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促发因素、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9例发生ATLS的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各项生化指标.ATLS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并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用别嘌呤醇、碱化尿液、水化疗法和利尿后,7例(77.8%)短期内血液生化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AL并发ATLS多发生在化疗早期,早期诊断及时给予别嘌呤醇,碱化尿液、水化疗法和利尿是防治ATLS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6例化疗发生ATLS的ALL患者进行各项生化指标分析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ATLS患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用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后,所有病例短期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别嘌呤醇及静脉碱化利尿是治疗ALTS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化疗后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临床特征、促发因素、高危因素及诊断防治的经验教训。方法:对AL在常规化疗前和化疗中常规进行各项血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项目和不同程度的血生化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以及肾功能异常。9例发生了ATLS,其中1例死于急性肾衰,5例死于高血钾所致的心律失常。3例经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病情好转。结论:早期诊断、及时给予羟基脲及别嘌呤醇和碱化尿液可防治ATLS。  相似文献   

4.
张燕  曾小菁  沈如刚  何玲  黄懿  王季石 《重庆医学》2013,42(20):2403-2405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ATLS的临床资料。结果 ATLS易发生在肿瘤负荷高、对化疗敏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常发生于肿瘤化疗后,亦有自发性ATLS发生,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用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碱化尿液、水化,必要时血液透析治疗,15例患者获得较好疗效,1例未治死亡。结论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需注意ATLS的防治,及时诊治,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SCLS)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以利于早期的预防和有效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及国内外文献共50例小细胞肺癌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ATLS常发生于化、放疗早期,多数在化疗后1~7天,也有报道11天后发生,典型表现为三高一低(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磷酸血症和低钙血症)及肾功能衰竭.结论 ATLS经积极治疗有效率为65.57%.治疗无效死亡者占34.3%.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其潜在的致命的并发症,以便采取适当的检测措施和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发生是细胞内容物快速释放入血流并增加到危及生命的浓度的后果。该综合征以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酸盐血症和低钙血症为特征,上述代谢改变可导致危险并发症,甚至猝死。ATLS常见于肿瘤巨大、增殖比率高且对抗癌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其中包括高度恶性淋巴瘤、白细胞数增高的白血病,偶或见于实体瘤。ATLS常于诱导化疗后1~5 d内发生。作者报告一例维吾尔族儿童,患弥漫性恶性淋巴瘤(B大无裂细胞性),在诱导化疗后次日晨发生ATLS。结合抢救体会对ATLS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病人化疗后因肿瘤细胞大量溶解而发生的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称为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ATLS为肿瘤内科急症之一,其死亡率高,国内甚少报道。现将我们几年来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发生的6例ATL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肿瘤溶解综合症(ALTS)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分析218例初发血液及淋巴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特点。结果在化疗前评估危险因素、做好宣教和心理支持,化疗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及实验参数的变化,预防重度ATLS的发生。结论前瞻性的评估病情.密切监测病情及生化指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防止重度ATLS的发生,同时重视宣教、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获得最优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缓解化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收集76例年龄≥60岁 AML 患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强化疗(n =39)及姑息治疗(n =37)的临床疗效。结果行强化疗和行姑息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核型和治疗方案的不同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对预后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未接受化疗、高危核型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但高危核型的患者,行强化疗与姑息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0)。结论强化疗可以改善老年 AML 患者的预后,延长中位生存期,但对于高危核型的患者,使用强化疗未得到更好的获益。  相似文献   

10.
梁永生  李福山 《河北医学》2001,7(9):794-79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对白血病患者预后的评价。方法:用对比法将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年青组及高危年龄组进行对照。结果:化疗前年青组血清及骨髓的SOD均高于高危年龄组(P<0.05)。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化疗前越高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1.
