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射波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采用TACE及射波刀联合治疗的10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组分析的108例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8∶1;患者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在射波刀治疗前接受过1-11次TACE治疗(平均2.3次),末次TACE与射波刀治疗间隔14-84 d(平均32 d);射波刀治疗剂量:DT 35-60 Gy/3-6 Fraction3-7 d;随访时间3-19 mo(平均12.8 mo).随访期内,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0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70例、病灶稳定(stable disease,SD)18例,治疗近期有效率(CR+PR)83.3%,临床受益率(CR+PR+SD)100%;108例患者中65例射波刀治疗前血清AFP>400μg/L的病例治疗后1-12 wk AFP值下降>50%者42例,其中降至正常范围者28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明确,且不良反应较轻,是肝癌综合治疗的安全、有效模式,其长期疗效及副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射波刀治疗小肝癌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小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治疗33例小肝癌的患者资料,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采用修改后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进行疗效评价,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分级标准评价治疗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CR+PR+SD)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平均随访19.3(2.3~30.8)个月。截止随访日期,共有33个病例含33个靶点纳入研究。其中18个病灶(54.5%)完全缓解,7个病灶(21.2%)部分缓解,5个病灶(15.2%)稳定,3个(9.1%)进展。总有效(CR+PR)率为75.8%,局部控制率为90.9%。1年局部控制率为100%,2年局部控制率为83.6%,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DPFS)为15.0个月。未照射肝脏体积≥ 1 000 ml、治疗前甲胎蛋白(AFP)<100 ng/ml、治疗后CTCAE分级≤ 1级均有助于延长生存期。V5与2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相关(P=0.015)。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肝损伤主要为1、2级不良反应,1例出现3级肝功能损伤在治疗半年后缓解,1例出现4级肝不良反应在治疗后1年治愈。结论 射波刀治疗小肝癌不良反应可耐受,局部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三种蒽环类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及方案的深入研究明显提高了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我科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间治疗初发白血病近 2 0 0例 ,完全缓解 (CR)率年均保持在 70 %水平。本文选择其中分别应用蒽环类药物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米托蒽醌(MIT)、柔红霉素 (DNR)联合阿糖胞苷 (Ara- C)方案 ,连续 2个疗程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和应用以上方案治疗的复发患者共 96例 ,对其在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照 FAB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症状、血常规、骨髓形态学检查、细胞组织化学、免疫标记、染色体及…  相似文献   
4.
无环鸟苷对K562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环鸟苷(ACV)对人白血病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将无环鸟苷加入K562细胞培养4 d,测定其活细胞数目、联苯胺染色阳性率,光镜观察形态、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ACV的作用下,K562细胞的增殖受抑,生长分数降低,并且向具有合成血红蛋白能力的细胞分化。结论:ACV对K56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该结果可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对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起重要作用。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比自体骨髓移植(ABMT)复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BMT缺乏GVL作用。外周血干细胞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并逐渐代替骨髓细胞,其原因之一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能增强GVL作用,而不加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GVL最直接的证据为应用供体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移植后的复发,其缓解率达70%[2]。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致力于GVL的研究并应用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 ,以探讨预测aGVHD的临床指标。方法  30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监测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白细胞介素 8、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10例发生Ⅰ度GVHD ,5例发生Ⅲ~Ⅳ度GVHD ;sIL 2R在发生aGVHD组于移植后第 2周上升 ,第 3周达峰值 ,其升高早于aGVHD症状的出现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随症状的缓解而下降 ;其它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不显著 ,与aGV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发生伴随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sIL 2R在aGVHD症状出现前明显上升 ,可作为预测aGVHD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进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年龄因素对正常人脑白质及灰质核团ADCav值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提供不同年龄段ADCav正常值范围。方法:研究样本60例,分为<60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进行脑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并分别测量额叶和枕叶白质ADC值作为皮质下白质的代表,测量丘脑ADC值作为灰质团块的代表。结果: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0±0.07)×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3±0.08)×10-3mm2/s;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3±0.10)×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4±0.06)×10-3mm2/s。两年龄组脑白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间无统计学意义,白质和丘脑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①伴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值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ADC值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②定量的ADC值分析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检测病变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③临床研究中在对照样本的选取上应注意年龄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白血病(AL)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初发AL患从年龄、FAB分型、外周血常规、骨髓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和核型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9例初发患中46例经2个疗程未达CR,10例半年内复发,总难治率为31.3%。难治组年龄明显大于非难治组,FAB分型提示M4、M5易成为难治性AL,分别为43.3%、41.4%。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及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对疗效影响较大,而耐药蛋白P170阳性、异常染色体核型以及髓淋系免疫标记双表达可明显影响疗效和预后。难治组第1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难治组。结论高龄、M4、M5型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百分率增高、P170阳性、双表型、异常染色体核型是AL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