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4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研究厚朴总酚固体分散体不同制备方法之间的差异。分别使用热熔挤出法、溶剂蒸发法、熔融冷却法制备厚朴总酚Plastone S-630及HPC 2种辅料固体分散体。采用DSC,X-射线衍射评价所制备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分散状态;通过FT-IR分析药物与辅料之间可能存在的连接方式;最后通过加速稳定性-溶出试验比较3种工艺的稳定性差异。DSC及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3种工艺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均能以无定形态存在;FT-IR结果也无法区别3种工艺间的差异;加速稳定性-溶出试验表明HPC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稳定性明显优于Plastone S-630,同种辅料间热熔挤出技术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稳定性要好于其他2种工艺。  相似文献   
2.
马钱子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子有较明显的药效,在临床及民间多有应用,但因马钱子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其临床应用的毒副反应报道也多,限制了马钱子的广泛使用.马钱子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疗效肯定,是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中药.文章回顾和分析了近年来研究有毒中药马钱子的文献,总结并归纳马钱子在化学成分、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减毒增效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进行中药毒性,特别是马钱子的毒性研究提供相关的依据,并针对马钱子减毒增效的机制为马钱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CE-DAD) 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采收期和种属的罗布麻叶中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模式,以45 mmol·L-1硼砂缓冲液(pH 9.2)为电泳介质,未涂渍标准熔融石英毛细管(64.5 cm×75 μm, 有效长度56 cm)为分离通道,分离电压为25 kV,检测波长为206 nm,毛细管温度为25 ℃,压力进样为5 000 Pa,5 s。结果 4种黄酮的峰面积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 ;加样回收率为95.34%~102.65%。结论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较好, 可用于罗布麻叶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小儿消食颗粒促消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儿消食颗粒的促进消化作用及最大耐受量。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进行小肠运动实验,设置阴性对照组、复方地芬诺酯模型对照组和受试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2,4 g.kg-1);采用SD大鼠设置阴性对照组和受试物低、中、高剂量组,进行体重、体重增重、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试验以及消化酶的测定试验,受试物连续ig 30 d;最大耐受量试验观察药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小儿消食颗粒对复方地芬诺酯负荷小鼠的小肠运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大鼠体重及食物利用率,还能明显提高大鼠胃蛋白酶活性并增加胃蛋白酶排出量;小儿消食颗粒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儿童1日用量的54倍(56 g.kg-1)。结论:小儿消食颗粒有明显促进消化的作用,且常用剂量口服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β-环糊精包合对穴贴定喘膏中细辛和辛夷挥发油的透皮吸收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1、2、4倍量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采用Franz扩散装置,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成分,考察不同比例的β-环糊精包合对透皮吸收的影响,并采用加速试验法来考察包合后挥发油的初步稳定性。结果 1:1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累积透过率优于其他比例的β-环糊精包合物,且在规定期限下稳定。结论挥发油用1:1的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透皮累积透过率较高,且在规定期限下稳定。  相似文献   
6.
文章追溯了中药炮制反制与反佐制炮制方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沿革,根据文献记载对反制和反佐制法进行辨析,结合具体方剂实例,探讨了反制与反佐制的本义和实质,并针对中药炮制反制与反佐制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研活动与实验教学相融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旨在将科研活动贯穿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通过有效的科技活动对其创新性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查阅、综述及分析近年来中药微丸在辅料筛选、处方优化、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性质是影响微丸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赋形剂和表面改性技术,优化工艺可制备良好的中药微丸。添加成丸促进剂及浸膏粉体改性技术在中药微丸的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摘要]介绍药物肠代谢研究方法以及中药肠代谢的研究进展。小肠在药物的首关代谢中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的方法学也在不断改进,主要有体外法和在体法。体外法中重点介绍了肠微粒体法、完整组织系统法、Caco 2细胞模型法及肠组织切片法,从肠道内的Ⅰ相、Ⅱ相代谢酶对中药的作用提出肠道代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塞脉制剂对过氧化氢(H2O2)作用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组,通塞脉高剂量组(5mg/mL),通塞脉中剂量组(0.5mg/mL),通塞脉低剂量组(0.05mg/mL)。200μmol/L过氧化氢被加入作为刺激物孵化4h后,再加入终浓度5、0.5、0.05mg/mL的药物,继续培养24h,用MTT法测定并计算药物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率;取各组细胞上清液,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方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及钙离子含量(Ca2+)。结果通塞脉制剂(5、0.5、0.05mg/mL)对过氧化氢致PC12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过氧化氢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SOD抑制率降低(P0.05~0.01),MDA,LDH,NO含量与Ca2+含量增加(P0.05~0.01)。而各给药组能提高SOD活性及抑制率,降低LDH,MDA,NO以及Ca2+含量,与过氧化氢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通塞脉制剂对PC12细胞损伤有显著性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钙超载,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