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现代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国外已成为药物制剂领域一新的研究方向和市场走向。本文就有机药物递送系统、无机药物递送系统以及生物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是人体中重要的循环细胞之一,参与体内凝血、止血、修复血管损伤、形成血栓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血小板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新型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并能够显著提高传统药物递送系统的体内循环时间、生物相容性和靶向递送效率。在血小板特殊生理功能的介导下,血小板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可用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重点介绍了现有的血小板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特点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以期为新型血小板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以及更广泛的疾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化疗为其常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由于毒副作用大、缺乏靶向性等问题导致疗效不佳.超声触发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无创的药物递送技术,其利用药物载体对超声波的响应,实现药物在肿瘤组织特异性释放,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触发药物递送系统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可增强药物体内稳定性、控制药物释放等提高药物治疗特异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近年来,药物智能控释技术已取得重大进展,新兴治疗药物(如生物制剂)、给药方式需求(如口服的延长药物释放微型装置和可注射特殊医用材料)及保护敏感药物分子的先进载药系统等可有效提升疾病防治水平.基于纳米囊泡、病原体仿生载体和工程化改造细胞(如特异性靶向、延长循环时间和免疫逃逸)的可控释放载药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药物输送系统设计的指导性原则及其控释机制,系统阐述了注射性药物递送系统、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及生物源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前沿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多种药物被研究证实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然而其临床应用受到血脑屏障这一解剖结构的限制。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被证明可保证药物在递送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同时,研究发现聚焦超声联合微泡技术能够安全、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并递送药物。这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跨血脑屏障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鼻腔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非侵入式给药途径,具有无首过效应、快速起效、脑靶向等优势,是注射给药的一种可行替代途径,亦是中枢神经系统潜在的给药途径。但鼻腔生理环境复杂,且鼻腔药物递送系统为“药械合一”类制剂,药物经鼻递送效率受药物、制剂、装置及鼻腔生理等多因素影响。通过改变药物理化性质、制剂中添加酶抑制剂或吸收促进剂、设计新型药物载体等策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膜渗透性和鼻腔滞留时间,可以提高鼻腔药物递送效率。本文对鼻腔药物递送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鼻腔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RNA干扰(RNAi)是一种控制靶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异性调控机制。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RNAi技术的应用对多种疾病治疗有巨大的前景,其瓶颈在于如何将基于RNAi的药物有效递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常用的载体递送系统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研究载体递送系统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有脱靶效应、递送方式、免疫反应诱导及剂量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够解决,将大大增加RNAi成为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将药物、蛋白或基因高效且安全地递送到治疗部位一直是药学研究的热点。无机纳米材料以其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高的药物负载能力成为了药物递送系统的理想材料。本文从已报道的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入手,对常用的无机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材料、二氧化硅纳米粒、钙纳米材料、金纳米粒、磁性纳米粒、上转换纳米粒和量子点在药物递送和临床转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无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新药研发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无机纳米材料进入临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质谱成像(MSI)作为一种无标记的分子成像技术,弥补了传统液质联用等分析技术空间分辨能力的不足,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代谢物、脂质、多肽及蛋白质的组织分布研究。随着MSI技术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该技术在精确定位药物组织分布、可视化药物代谢过程、追踪药物递送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为药物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多种常见MSI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关键参数、技术优势与不足,重点综述了近年来MSI技术在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药物组织分布研究、药物递送、中药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以期拓展MS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推动药物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10.
