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LPA_2在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致细胞凋亡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测最适缺氧时间:将PC12细胞分为6组,分别在三气培养箱中糖氧剥夺0、3、6、9、12、15 h。换高糖培养基普通培养箱中复氧24 h,MTT测细胞存活率;将PC12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OGD组)、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OGD+DMSO组)、缺血再灌注+LPA_2激动剂(Dodecylphosphate)组(OGD+激动剂组)、缺血再灌注+LPA_2抑制剂(H2L5186303)组(OGD+抑制剂组),缺氧最适时间后再复氧24 h,MTT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_2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处理12 h是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适时间;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组比较LPA_2表达水平降低;激动剂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LPA2表达水平增高,p-akt表达水平增高。结论升高LPA_2表达水平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LPA_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焦亡在糖氧剥夺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SH-SY5Y)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糖氧剥夺时间(0、3、6、12 h)处理SH-SY5Y细胞,然后进行再灌注24 h; 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染色试剂盒观察细胞膜破裂情况; 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天冬氨酰特异性半胱氨酰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共染检测细胞焦亡;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焦亡相关指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导致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Caspase-1、Pro-caspase-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Pro-IL-1β]的表达水平; 使用Caspase-1抑制剂(Belnacasan,VX-765)处理糖氧剥夺/再灌注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焦亡的影响。结果 糖氧剥夺再灌注处理呈时间依赖诱导SH-SY5Y细胞损伤,并诱导细胞焦亡,焦亡相关指标(NLRP 3,Caspase-1,IL-1β)表达水平升高。VX-765可减轻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的SH-SY5Y细胞焦亡,降低焦亡相关指标(Caspase-1,Pro-IL-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论 细胞焦亡在糖氧剥夺再灌注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RL3激动剂poly(I:C)-LMW预处理对原代皮质神经元Toll样受体3(TLR3)表达的影响,探讨TLR3在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大鼠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对细胞分别予以正常条件下培养(空白对照组);缺糖缺氧2h,复糖复氧24h(OGD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h(激动剂组);TRL3激动剂预处理12h后缺糖缺氧2h,复糖复氧24h(激动剂+OGD组)。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态,分别以Western blot法、RT-PCR法测定TLR3蛋白及TLR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激动剂及缺氧复氧处理方法均诱导原代皮质神经元TLR3、TLR3mRNA表达增强(P〈0.05);激动剂预处理后,与OGD组相比,激动剂+OGD组神经元细胞状态较好,数目较多(P〈0.05)。结论 TLR3参与缺糖缺氧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元的损伤过程,激动剂可减轻神经元缺糖缺氧后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离体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新生 SD大鼠前脑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糖氧剥离模型组、川芎嗪小剂量干预组、川芎嗪大剂量干预组。利用糖氧剥离 (OGD)建立星形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分别使用小剂量和大剂量川芎嗪干预后 ,再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 (NO2 - / NO3- )、乳酸脱氢酶 (L DH)浓度 ;四唑盐 (MTT)比色试验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活力 ;P6 5免疫组化检测胞核 NF- κB移位比例判断其活化程度。结果 川芎嗪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 ,NO分泌量、L DH漏出量和细胞活力下降均明显减少 (P<0 .0 1) ;P6 5胞核移位比例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川芎嗪对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 NF- κB活化 ,减少 NO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及Grasp65过表达干预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为研究对象,HT22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及Grasp65过表达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评估细胞凋亡;并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高尔基体的形态;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M130和GAAP蛋白的表达。结果氧糖剥夺再灌注可导致HT22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并可导致高尔基体形态的异常,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高尔基体逐渐发生碎裂,尤其以再灌注12 h和24 h最为明显;GM130、GAAP的表达水平在氧糖剥夺再灌注后出现下降,特别是在再灌注12 h、24 h后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rasp65后,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所致高尔基体碎裂出现减少(P0.05),碎裂程度减轻,同时GM130和GAAP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HT22细胞的存活率大大提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中,同样发生了高尔基体的碎裂;过表达Grasp65可以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所致的高尔基体碎裂,并可以减少HT2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M130和GA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h后,设再灌注2h、6h、12h、24h组,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SOD下降,血清SOD先升后降;脑组织NO浓度先降后升,血清NO浓度持续升高;脑组织及血清MDA浓度均先升后降;与缺血再灌注组比,干预组SOD下降幅度小(均P<0·01),NO、MDA浓度明显降低;干预组6h、12h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分别对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评分,对缺血区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行为学评分优于后者(P〈0.05),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炎症反应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β-七叶皂甙钠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含量,减轻梗死体积,减轻炎症反应,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予以糖氧剥夺12 h后正常培养,缺血后处理组经糖氧剥夺12 h后予以3个循环的正常培养(10 min)→糖氧剥夺(10 min),再正常培养12 h后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 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活化蛋白及磷酸化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NF-κB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oechst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磷酸化NF-κB/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 缺血后处理组磷酸化NF-κB/p65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NF-κB和Caspase-3的mRNA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这可能与NF-κB/p65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沙吉兰(Rasagiline)对β-淀粉样蛋白(Ap)诱导PCI2细胞损伤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β25-35(1μmol/L,10μmol/L,20μmol/L)作用于PCI2细胞48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使细胞存活率降低到64%的Aβ浓度20μmol/L。用不同浓度的雷沙吉兰(0.1μmol/L,1μmol/L,10μmol/L)预孵育PC12细胞1h,再加入20μmol/l,的Aβ共孵育48h,再测MTT活性,并用荧光染料丫啶橙和溴化乙啶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凋亡细胞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 Aβ在20μmol/L时使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至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μmol/L的雷沙吉兰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至8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20μmol/L,Aβ作用48h后,PC12细胞凋亡率达13%,1μmol/L的雷沙吉兰使20μmol/L。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下降到5%。结论 雷沙吉兰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β诱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信号转导机理。