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H.pylori菌株类型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粘膜疾病的关系,了解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菌株类型。方法 胃镜下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及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53例H.pylori阳性患儿血清多种H.pylori毒素抗体。结果胃炎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14例(2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43例(7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中重度炎症58例(92%),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轻度炎症21例(35%),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为Ⅰ型和Ⅱ型毒力菌株,CagA抗体阳性能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较重的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黏膜中IL 8含量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机理。 方法 对92例H .pylori或非H .pylori感染的胃炎患儿 ,在胃镜下取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活检标本 ,用ELISA法测定黏膜中IL 8的含量。结果 H .pylori阳性者胃黏膜IL 8为 (1 88± 0 0 6 ) pg/mg ,H .pylori阴性者为 (0 82± 0 0 5 )pg/mg,两者相比 P <0 0 0 1;H .pylori阳性者十二指肠黏膜IL 8为 (1 18± 0 0 6 ) pg/mg ,H .pylori阴性者为 (0 6 2± 0 0 4 )pg/mg ,两者相比 P <0 0 0 1。活动性胃炎胃黏膜IL 8为 (1 84± 0 0 7) pg/mg ,非活动性胃炎为 (0 78± 0 0 6 ) pg/mg ,两者相比 P <0 0 0 1;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黏膜IL 8为 (1 19± 0 6 ) pg/mg。非活动性胃炎为 (0 6 6± 0 0 5 ) pg/mg ,两者相比 P <0 0 0 1。说明H .pylori阳性和活动性胃炎的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黏膜IL 8含量均较高。结论 提示H .pylori感染时 ,IL 8在胃十二指肠黏膜局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 慢性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 目的 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 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 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 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 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 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 结果 1 015例患儿中,感染H. 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 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 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 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 结论 在中原地区,H. 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 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是否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有关尚不清楚.H.pylori在口腔黏膜的定植是否与胃内H.pylori感染有关尚不清楚. 目的 检测RAU 患者口腔黏膜及胃黏膜之H.pylori感染状况,探讨RAU 患者口腔黏膜和胃内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刮取RAU 患者口腔病变周围黏 膜进行H.pylori快速尿素酶检测,明确其口腔H.pylori感染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明确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状况.比较RAU 患者、H. pylori阳性慢性胃炎以及无症状志愿者口腔以及胃黏膜H.pylori感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56名RAU 患者口腔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48.2%,13C -UBT阳性 率为33.9%;而口腔黏膜阳性者中,13C -UBT阳性率为100%;120例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口腔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56.7%;120例无症状人群的口腔 黏膜H.pylori阳性率为19.1%,胃内H.pylori感染率为52.5%,口腔H.pylori阳性者,胃内H.pylori阳性率98%.结论 RAU 患者口腔黏膜的H.pylori感染率 高于无口腔黏膜溃疡组,RAU 患者胃内H.pylori感染率高于对照,提示RAU 与H.pylori感染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RE、正常对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及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雷贝拉唑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RE组、正常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30.4%、28.8%、59.0%、91.5%,RE组感染率显著低于胃炎组和溃疡组,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差异;RE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后,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变愈合和症状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RE与H.pylori感染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455例老年及2202例非老年上腹不适者进行胃镜检查,采用胃窦部活检组织的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及(或)细菌学培养以确立HP感染,结果显示,老年组HP感染率(77.1%)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5.1%)及健康组(29.0%),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组组织学胃炎和胃溃疡的HP感染率及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构成比均高于非老年组。我们的结论是,HP感染与一些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HP感染是造成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疾病组织学损害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汉群  陈远能 《广西医学》1999,21(5):855-857
