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21例为全髋关节置换,18例为全膝关节置换。研究两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生化指标TP、ALB降低;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TP、ALB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B增高、A/G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和CRP在术前和出院时变化不大(P>0.05)。疼痛、功能、下肢畸形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状态、屈膝畸形、稳定性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1、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皮肤坏死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栓塞1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80岁以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外周血染色体、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AZF基因微缺失发生情况。方法:对1例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及父母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9个实验用序列标签位点(STS),分别是:sY84、sY86、sY127、sY129、sY134、sY254、sY255、sY242、sY152,同时检测SRY基因,并以X/Y连锁锌指蛋白基因(ZFX/ZFY)为内对照进行多重PCR筛查AZF微缺失。结果:患者核型为46,XY/47,XXY/48,XXYY/49,XXXXY,其中48,XXYY占56%;47,XXY占30%;46,XY占12%;49,XXXXY占2%,患者父母核型正常;患者及父母SRY基因检测与染色体性别一致,患者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缺失位点为sY86和sY127,缺失类型为AZFa+AZFb缺失。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重要的遗传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8+781C/T位点与它的受体CXCR1+2608G/C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和97例健康对照者的IL-8+781C/T位点和它的受体CXCR1+260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χ2检验分析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IL-8+781C/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0%,15.4%和2.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4%和1.0%。2组间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同时C、T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CXCR1+2608G/C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3%,15.4%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4%,20.6%和0。2组间GG、GC、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同时G、C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 IL-8+781C/T位点和CXCR1+2608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无菌坏死是一种骨质血液供应受阻所导致的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姑息性手术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该技术迅速被应用于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治疗中。本文就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病因、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工程学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预后评价的有效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间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比较CTP分级、MELD评分、Okuda分期、BCLC分级、CS分期和Tokyo评分对TACE治疗后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的差异。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kuda分期各期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vsⅡP=0.013,ⅡvsⅢP〈0.001);BCLC分级B级与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S分期Ⅱ期同Ⅲ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Okuda分期(P=0.039)、BCLC分级(P=0.022)有统计学意义。BCLC分级同时具有最小的-2Ln(L)、AIC、SBC值,分别为205.419、209.419、212.586。结论 BCLC分级对TACE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能有助于选择适宜行TACE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近期疗效.方法 对20例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以组织胶(α-氰基丙烯酸,TH胶)为主要栓塞材料的PTVE治疗,观察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的改变,以及侧枝静脉栓塞前后脾静脉压力.结果 (1)在平均8.3个月的随诊期内,患者再出血率为15%,无死亡病例.(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3)PTVE治疗前,未经脾切除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者脾静脉压力显著高于接受过手术治疗者,PTVE治疗后2组患者的脾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PTVE可能对肝硬化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症,甚至并发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5年33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GI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及活检确诊率为44.4%。免疫分型以B细胞为主(90.9%)。全组患者有30例经手术治疗,2例仅行Hp根除术,1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术后:单纯手术者21例,2年及以上生存者19例(90.5%);手术加化疗者9例,2年及以上生存者6例(66.7%)。在1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有2例胃MALT淋巴瘤行抗Hp治疗,肿瘤消退或缩小;9例行手术切除,术后未复发。结论PGIML早期诊断较困难,可采取多种诊断手段综合诊断,手术治疗作用尚未肯定,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其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药物对其失去功击性.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来检出的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20例菌株由医院常规送检标本中检出,其中18例临床诊断为院内感染,202例为院外感染.1例男患者45岁,直肠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院现有药敏试剂皆为耐药,首先经注射美国产Tienan治疗,症状有所改善,两周后,病情恶化死亡.1.2 实验室资料 220例送检标本中,痰108例,尿61例,前列腺液17例,血8例,穿刺液19例,血分泌物7例.将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按种、分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β-内酰胺类、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小环内脂类各选1~2份作试验,即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丁氨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