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研究总结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经导管介入治疗的173例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年龄11个月~3岁,其中男性81例,女性92例。173例患儿中有168例成功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封堵即刻成功率为97.1%。通过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发现1例患儿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患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儿出现新发的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和8例残余分流(宽1~2 mm)。结论针对性术前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的手术由于患儿疾病的病理、生理等特点,以及手术中体外循环转流等因素,形成围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低体重婴幼儿由于发育迟缓,体重较正常婴幼儿明显减轻,机体各项机能均相对较差,与本身心脏疾病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故手术的风险性大大增加.手术后早期ICU内的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是患儿顺利恢复的必要保障.然而,手术前普通病区内的术前准备护理及手术后转入普通病区内的延续性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1岁3个月以内先心病患儿26例,现将该组患儿围术期普通病区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1 7例儿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疗效。方法  1~ 1 2岁 1 7例儿童试行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结果 1 7例患儿均较好耐受手术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有利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3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静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力;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氧化亚氮吸入。结果:惠儿术前肺动脉压(68.33±17.1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天肺动脉压(38.15±19.37)mmHg。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全组死亡9例,129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行切除术的7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显示其肿瘤全部切除。3例术前单侧视力丧失患者术后视力无改善;1例左眼光感患者术后左眼20cm手动;其余3例患者视力、视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围术期神经功能特点及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50例CCHD新生儿的围手术期资料,利用头颅超声、头颅CT/MRI、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术前和术后神经系统评估,任何一项有阳性意义即判定为神经发育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CHD患儿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术前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正常组28例(56.0%),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入院年龄、胎龄、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是否早产、是否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呼吸机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无新发异常组28例(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OR=1.537,95%CI:1.170~2.018,P<0.01)和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OR=1.172,95%CI:1.031~1.333,P<0.05)是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4.95 mmol/L,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4.3%;术后ICU住院时间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8.0 d,诊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6.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917,诊断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64.3%。 结论 CCHD患儿围术期神经发育不良风险较高,部分患儿术前已存在异常。术后24 h乳酸峰值和术后ICU住院时间是术后神经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降低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方法:27例9月~6岁患儿在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行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术前给予吸氧、血液稀释治疗,术后注意维持循环稳定、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治疗,加强呼吸道及营养管理.结果:治愈20例,死亡7例,其中1例死于术中低心排综合症,3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症,1例死于呼吸系统衰竭,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患儿手术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在术前的情绪、术中生理状态及术后复苏阶段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对婴幼儿围手术期护理是否合理、细致、完善,直接影响手术成功和预后。我院中心手术室1999年3月~26月对24例婴幼儿患者进行了围术期整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儿中,年龄最大3岁,最小3d,体重最重Zlkg,最轻3kg,其中全麻插管8例,基础麻醉16例。2护理评估术前id责任护士到病房访视患儿。其内容为:①向其家长简单询问病史及对手术的认识及有何顾虑,对术前及术后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②查阅各种术前生化检查、既往病史、家族史及术前讨论记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80例30月龄以下、10 kg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术前纠正心功能不全、降肺动脉压、控制肺部感染;手术矫治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机辅助呼吸等重症监护治疗。结果:全组死亡5例,75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93.7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帮助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舌根囊肿诊断、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舌根囊肿而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婴幼儿患者病历资料,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三方面,全麻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术后对症治疗。结果 38例患儿舌根囊肿全部切除。其中3例因呼吸困难,术前即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插管,术后带管转入ICU病房后顺利拔管出院;5例因合并严重喉软骨软化或其他疾病,术后带管转入ICU病房后顺利拔管出院;余30例术后拔管返回耳鼻喉病房。38例中2例出现麻醉插管困难,紧急予囊肿穿刺减张后顺利插管。全部患儿术后行电子喉镜复查,随诊8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电子喉镜及颈部B超检查可准确诊断舌根囊肿,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舌根囊肿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等显著优点。舌根囊肿的婴幼儿患者麻醉风险较高,必要时需先行囊肿穿刺减张后实行麻醉;新生儿且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为避免术后呼吸困难可带管转入ICU病房。舌根囊肿术后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避免术后呼吸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生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23例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全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缩窄矫治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所有患儿延迟关胸。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随访2~27个月,无再次手术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92.7±43.4) min,体外循环时间(132.4±26.4)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3±18.4) min。ICU停留时间(185.3±56.4)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42.4±24.5) h,延迟关胸时间(36.3±18.6) h,术后住院时间(15.3±4.6) d。术后并发症12例,包括术后出血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迟发主动脉再缩窄1例。结论:对于病情严重的新生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行一期手术矫治安全有效。