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1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岁。均以腹痛、便血等胃肠道为首发和突出表现,分别于起病后1~6 d就诊。腹痛部位:全腹痛6例,下腹痛3例,脐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BD分级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73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53例(72.6%);(2)73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0级10例(13.7%),1级2例(2.7%),2级7例(9.6%),3级24例(32.9%),4级30例(41.1%).(3)MBD 2 ~ 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0 ~ 1级患者(P值均< 0.05),而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高于2 ~ 3级患者(P值均< 0.05).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以及轻链型出现溶骨性病变的患者要多于IgA型(P值均< 0.05).(4)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 ~ 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 ~ 1级),同时类型为IgG或轻链型的患者容易出现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的关系,以及血管新生在A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与39例AL初发患者未治时血清VEGF及VEGFR-2的含量,及25例获得完全缓解后的AL患者血清VEGF及VEGFR-2的水平;同时留取39例AL初发患者骨髓液涂片,进行瑞特染色后检测骨髓原始和幼稚细胞水平。结果:血清VEGF、VEGFR-2在AL初发组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未缓解组,P〈0.0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之间血清VEGF、VEGFR2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完全缓解的AL患者,其缓解前、后的血清VEGF、VEGFR2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缓解后较缓解前血清VEGF、VEGFR2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血清VEGF、VEGFR2的含量与患者骨髓中原始幼稚细胞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提示AL患者有血管新生的存在,且血清VEGF及VEGFR-2水平与病情的特征以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性,17岁,因"突发意识不清7h"入院。既往有血友病A(HA)史,常有皮下血肿,多未予特殊处理。5月前因腹剧痛诊断为"肠套叠",需手术治疗,当时查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30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21.40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经病理确诊既往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连续用药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结果 48例均可评价疗效,总RR为22.9%,腺癌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非腺癌患者(P=0.024),不吸烟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吸烟者(P=0.011),疾病控制率77.1%,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9个月,常见的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2岁,学生。11年前于我院儿童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予以正规治疗后一直处于缓解状态,3月前发现"左颌下肿块1月余,皮肤瘀点、瘀斑5 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比较原发结内与原发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2年间的132例原发结内外DC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并对生存情况和预后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原发结内患者相比,原发结外患者多表现为Ann Arbor分期早以及LDH升高、β2-微球蛋白升高、全身症状的比例较低;原发结内、外DLBCL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和81%(P>0.05);原发结内、外DLBCL患者5年PFS分别为:48.6%和63.7%,(P<0.05).原发胃肠道与非原发胃肠道的结外DLBCL患者5年OS和5年PFS分别为80.0%、50.0% (P <0.05)和76%、48.5%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升高、ECOG评分、IPI评分、是否胃肠道侵犯以及GCB型是全组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只有显示年龄、IPI评分、ECOG评分及GCB型与患者预后差有关.结论 与原发结内患者相比,原发结外患者具有某些不同临床特征,原发结外尤其原发胃肠道患者可能具有更好的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血小板胶囊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计数和分泌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升血小板胶囊,对比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法测定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以ELISA试剂盒测定IL-10及TGF-β1血清含量。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整体临床疗效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 P3+Treg细胞计数比和血清IL-10、TGF-β1血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不等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可能参与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进程,升血小板胶囊可能能够通过该环节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miR-221和miR-22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R-221和miR-22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6例AML初发患者和44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抽提总RNA,以U6为内参,采用茎环Realtime RT-PCR法检测并比较AML和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miR-221和miR-222的表达,同时比较这两种miRNAs在AML中M3、M4和M5三种亚型间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21和miR-222在AML初诊患者骨髓中相对表达量(N=2-ΔCt)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患者组(P<0.05);这两种miRNAs在M5型AML患者表达最高,但在AML三种亚型间表达水平未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21和miR-222有可能在为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上,提供一个新的标准和靶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