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441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多中心临床应用对比分析8排及16排移动CT的成像质量及性能特点、检查耗时、人工成本及辐射剂量值等。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应用8排移动CT行头部扫描90 059例次,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联合多家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应用16排移动CT行头部扫描10 969例次,分别采集患者头部扫描成像、检查时间、人工成本(人员累计耗时),以及辐射剂量值: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另外随机选择同期60例次64排大型CT检测值作为对比。 结果(1)成像分析:8排移动CT头部扫描90 059例次,其中急诊室82 843例次(91.99%)、ICU 7090例次(7.87%)、手术室126例次(0.14%)。16排移动CT头部扫描10 959例次,其中急诊室8601例次(78.41%)、ICU 879例次(8.01%)、手术室31例次(0.28%)、车/船/机载头部扫描1458例次(13.29%)。2组成像质量基本相同,与8排移动CT组相比较,16排移动CT安装有精密导轨控制扫描和减振器,扫描速度快,运动伪影少,具有平扫+增强、脑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CTP)等多种成像功能。(2)扫描时间与辐射剂量:16排、8排移动CT及64排大型CT的扫描时间、人工成本、辐射剂量(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6排移动CT成像质量优良,扫描速度快耗时少、人工成本低、辐射剂量低,具有平扫、增强及CTA、CTP多种成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将2组小鼠T10节段施以完全性脊髓钳夹伤,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前30 min、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10 d每天1次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损伤后14 d将BDA神经示踪剂注入小鼠皮层感觉运动区,示踪皮质脊髓束,组织切片复染GFAP标记损伤边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损伤区近段皮质脊髓束轴突退缩及再生情况。在术后当日及1、3、7、14、28 d,采用BMS(Basso mouse scale)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结果 损伤后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轴突出芽量化比值上升;神经轴缩球量化比值下降;传导束到损伤边缘距离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学评估表明槲皮素显著提高小鼠BMS评分(P0.01),第28天治疗组BM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槲皮素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出芽,减少回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移动式床旁CT(Portable Bedside CT,PBCT)-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 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用药组30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两组术前一天给予注射用血凝酶2U肌肉注射;术前30 min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术后注射用血凝酶2U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药3d.用药组术中应用注射用血凝酶4U+生理盐水10 ml局部喷洒.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视野清晰度、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并检测术前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并于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用药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率为70.0% (21/30),空白对照组手术视野有效改善例数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中手术出血量[(680.00±95.22) ml],少于空白对照组[(790.00±47.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患者术后PLT计数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局部喷洒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可改善手术术野清晰度,减少手术出血量;不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不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6.
正患者男,29岁,主因突发头痛8 h,加重伴意识不清6 h于2016年12月29日收入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入院前8 h突感剧烈头痛伴后颈部僵硬,发病过程中多次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尿失禁。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意识差呈进行性加重,随后转至我院急诊。既往有癫痫病史,具体发作情况不详,未服用任何药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5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患者中,选择出血量有手术指征(出血量24~90 mL)的35例患者行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手术.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改良的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系统状态.随访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转归. 结果 35例患者急诊入院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1.22±6.37)h,CT扫描平均时间为(19.00±13.11) min,手术平均时间为(108.49±26.61) min.血肿全部或近全部清除(清除率>90%)者32例(91.43%),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6.9%(77.9%~99.4%).术后GCS评分[0~15分(中位数14分)]和mRS评分[0~6分(中位数3分)]均较术前[GCS评分为3~15分(中位数9分);mRS评分为2~5分(中位数4分)]有明显的改善.随访6个月后57.1%(20/35)的患者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2例患者死亡. 结论 便携式头颅CT导航下锁孔微创血肿清除术不仅可减少手术损伤,而且可提高手术效率及血肿清除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便携式头颅CT能快速给予术前导航,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背景:原代细胞的转染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慢病毒转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各种干细胞基因修饰良好的转染方法。目的:验证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修饰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在含血清或无血清条件下按不同的MOI值分别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长期观察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将经修饰的细胞通过立体定向移植入大鼠纹状体内,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基因转染48h后,可见人骨髓基质细胞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无血清条件下的转染效率高于含血清条件下的转染效率,转染成功的细胞在体外持续培养2个月以上未见明显的荧光消减。转染后的细胞可在大鼠纹状体存活并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2个月以上。提示慢病毒是一种高效的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的载体,慢病毒载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可以作为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示踪标志用于体内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岩斜区脑膜瘤的定义还存有争议。1980年,Yasargil提出岩骨斜坡脑膜瘤这一概念。目前,普遍认为岩斜区脑膜瘤是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CNⅤ-Ⅷ脑神经出颅处内侧岩骨的脑膜瘤,也包括起源于岩尖、Meckel腔和后床突来源的脑膜瘤。然而,下斜坡区域的脑膜瘤通常归属于枕骨大孔腹侧型脑膜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及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多数患者早期仅表现为间断性头痛等颅高压症状。当患者有复视、面部麻木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时,肿瘤往往体积巨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完全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的学习曲线,为更好开展这类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自初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连续完成的、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4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每15例作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分为初期组、中期组和成熟组。比较各阶段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上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随访6个月,成熟组比初期组和中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而肿瘤全切率明显提高(P〈0.05);初期组和中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后视力、视野及内分泌障碍均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在30例左右,学习曲线上升期需要提高微创及镜下技巧,保证手术质量,之后进入平台期,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