充分游离主动脉弓部和个体化的主动脉成形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内置纽扣(endo-button)系统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利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应用endo-button系统治疗3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对患者进行Lysholm、Tegner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术前平均为(51.8±3.7)、(2.4±0.21)和(63.6±5.2)分,术后提高到(90.3±2.3)、(6.7±0.16)和(95.6±3.4)分;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患者术前平均为(56.7±3.5)、(2.8±0.24)和(67.2±6.1)分,术后提高到(93.1±3.2)、(6.9±0.22)和(96.9±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3、6、12个月X线照片及 MRI复查均未见关节间隙变窄,无骨隧道扩大、ACL髁间窝撞击及挤压螺钉松脱.结论:关节镜下应用endo-button系统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能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与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RP)治疗高危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H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预防控制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将53例年龄≥75岁且合并内科性疾病又需要手术治疗的BHP患者随机分入PVP组(25例)及PRP组(28例),记录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膀胱出口梗阻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出血量PVP组少于P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VP组均短于PRP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数据,其中PVP组21例,PRP组23例。术后3月两组组间在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IPSS、Qmax、残余尿、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发生2例并发症,PRP组发生4例并发症。结论 PVP和PRP治疗高危高龄患者BPH,在良好控制内科合并症的情况下都安全有效。对于前列腺体积大的重度BPH患者,建议首选PRP。而手术风险高者,可选择P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和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44例复杂CHD患儿在DHCA下实施了心脏畸形矫治术,年龄8-150(67.54±46.65)天,体重1.13-5(3.87±1.17)kg。停循环过程中维持鼻咽温18℃-20℃,肛温18℃-21℃,DHCA时间5-60(30.5±12.2)m in。结果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总死亡率18.2%;2例(4.5%)因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其余病例未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1-12(7.7±6.5)h,呼吸机辅助时间9-123(61.1±9.3)h,ICU时间41-260(83.5±36.4)h,住院天数13-66(27.3±12.6)天;术后腹膜透析10例(22.7%),出院时复查肾功均正常;术后前三天引流25.9-85.7(58.9±24.4)m l/kg,围术期红细胞用量0-1.2(0.64±0.40)U/kg。结论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复杂心脏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仍然是有效和实用的脑保护措施。随着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将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5.
杨婷  刘小颖  吴新民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3):1597-1601
目的 调查行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6-8月于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5~10 d访视,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嘱患者填写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depression scale,HADS).结果 术前分别有23%,20%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术后分别为17%、16%.与术前焦虑相关因素为合并抑郁(P<0.01)及中等(P<0.05)或高等(P<0.05)教育程度;与术前抑郁相关因素为合并焦虑(P<0.01);与术后焦虑相关因素为术前焦虑(P<0.01),术后合并抑郁(P<0.01)及低或中等教育程度(P<0.05);与术后抑郁相关因素为女性(P<0.05)、术前抑郁(P<0.01)、术后合并焦虑(P<0.05)及术后咽部不适感(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可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两种负性情绪之间有明显相互影响,教育程度、性别和术后咽部不适感也可分别对围术期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全程管理模式在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9年3-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围手术期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的139例高龄手术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4月骨科收治的143例高龄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术前多学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简称杂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肺动脉瓣狭窄婴幼儿,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0.7~42(14.8±15.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肌部室间隔缺损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三尖瓣反流5例,均在TEE引导下接受杂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呼吸机辅助 0.5~41(6.8±12.3) h。监护室停留时间2~85(31.1±22.8) h,住院时间6~20(11.4±5.1) d。术后肺动脉跨瓣压差降至16~45(31.1±9.8) mmH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 。全组无住院死亡,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在TEE引导下行杂交手术治疗婴幼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股外侧皮神经麻痹(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palsy,LFCNP)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FCNP分为LFCNP组(8例)和非LFCNP组(246例),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麻醉方法、围术期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将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结果LFCNP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大于非LFCN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LFC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分级、术前并发症(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麻醉方法、输注液量、尿量、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和手术时间>2 h是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结论BMI>28和手术时间>2 h是沙滩椅体位下行肩关节手术后发生LFCN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输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62例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下行二尖瓣置换患者纳入本前瞻、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患者于术前随机分配到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乌司他丁组患者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5 000U/kg,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围术期凝血功能参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心肌血清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检测肌酐,乳酸;记录术后24 h内引流量、输血量、拔管时间、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与术前比较,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PT、INR和aPTT显著延长,血清中D-二聚体、CK-MB、cTnI、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上升,但是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乌司他丁组患者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42.6 h vs 50.2 h,P=0.02)。结论体外循环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不能降低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