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麻黄碱预处理对蛛网膜下腔阻滞(脊麻)剖宫产手术期间血压的影响。 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于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的布比卡因(0.5%,10 mg)。研究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左倾体位回正、胎儿取出的同时静脉注射0.1 mg/kg麻黄碱,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记录4个时间期的最低收缩压(SBP):T0(入室后麻醉开始前),T1(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完毕后5 min内),T2(左倾体位回正后5 min内),T3(胎儿取出后5 min内); 新生儿出生后行脐动脉血气分析,记录1,5,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 记录产妇麻醉术中麻黄碱及阿托品用量、出血量、尿量、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2组SBP的血压下降值在T1,T2及T3 3个时间期与T0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Apgar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T1,T2及T3 3个时间期2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T1,T2,T3是剖宫产期间易出现低血压的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予麻黄碱提前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142例患者均进行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真菌感染者为病例组,无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血液肿瘤(OR=20.33,P=0.0000)、真菌感染前接受过化疗(OR:6.21,P=0.0000)、氟达拉滨使用(OR=7.73,P=0.0289)、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OR=5.94,P=0.0000)、粒细胞缺乏症(OR=4.54,P=0.0001)及重度贫血(OR=4.77,P=0.0005)是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OR=24.24,P=0.000)、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OR=2.66,P=0.043)是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白色念珠菌感染(OR=4.08,P=0.034)、重度贫血(OR=4.58,P=0.009)及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P=0.010)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血液肿瘤史、化疗及应用氟达拉滨史、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症、重度贫血是住院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贫血、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抗真菌疗效相对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国内宫外孕腹腔镜保守手术与传统开腹保守手术后宫内妊娠率.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4.2分析软件,对国内5篇有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宫外孕患者的术后受孕情况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组的术后受孕情况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OR=1.64,95%,CI为(1.17,2.30),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前者有较高的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病灶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有10%~30%的患者为难治者,约35%~60%的患者会复发,针对此类患者,国内外相继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挽救治疗方案,本文从化学治疗、全脑放疗、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分别联合甲氨喋呤(methotrexate,MTX)及单用MT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共纳入68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 DLBCL)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χ2检验、Kaplan Meier法等统计学方法,比较MTX单用及分别联合IDA、Vm26或R 4个治疗组的缓解率、总体反应率、无失败生存期等预后指标。结果 单用MTX组共20例患者,4次化疗后,7例达到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无失败生存期(failure free survival,FFS)为15个月。MTX+IDA组共22例患者,15例达到CR,2例PR,FFS为30个月。MTX+Vm26组共20例患者,10例CR,7例PR,FFS为20个月。MTX+R组共6例患者,4例CR。FFS为12个月。结论 MTX+IDA治疗CNS DLBCL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取环术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取环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5ml;B组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10ml。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宫口松弛度、术后宫缩痛、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1例重度疼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综合征终止手术,三天后肌注高乌甲素在宫腔镜下取出。两组间镇痛满意度、术后宫缩痛、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宫颈口松弛度及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注氢溴酸高乌甲素8mg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效果好,有效率达100%。高乌甲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而减轻术后宫缩痛,且不增加子宫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乳膏对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皮肤科150例住院患者,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 g;对照组予同样性状的安慰剂乳膏1 g。以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静脉穿刺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值差别。结果:实验组的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表面麻醉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用干预静脉穿刺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1年WHO提出的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新增了一组疾病分类,即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该组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临床和血液学兼有MDS和MPD双重特点.MDS/MPD包括4种独立的疾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和MDS/MPD不能分类(MDS/MPD-U).MDS/MPD这一分类的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类疾病实体的归属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