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松果体调节昼夜节律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持续黑暗条件下 ,2 4h记录大鼠的踏转轮运动 ,观察其昼夜节律性变化 ,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视交叉上核 (SCN)中光诱导的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摘除松果体后 ,踏转轮运动白天少黑夜多的昼夜节律消失 ,Fos蛋白表达减少 ;补充褪黑素后能使之恢复。褪黑素 1(ML 1)受体拮抗剂Luzindole也能使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消失和Fos蛋白表达减少。而ML 2受体拮抗剂Prazosin则不能。结论 松果体通过分泌褪黑素作用于SCN中的ML 1受体 ,从而调节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踏转轮运动和大鼠脑内C-fos表达为指标,探讨中缝背核(DR)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活动的调控机制。在正常光照(LD)和持续黑暗(DD)条件下,电解损毁DR和注射利坦色林后,小鼠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消失。光照能诱导包括视皮层、梨状皮层、下丘脑室旁核、SCN、膝间体小叶(IGL)、尾壳核、脑桥核和中缝背核在内的广泛脑区的Fos蛋白表达,损毁DR能选择性地减少SCN和IGL中Fos蛋白的表达,对其他脑区影响不大。提示,DR通过SCN胆外侧部和IGL神经元.经特定5-HT受体(可能是5-HT7样受体).对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引起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及Wortmannin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W,2W,4W。8W和12W5个亚组(各10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②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③水迷宫行为学观察大鼠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变化。[结果]①与sham组相比,VD组可明显引起凋亡细胞数增多(P〈0.05或P〈0.01),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增多(P〈0.05或P〈0.01);与VD组比较,Wortmannin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海马CA1区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Bax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②与sham组相比,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与VD组比较,Wortmannin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Wortmannin能减轻血管性痴呆引起的细胞凋亡与脑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绞股蓝总苷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和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反复夹闭两侧颈总动脉致缺血再灌注制作小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将雄性C57BL/6J小鼠80只随机分假手术(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VD)组、绞股蓝总苷低、中、高剂量(100、200、400mg/kg)处理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示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损伤的变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pCREBmRNA的表达量。结果绞股蓝总苷干预可显著减轻VD小鼠的海马神经元损伤;VD模型组海马pCREB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绞股蓝总苷各剂量处理组海马pCREB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被绞股蓝总苷减轻,上调海马神经元p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小鼠大脑皮层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表达变化,探讨V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小鼠VD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D小鼠大脑皮层中SS和CCK表达的变化.[结果]VD小鼠比正常小鼠Y-maze学习次数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脑皮层SS及CCK阳性神经元的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D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皮层SS和CCK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采用光化学反应法制作VD模型大鼠,康欣胶囊高中低剂量及阳性西药喜得镇给药1个月,同时设立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血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CA1区n-NOS阳性细胞情况,结果电镜下康欣胶囊各给药组及阳性西药组海马CA1区血管堵塞及肿胀坏死情况明显轻于模型组,与空白组情况接近,n-NOS阳性细胞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接近,说明康欣胶囊可提高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n-NOS表达,保护海马CA1区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依据。方法:将16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规饲养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各24只。采用4-VO法制作VD大鼠模型。通过针刺四神聪、风池穴进行治疗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结果:同一时间点,手针组、电针组大鼠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手针组、电针组大鼠海马区bax阳性细胞表达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风池穴,能增加VD大鼠海马区Bcl-2阳性细胞表达,降低bax阳性细胞表达,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复制出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I/R),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高、中、低剂量)组.从4个方面观察了元通胶囊对实验性大鼠I/R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元通胶囊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学习和记忆障碍,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剂量越大疗效越显著.结论证明元通胶囊具有显著的防治血管性痴呆(VD)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Morro水迷宫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搜索策略,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细胞Noxa、Caspase-3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海马病理损害,减少VD大鼠的海马CAl区Noxa、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数(P〈0.01)。说明电针治疗改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状况.从而促进智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取SD大鼠16只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按Crampton的方法进行旋转刺激诱导运动病;而另一非旋转组作为对照。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图像分析技术对旋转刺激组大鼠及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脑干和小脑皮质中c-fosmRNA、Fos蛋白含显变化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刺激后三种组织中c-fosmRNA、Fos蛋白的含量均有增加.推测应激反应基因c-fos的表达参与运动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玉英  刘泰  张青萍  以敏  何乾超  梁妮 《重庆医学》2012,41(3):209-210,213
