与E/A峰比值呈负相关(rs=-0.714,P<0.01).男性左房内径大于女性,49岁以下有显著差异(14~19岁,P<0.05;20~49岁,P<0.01);50岁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宫内TORCH感染、严重结构畸形和其他严重异常的关系,了解其在评估胎儿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对135例妊娠早期(11~13+6周)NT≥2.5 mm且行产前诊断的单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胎儿染色体核型、TORCH-DNA/RNA、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随访胎儿超声筛查结构异常情况及妊娠结局。按NT厚度将其依次分为5组,2.5~2.9、3.0~3.4、3.5~4.4、≥4.5 mm为第1~4组,颈部水囊瘤为第5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几种常见染色体异常胎儿的NT值是否有差异。【结果】①135例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6例(26.7%);结构异常32例(23.7%),其中严重心脏畸形11例(8.1%),重型α地中海贫血7例(5.2%),未发现TORCH宫内感染。妊娠结局:随访率97%(131/135),产前诊断术后无自然流产及宫内感染,死胎3例,引产51例,活产77例。②五组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3%(4/39)、13.9%(5/36)、28%(7/25)、56%(14/25)及60%(6/10),严重心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0%(0/39)、5.6%(2/36)、8%(2/25)、20%(5/25)及20%(2/10),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7%(3/39)、19.4%(7/36)、24%(6/25)、44%(11/25)和50%(5/10),检出重型α地中海贫血例数分别为1例、4例、1例、1例和0例。五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及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1、P = 0.003及P = 0.014),而且发生率均随NT增厚而升高。③39例NT临界增厚组(即第一组)进行早孕期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后高风险17例,低风险22例,经产前诊断确诊后高风险组发现4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未发现染色体异常。统计学分析发现NT临界增厚组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 vs 0%,P = 0.029)。④检出的主要染色体异常包括21三体综合征11例、18三体综合征8例和Turner综合征7例,其NT值中位数值分别为4.0(2.6 ~ 8.0)mm、8.0(2.6 ~ 8.8)mm和12(6.0 ~ 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结论】 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严重心脏畸形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等多种异常有关。随着NT值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及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升高。在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异常胎儿中,其NT值厚度不同且呈增厚趋势。对NT增厚(NT≥3.0 mm)胎儿可直接行产前诊断;对NT临界增厚(2.5~3.0 mm)胎儿,建议行妊娠早期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后根据风险值决定是否行侵入性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区域为降压区(depressorareainventralsurfaceofmedullaoblongata,VSMd)。电刺激该区可见平均动脉血压(MAP)以16.99的斜率下降,最大百分数为26.82±8.93(P<0.01 。n=10).其下降率与刺激时间呈对数式关系。L-Glu微量注射后。在降压的同时心率(HR)减慢,分别为2.67±0.47kPa(P<0.01)和30.33±4.23min ̄(-1)(P<0.001,n=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降压和减心率反应减弱,分别为1.46±0.45kPa和5.6±4.8min ̄(-1)(P<0.01;n=5);双侧损毁肾交感神经,基础MAP下降,同时降压反应被削弱,为1.81±0.49kPa(P<0.01)但对减心率反应无影响(P>0.05,n=5)。  相似文献   

18.
张秀玲  杨文献 《医学争鸣》1997,18(4):330-332
目的:探讨P53蛋白高表达在食管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于1995年10月~12月在林县进行了病例对照调查,并收集了组织学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病例组(59例)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对照组(37例)食管粘膜活检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57.6%(34/59)的病例标本和16.2%(6/37)的对照标本存在有P53蛋白高表达,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因素为P53蛋白高表达、病前20年食酸菜史、病前10年食水果史和食管癌家族史,其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限(CI)分别为7.03(2.33~22.21)、2.98(1.10~8.20)、0.19(0.04~0.90)和2.51(0.99~6.44,P<0.05).男性、女性P53蛋白高表达的OR(95%CI)及合并OR(95%CI)分别为7.38(1.96~29.64)、8.17(0.77~203.36)和7.58(2.41~25.01),与分层前OR接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3蛋白高表达的OR(95%CI)为5.91(1.95~18.27).结论:结果提示P53蛋白高表达与食管癌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MP)已成为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病,有文献报道其占肺炎总数的10%~30%〔1〕,近年来有流行趋势。现将我院近3年来住院确诊的MP43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7例,女26例。年龄<1岁2例,1~3岁7例,~6岁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切口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1月。纳入有关腹腔镜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切口疝的RCT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肠损伤、肠梗阻、术后出血、血清肿、血肿、感染、皮肤坏死),住院时间,复发率。采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篇RCT文献(最终纳入1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RR= 0.18,95%CI:0.10 ~ 0.33,P < 0.0001)和术后感染率(RR = 0.24,95%CI:0.13 ~ 0.42,P< 0.00001),但不能减少术后肠梗阻发生率(RR= 1.02,95%CI:0.41 ~ 2.55,P = 0.96)、术后出血发生率(RR=1.88,95%CI:0.41 ~ 8.71,P= 0.42)、术后血肿发生率(RR=0.92,95%CI:0.55~1.56,P=0.77)、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RR=0.66,95%CI:0.26~ 1.66, P= 0.37),不能降低复发率(RR=1.20,95%CI:0.82~ 1.75,P= 0.35),且术中肠损伤发生率高于开放组(RR=3.95,95%CI:0.99~ 15.74,P= 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由于异质性较大,未进行合并分析。【结论】切口疝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比开放修补术,术中肠损伤发生率增高,不能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血肿发生率、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也不能降低复发率,但腔镜下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低。鉴于纳入研究的总体质量不同,应开展设计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的RCT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