目的:初步探讨CagA^+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血清CagA-Hp-IgG抗体,了解含CagA基因Hp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感染率,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CagA-Hp-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活动性胃炎组的抗体阳性率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结论:CagA^+Hp与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与舌苔,内镜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5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舌象观察及内窥镜检查、胃粘膜HP检测发现,活动性胃炎HP检出率为94.3%,黄苔出现率78.0%.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7.0%伴活动性胃炎)HP检测度为86.4%.黄苔出现率为71.0%。非活动性胃炎HP检测度为34.5%,黄苔出现率为58.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胃内炎症轻重,与HP感染率及黄苔出现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龙梅  朱莉  包林林  潘佩英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6):4562-4566
背景 随着儿童胃镜检查的普及,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肠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针对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消化科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因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入院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H.pylori检测结果,H.pylori阳性者为阳性组,H.pylori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疗效。结果 210例患儿中阳性组104例、对照组106例,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H.pylori感染平均发病年龄为(7.2±1.3)岁。阳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58例、消化性溃疡23例、结节性胃炎1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0例,对照组胃镜检查提示糜烂出血性胃炎84例、消化性溃疡18例、结节性胃炎3例、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1例。阳性组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淋巴细胞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93例、阳性11例。结论 贵阳地区儿童时期H.pylori感染率为49.5%,以学龄期儿童发病为主;H.pylori感染后胃镜检查以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糜烂出血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节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伴结节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重度炎症为主,重度炎症改变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H.pylori感染相关,标准三联疗法对H.pylori根除率为89.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met基因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胃粘膜病变演进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 145例经病理证实不同胃粘膜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met和PCNA基因表达,Warthin-starry法检测H.pylori感染。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肠化性胃炎(CAG+IM)、异型增生(ATP)、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两种基因CAG+IM、ATP、胃癌均显高于CSG(P<0.05)。胃粘膜增殖程度与c-met和PCNA阳性表达强度有显关联(P<0.01)。c-met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met和PCNA-LI在胃癌中等级相关表达有极其显的相关性(P<0.001)。c-met阳性表达与肠型胃癌H.pylori感染有关。CAG+IM、ATP和GC组c-met阳性表达中H.pylori感染明显高于阴性。结论 c-met和PCNA基因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恶化有关。c-met基因可能成为评估胃癌恶化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H.pylori感染和c-met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在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142例因消化道症状需胃镜检查患儿在前1d均行13C-UBT检查,胃镜直视下胃窦处取3块黏膜分别行H.pylori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 结果 142例胃镜检查患儿,H.pylori阳性总检出率53.5%(76/14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39.2%、61.9%和100%。以"总检出率"为诊断标准,H.pylori培养敏感性97.4%,特异性100%,准确性98.6%;13C-UBT检测方法敏感性94.7%,特异性98.5%,准确性96.5%;病理组织学方法敏感性84.2%,特异性97.0%,准确性90.1%;RUT方法敏感性89.5%,特异性81.8%,准确性85.9%。以"总检出率"和"细菌培养"为诊断标准,13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儿童H.pylori感染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中;H.pylori培养仍是检测儿童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应重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对不配合胃镜检查且能配合吹气患儿可行13C-UBT检测是否H.pylori感染,可靠性高。不推荐临床上以病理组织学或RUT检测作为单独诊断H.pylori感染的标准。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13C呼气试验;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学、PCR法及血清抗体ELISA法检测不同胃粘膜H.pylori感染状况;采用TRAP-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胃粘膜无中端粒酶活性表达(0.0%),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83.3%);H.pylori阳性组胃粘膜病变端粒酶活性(50.7%)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组(17.2%)(P<0.01),根除H.pylori后端粒酶活性(40.0%,4/10)明显低于根除治疗前(90.0%,9/10)(P<0.05)。结论 H.pylori阳性胃疾病端粒酶活性增强,根除H.pylori后,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根除治疗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Hp的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 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 Hp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 Hp Ig G 抗体测定。结果 在56 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 感染率为83 .93 % ,7 例胃溃疡为28 .57 % ,22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 .11 % ,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 .01 % ,其中33 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6 .97 % ,轻度胃炎为32 .70 % ,中度胃炎为83 .78 % ,而10 例正常胃粘膜者无1 例发现 Hp 。结论  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自被发现以来就与慢性胃肠道溃疡有一定的关系。后续的许多研究逐渐证实,H.pylori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更为密切。