目的研究交泰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胆碱能机制的影响,探讨其对VD治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VD大鼠模型,MG-2Y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羟胺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劣于假手术组,Ach含量降低,AchE活性升高,海马区病理改变严重;交泰丸治疗后,尤其是高剂量交泰丸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Ach含量升高,AchE活性降低,海马区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交泰丸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chE活性,提高Ach含量,修复及保护缺血再灌注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 ,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 ,治疗后观察药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海马CAI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 1)统计学结果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2 )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 :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有减轻缺血对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的作用。结论 中药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有效方法 ,其中活血祛瘀法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 Aβ)和Tau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心脑宁胶囊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动物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宁胶囊治疗组(心脑宁组)。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以评价认知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Aβ和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心脑宁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Aβ和Tau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VD大鼠海马区Aβ和Tau蛋白表达增加,给予心脑宁胶囊治疗后,海马区Aβ和Tau蛋白的表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在腹腔注射硝普钠降低血压的基础上,反复夹闭、再通双侧颈总动脉制备VD大鼠模型,术后第2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 d;假手术组大鼠手术过程与模型组相同,但术中不注射硝普钠、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术后处理同模型组;实验组大鼠手术过程与模型组相同,术后第2天给予白藜芦醇溶液灌胃,连续28 d.造模后第21天进行Y-迷宫测试、造模后第28天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NOS及NO含量升高,GSH-PX活性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大脑皮层及海马组织NOS及NO含量下降,GSH-PX活性升高(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基受体(NMDAR-2B)水平、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组)和美金刚治疗组(美金刚组).于术后4、8、12、16周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B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D-95的表达,用32P掺入法检测大鼠海马CaMK Ⅱ的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0.01);海马NMDAR-2B的水平和PSD-95的表达在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5或0.01),术后8~16周显著降低(均P<0.01);海马总CaMKⅡ活性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1),术后8周下降(P>0.05),术后12、16周明显降低(均P<0.01).美金刚组术后4周时上述各项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时学习记忆水平、NMDAR-2B水平和PSD-95的表达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1或0.05);而总CaMKⅡ活性与VD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发生发展过程中,NMDAR-2B水平、PSD-95的表达和总CaMK Ⅱ活性先过度激活后明显降低,美金刚能拮抗或上调海马NMDAR-2B表达并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但对CaMKⅡ活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在粳内诱发瞬间低血压后延髓内脏带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Fos表达,方法:E和尾部悬吊大鼠4wk模拟失重,静脉注射硝普钠制作低血压模型,用抗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表达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共存。结果:在低血压处理后,有相当数量的Fos阳性细胞出现在延髓内,它们主要局限在延髓内脏带内,并以孤束与延髓腹外侧区较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联合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探讨VD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经大鼠股骨分离并鉴定BMSCs,构建pLXSN—TERT重组子后转化至BMSCs,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TERT—BMSCs的成瘤性。应用Ad5一BDNF转染TERT—BMSCs,构建BDNF—TERT联合转染的BMSCs。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VD组、BMSCs组、BDNF—TERT—BMSCs组。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VD模型。采用Morn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RT—PCR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B、SY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l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Mo州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超微病理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BMSCs和BDNF—TERT—BMSC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改善作用,且BDNF—TERT—BMSCs较BMSCs的作用更为显著。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BMSCs组和BDNF—TERT—BMSCs组中BDNF、TrkB、SY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且BDNF—TERT—BMSCs组较BMSCs组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TERT联合转染BMSCs较普通的BMSCs对V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廖晓灵  游潮 《四川医学》2010,31(11):1590-1592
目的研究二甲亚砜(DMSO)对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AI)中c-fos、c-jun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DMSO干预组)。自制颅脑瞬间旋转模型(DAI模型)致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损伤后c-fos、c-jun基因表达及变化规律。结果实验显示脑组织中c-fos、c-jun基因30min即有表达,1h有所增强,2h达到高峰,6h逐渐下降,且皮层、白质、脑干、丘脑、小脑均呈弥漫性表达。但实验组FOS蛋白和JUN蛋白的表达30min开始减少,1h、2h及6h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fos、c-jun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与颅脑损伤机制、继发性脑损伤有关。DMSO可使FOS蛋白和JUN蛋白的表达减少,2h其作用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after spaceflight, which pose serious hazards tocrewmembers when re-entry and emergency egressionand affect the capacity to re-adapt to iG environment.The basic mechanism of postilight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until nowll]. Besidesdecreased blood volume, other factors such as centralintegration, neurohumoral modul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changes may also be involved[2]. Zhang et al havereported the reduced con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