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先缺氧(95%N2/5%CO2)6h,然后重新给氧,观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和caspase-3的活性;用MTT法测存活率,caspase-3检测试剂盒测caspase-3活性。用p38拮抗剂SB203580孵育细胞2h,之后缺氧/再给氧,观察SB203580对细胞存活率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后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并使细胞存活率下降,SB203580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caspase-3的活性并使细胞死亡减少。结论:PC12细胞缺氧/再给氧后至少可以通过激活p38、caspase-3信号分子诱导PC12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20例)与非激素治疗对照组(22例),激素组给予地塞米松10mg/d,共7d。正常组选择健康体检者15例。采用ELSIA法检测两组患者伤后第1、2、7、14天血浆中TNF一仪、IL-1β含量。结果 在颅脑损伤第1、2天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第7、14天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1),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非激素组血浆TNF-α、IL-1β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TNF-α、IL-1β水平具有明显的延迟性,使损伤早期因TNF-α、IL-1β显著升高引起的有害作用未能消除,至恢复期又使TNF-α、IL-1β明显降低,其神经保护作用不能发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对糖氧剥离后大鼠皮层细胞培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原代混合培养大鼠皮层细胞,建立糖氧剥离的细胞损伤模型模拟细胞"缺血损伤",然后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含量;测定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西洛他唑组及依达拉奉组与糖氧剥离模型组比较,LDH、MDA漏出量显著减少(P均0.05),GSH-Px释放量明显升高(P均0.05),nNOS、i NOS的水平及NO的分泌量显著下降(P均0.05),细胞内cAMP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均0.05);西洛他唑与依达拉奉组比较,LDH、MDA漏出量及GSH-Px的释放量无差别,nNOS、i NOS和NO的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内cA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西洛他唑对培养大鼠皮层细胞在糖氧剥离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抗氧化、降低nNOS及i NOS的水平从而降低NO的分泌、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②缺血再灌注组;③人工合成B选择素治疗组(E-选择素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B选择素治疗组建立模型前5min从股静脉注入人工合成E-选择素10mg·kg^-1。在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和72h)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1β、TNF-α含量。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IL-1β、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E-选择素治疗组血浆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见缺血再灌注组额顶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神经细胞呈缺血性改变,应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后上述区域缺血性改变可明显减轻。结论:应用人工合成E-选择素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缺血性改变,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种药物对PC12细胞活力及酪氨酸羟化酶(TH)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给予5,10,20,50gm不同剂量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分别进行直接作用和保护作用处理24或48h(直接作用为直接给予不同剂量齐拉西酮,保护作用为直接作用后再进行12h的去血清损伤)。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H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分别处理24h后,两种药物在剂量为20μm时均可促进PC12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而且相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对细胞活力的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作用48h后,西酞普兰10μm组对PC12细胞活力具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西酞普兰20μm组对PC12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高于氟西汀20μm组(P〈0.05),而且氟西汀在作用48h后对细胞表现出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PC12细胞TH和pERK1/2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5μm到20μm逐渐升高,但是在药物浓度为50μm时表达下降,其中氟西汀50μm时TH和pERK1/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西酞普兰20μm组TH和pERK1/2的表达均高于氟西汀20μm组(P〈0.05)。结论中剂量的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种药物对PC12细胞活力都有促进作用,都可促进TH的表达,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ERK途径产生的;西酞普兰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氟西汀,而且高剂量的氟西汀表现出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马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1B(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致痼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戊四氮(PTZ)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致痫模型后,观察大鼠致痫过程中的行为学变化,分别于14、21、28和35d留取大鼠海马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检测海马组织中TLR-4、IL-1β、TNF-α和IL-10的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TLR-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致痫时间的延长,大鼠癫痫发作程度逐渐加重,但是致痈30d后癫痫发作程度有所减轻。随着癫痫发作的进展,海马组织中TI。R-4、IL-1β、TNF-1β和IL-10的蛋白含量逐渐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TLR-4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1)5或P〈0.01),而在35d有所下降。TLR-4的蛋白含量与IL-1β、TNF-α和IL-10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TOI.L样受体4表达增强及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的表达失衡在致痫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利莫那班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变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利莫那班小剂量组、利莫那班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予利莫那班干预,开始给药24周后将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痛阈、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分别洲定各组大鼠血清、脊髓及坐骨神经内IL-Iβ、TNF-α的浓度.结果 利莫邢班对DNP大鼠痛阈、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的lL-Iβ、TNF-α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利莫那班治疗24周后.与DPN模型组比较IL-l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利莫那班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人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168h组,每亚组5只动物。检测各组动物在EPO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评分和脑含水量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脑损伤后24~48hEPO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48~168h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在颅脑损伤后6~168hEPO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的含量在伤后24~168hEPO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EPO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黄素甲醚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缺氧处理后给予小同溶浓度大黄素甲醚下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PCI2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油镜观察PC12细胞核形态变化,测定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CR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氧24h后,大黄素甲醚干预后细胞核形态较清楚,偶有肿胀皱缩,少见颗粒样物质形成;大黄素甲醚干预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P〈0.05);大黄素甲醚显著增加上清液中SOD含量(P〈0.05)。缺氧12h后PCR结果分析显示,大黄素甲醚显著降低p38MAPK和Caspase-3mRNA表达量(P〈0.01)。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增强缺氧所致神经元抗损伤能力,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并且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自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h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1β、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