学者Graham提出了“No Helicobacter pylori,no ulcer”的口号,因此,消灭HP在治疗胃、十二指肠疾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2003年9月-2005年9月712例患者感染H.pylori的中、西药治疗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安亭地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探索Hp的致病性。方法:近2年来院接受检查的831例患的胃镜与病理报告统计列表、整理分析。结果:安亭地区Hp感染率80.75%,男、女无显差别,属于Hp高感染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的Hp感染率分别是78.97%,79.74%,73.33%,89.74%,基本上与国内外报道相似,但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以及萎缩无肠化与萎缩伴肠化的Hp感染与未感染差异显。对各癌前期病变,胃粘膜Hp感染平均年龄明显小于非感染组。结论:Hp感染程度愈重,侵犯部位愈深,对寄生组织细胞破坏就越重,两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提示Hp是消化性溃疡病因学中一个重要因素。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应进行Hp根除疗法。Hp与胃癌关系密切,凡由H感染致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其发生年龄提前,胃癌发病率增加,充分利用本地区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普查Hp感染,探索根除治疗方案,降低的非老年性死亡人数,减少胃癌发病率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窥镜和病理活组织(H-E)诊断消化性溃疡129例、慢性胃炎315例、胃癌97例。所有病例的胃窦粘膜活组织经Warthin-Starry银染、粘膜涂片Gram染色、尿毒酶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20例、胃癌2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LSA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0.05)。(2)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逐步增高,分别为40.5%、72.7%、86.7%(P<0.05)。(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5%、60.9%、57.7%,无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0.0%, 活动性胃炎组为阴性(P<0.05)。(5)活动性胃炎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85.0%,胃癌组PCNA阳性率高达95.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志英  汤净  莫青  陈军  王铿  陈月美  周元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5-2036,2034
目的调查海南汉区在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患病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汉区10个县市2395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做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做^14C呼气试验,两者阳性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00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取胃窦及病变部位胃黏膜做病理组织检查。选取113例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就诊患者中和对照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8.73%,10.46%;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1)。但与10年前全国H.pylori平均感染率58.07%相比,本地区H.pylori感染现状已下降17.18%(SMR=0.839)。1004例患者胃窦黏膜和病变部位活检结果显示不同胃黏膜病理改变H.pylori感染率不同(P〈0.01),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施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10年海南地区H.pylori感染已经有好转,但是仍然为高感染区。根除H.pylori治疗仍然是今后治疗H.pylori相关性疚病的主要策略。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胃息肉的患者H.pylori阳性率相似。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4例H.pylori相关性胃疾病胃黏膜标本中TL-8蛋白表达,其中浅知性胃炎54例、胃溃疡33例、萎缩性胃炎57例;另外探讨了72例不同胃黏膜标本H.pylori感染及其根除治疗对IL-8蛋白产生的影响.结果 胃疾病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55.4%,40.3%);浅表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d阴性组(P<0.05);胃渍疡和萎缩性胃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H.pylori阳性组高于H.pylori阴性组.H,pylori阳性组和H.pylod阴性纽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5).根除H.pylori治疗后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根除H.pylori治疗前.结论 IL-8表达增强可能与HP相关性胃疾病有关.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IL-8介导促进癌前状态的发生.根除H.pylod治疗可以影响癌前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状况。方法受检者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地区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以及健康自愿者共1 816例,男945例,女871例。年龄3~93岁,平均49.7岁。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BUT)检测法。除健康自愿者以外,其余人群均接受胃镜及/或病理检查。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ylori感染率较高,与正常人群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人群与正常人群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相关疾病与正常人群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人群、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患者H.pylori阳性率较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H.pylori感染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乌鲁木齐市兵团地区,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差别;胃、十二指肠疾患者H.pylori感染率较正常人群为高。建议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应行H.pylori检测,H.pylori阳性者建议胃镜检查,有H.pylori根除指征者应行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胃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发病的关系,对河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194例15岁~26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胃粘膜活检和营养素生化测定。发现胃炎的组织学检出率高达93.8%。银染色法检查HP的感染率为85.6%,血清学法检测HP的感染率为50.6%。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100%,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为65.1%。HP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优势比(Oddsratio)为5.5。胃癌家族史、吸烟、高盐饮食也与萎缩性胃炎发病呈正相关。结果表明:HP感染、高盐饮食和维生素缺乏可能是青少年中胃炎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