朱丽丹  孔佩艳  刘红  李杰平  赵艳 《重庆医学》2011,40(36):3703-3704,370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长期存活5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可能影响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结果 5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5年以上长期存活者中,29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其中27例第一疗程诱导化疗即达完全缓解(CR),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2例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1例第一疗程CR,1例第二疗程CR;2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8例第一疗程CR,3例第二疗程CR,其中6例行allo-HSCT,1例行auto-HSCT。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应用阿糖胞苷、甲氨蝶呤(MTX)及地塞米松三联鞘内注射治疗后缓解。结论儿童白血病类型、发病年龄、发病时白细胞总数、第一疗程CR等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儿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对难治性白血病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细菌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细茵合并深部真菌的易感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43例AL患者住院化疗后细菌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20例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23例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BS)并最终导致死亡.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计数(ASC)降低、未完全缓解(CR)是细茵合并深部真茼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结论 抗生素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合理应用,可显著改善A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初发急性白血病难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初发急性白血病(AL)难治的相关因素,提高初发AL的早期完全缓解(CR)率。方法:对初发难治AL患从FAB分型、外周血常规、骨髓白血病细胞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35例初发AL中36例经2个疗程化疗未达CR,难治率为26.7%。从FAB分型来看,M4和M5转化为难治性AL比率较高,分别为47.1%、41.6%。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对疗效的影响较大,而血红蛋白、血小板和骨髓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在难治组和非难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性。第1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难治组显高于非难治组,而33.3%患诱导缓解的化疗剂量低于标准剂量。结论:M4和M5型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增高以及化疗剂量不足是造成初发AL难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中心静脉导管(areas under the curve,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取急性白血病患儿184例,根据诱导化疗期(置管后15 d)导管部位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分为血栓组(38例)与无血栓组(146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areas under the curve,ROC)曲线评价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预测价值。 结果 2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疾病危险度、置管静脉、置管时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 (D 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置管后15 d WBC、PLT、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置管位置、合并导管相关感染、使用止血药物、置管后15 d 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右侧置管、合并导管相关感染、使用止血药物、置管后15 d D-D水平过高是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预测AUC为0.917,95%CI:0.866~0.954,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4.44%。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期PICC相关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构建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预测价值可靠,有利于降低PICC相关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PICC-DVT)及影响因素。方法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按有无PICC-DVT分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并分析PICC-DVT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疾病类型、疾病状态、疾病预后、感染、置管长度、化疗及置管后1月内使用止血药的关系。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6例(21.8%)患者出现PICC-DVT,未发生肺梗塞。PICCDVT患者均未拔管,予药物抗凝治疗后血栓均溶解。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高于非高危者,为8/8例比2/28例(χ~2=11.5,P=0.001),血栓组及非血栓组两组间置管时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凝血功能、急性白血病类型、疾病完全缓解(CR)/疾病复发(RR)/初发、PICC前后1月内有无肺部感染/化疗/使用止血药、及置管长度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文发现急性白血病预后为高危者PICC-DVT发生率相对更高。虽然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DVT发生率高,但无致命性肺栓塞发生,在留管状态下积极抗凝治疗可安全有效消除血栓。此外,血液肿瘤患者PICC-DVT发生可能与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疾病状态、化疗及使用止血药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 1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1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病人,在诱导治疗获得第一次缓解后(CR1)分为自体PBSCT组和继续常规化疗组对照研究。结果 自体移植组中5例CR1的AML,2年以上无病生存率(DFS)为80%;6例CR1的ALL,2年以上DFS为60%,而且自体移植后存活的病人均无生活质量问题。采用常规化疗的病人,5例CR1的AML,2年以上DFS仅为40%;6例CR1的ALL,2年以上DFS为40%,提示自体移植疗效好于常规化疗。结论 对于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中危和低危急性白血病病人,若无HLA相合供体,应首选自体PBSCT作为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笔者认为共患病因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并发症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共患病积分系统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共患病因素,以判断其与化疗严重并发症的关系,同时比较哪种积分系统更适合用于判断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2014年期间66例年龄≥40岁的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使用查尔森共患病积分(CCI)或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共患病积分(HCT-CI)评估患者的共患病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以及Spearman方法来判断关联性,同时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判断相对危险度。 结果 共患病高积分组[(CCI≥4,29例)或(HCT-CI≥3,22例)]中的患者出现化疗后严重感染的风险高于共患病低积分组[(CCI<4,10例)或(HCT-CI<3,17例)]中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共患病积分与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关联。多因素分析提示,高CCI积分(≥4)仍是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385,95%CI:1.134~16.924,P<0.05),高HCT-CI积分(≥3)却与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不具有相关性,而在HCT-CI组中年龄≥60岁是化疗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597,95%CI:1.002~21.146,P<0.05)。 结论 高CCI或HCT-CI积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能容易在化疗后出现严重的感染,多因素分析提示,CCI积分系统更适合用于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共患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 细胞略升高(P>0.05)。化疗后12例取得完全缓解,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低于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