核酸类药物是在基因水平上发挥作用的RNA或DNA。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核酸适配体、反义寡核苷酸、信使RNA、微RNA、小干扰RNA、小激活RNA等。核酸类药物临床应用面临稳定性差、靶向性弱、难以跨越体内屏障等难题。通过核酸化学结构修饰可以提高部分核酸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靶向性,提高递送效率,同时降低药物的免疫原性;应用核酸类药物载体可以帮助药物到达病灶,有助于核酸类药物实现更高效的内体逃逸,促进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递送载体有病毒载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蛋白载体、外泌体等。目前,单独的修饰或递送载体尚不足以克服众多障碍,将核酸化学结构修饰与药物递送系统相结合有望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者技术难度和临床转化成本也随之增加。针对更加简单实用、低毒高效、精准递送核酸药物载体和核酸化学结构修饰的研发将成为核酸药物研发的热点方向。本文综述了核酸类药物的修饰和递送研究进展,讨论了提高核酸类药物递送效率的对策,以期为核酸类药物的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载体为基础,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低免疫原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本文从哺乳动物细胞、内源性蛋白及病原体等热门研究领域着手,综述了仿生型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粒子,近年来将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MSNs的制备、安全性、载药行为、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年轻化以及空气污染严重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手段中,临床干预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然而,全身用药存在不良反应多及全身副作用大等弊端。近年来,呼吸道吸入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为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手段带来了新的变革,局部递送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等特点,对控制气道疾病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业已成为当下研究及推广的热点方向。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呼吸道吸入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轨迹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在用药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的靶向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机体的生理特征以及肿瘤的异质性,递送系统从给药到靶点发挥作用需要克服多重生理及病理屏障,包括血液、肿瘤组织、细胞和胞内转运等屏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为克服药物递送屏障提出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为设计克服肿瘤生理病理屏障的递送系统、实现对药物的有效递送和肿瘤的高效安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存在药物溶解度低、无肝脏特异性及易产生不良反应等问题。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大量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及靶向治疗策略被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载体及修饰配体类型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主动靶向策略,为设计安全高效的肝纤维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肝纤维化的高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一线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存在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强等缺点,将药物与递送系统相结合,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到达感染部位,是提高传统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良好策略。合成及仿生载体极大地促进了抗真菌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发展。合成载体递药系统如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微球等,能改善抗真菌药物的理化性质、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提高靶向性和降低毒副作用;细胞膜仿生载体递药系统如巨噬细胞膜、红细胞膜包裹递药系统等,保留了体细胞的膜结构,用来包载抗真菌药物能赋予其各种生物功能和特异靶向性,表现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低的毒性。本文就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递送系统在治疗IFI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了新型仿生载体在抗真菌药物递送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以天然微粒为载体,将细胞、细胞外囊泡或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膜涂覆在药物表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系统。细胞和细胞外囊泡是内源性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和低毒性。鉴于其宿主特性,它们还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此外,以细胞/细胞外囊泡为载体来递送化学、基因等药物能够改善其水溶性差、毒性大等问题从而改善药效。针对中药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该递送系统的发展为其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从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着手,主要从其生理学功能和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优势两方面综述了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水溶性极低及毒副作用严重已成为其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同时,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提高,单一的药物治疗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联合用药,即同时给≥2种药物以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首要选择。不仅可产生协同作用,也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加强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药物共递送系统,依靠药物载体将两种药物同时递送到肿瘤组织或细胞中,不仅可克服药物水溶性低的缺点、大大提高药物的细胞摄取,且抗肿瘤效果较单一药物递送系统用药为优。同时,随着基因治疗的快速发展,药物与基因的共递送系统也成为当代药学及材料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就药物与药物、药物与基因共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抗肿瘤活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限制药物从血液向脑内转运,从而为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的系统递送设置了障碍,98%以上的小分子以及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渗透入脑.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载体,携带药物跨过BBB的策略被广泛研究.本文中作者对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及其跨细胞膜转运可...  相似文献   

20.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限制药物从血液向脑内转运,从而为神经系统治疗药物的系统递送设置了障碍,98%以上的小分子以及100%的大分子药物难以渗透入脑。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采用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载体,携带药物跨过BBB的策略被广泛研究。本文中作者对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及其跨细胞膜转运可能存在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脑靶向药物纳米递释系统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及脑组织恶性肿瘤等重大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