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青 《海南医学》1996,(4):224-226
本文报告了经内镜检出的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356例,占全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31.0%。并与同期检出的十二指肠球部单发性溃疡79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0岁以前出现溃疡症状者和伴发胆汁反流性胃炎均高于十二指肠球部单发性溃疡。(P<0.05),球腔变形狭窄假憩室形成及疣状胃炎发生率亦高于后者,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0.01)。同时还就其内镜特点进行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Go-S试验对肠道症状的135名患者进行大肠癌筛查,男性74例,女性61例,平均年龄39.7岁,筛查结果: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肠炎Go-S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76.50%及72.70%。大肠癌与慢性结肠炎其Go-S阳性率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肠癌与大肠息肉间无显著差异(P〉0.05)。直肠癌4例,其Go-S试验皆为阳性,直肠以上癌18例,Go-S阳性5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胃腺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PSSC)和腺鳞癌(PSASC)是十分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病例较少,对其认识不够深入.我们在15年间共行19 91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17岁,住院号28936。因反复发热伴游走性关节疼痛6月余于1988年9月26日入院。起病后反复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可达39℃,有畏寒,伴双膝、踝关节游走性疼痛,以双膝关节为甚,有时肿胀。曾以“风湿性关节炎”、“变应性亚败血症”,在多家医院住院,经抗风湿、抗感染、应用激素以及服中药等治疗,均于症状缓解而出院。于1988年8月1日因症状再发而住本院中医科治疗。检查WBC14000/mm~3、N86%,  相似文献   
5.
消疡灵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林道纲,陈少兴,莫青,梁亚花我们数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病采用中药“消疡灵”和“消疡灵”加庆大霉素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消化性溃疡病患者150例,多为门诊病人。男98例,女52例,年龄19~65...  相似文献   
6.
王志英  汤净  莫青  陈军  王铿  陈月美  周元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5-2036,2034
目的调查海南汉区在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患病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汉区10个县市2395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做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做^14C呼气试验,两者阳性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00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取胃窦及病变部位胃黏膜做病理组织检查。选取113例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就诊患者中和对照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8.73%,10.46%;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1)。但与10年前全国H.pylori平均感染率58.07%相比,本地区H.pylori感染现状已下降17.18%(SMR=0.839)。1004例患者胃窦黏膜和病变部位活检结果显示不同胃黏膜病理改变H.pylori感染率不同(P〈0.01),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施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10年海南地区H.pylori感染已经有好转,但是仍然为高感染区。根除H.pylori治疗仍然是今后治疗H.pylori相关性疚病的主要策略。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胃息肉的患者H.pylori阳性率相似。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大肠黑变病59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0~2005年间电子结肠镜检查4 439例所发现的59例大肠黑变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首次确诊.在59例大肠黑变病中,年龄大于60岁者占50.85 %,便秘占69.49%,长期服用泻剂者占62.71%;一次或多次结肠镜复查共5例,其中4例大肠黑变病病变消失时间为6个月、1年、1年10个月及2年.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伴单发或多发性息肉13例,其中腺瘤性息肉10例.结论:病因主要是因便秘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内镜下具有独特表现;是一种良性可逆疾病;常合并具癌变倾向的腺瘤型息肉.  相似文献   
8.
吴雄芳  莫青  吴海棠 《山东医药》2008,48(41):59-60
回顾性分析90例胃肠型疟疾患者的I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资料.胃肠型疟疾临床表现确诊率与内镜检出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26.7%和83.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日疟、三日疟组内镜与临床诊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疟内镜检查阳性率与临床表现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以胃、十二指肠、肠道黏膜多发性渗血灶(伴糜烂及浅表溃疡)为主.认为对疑诊胃肠型疟疾患者应根据病情需要,早期应用内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0岁,病检号37262。因无规律性上腹痛2年余.黑使1月于1990年1月13日就诊。体检:上腹部有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0g/L.Pc20万/mm’,BT3min,CT5min,大便潜血(川)。门诊拟诊断为①消化性溃疡并出血②注意胃癌。胃镇检查:胃窦前、后壁及小奇见一巨大溃疡,大小约6Xscm.底部不平呈给节状,伴活动出血,被覆污秽厚苔,边缘隆起如坝提样,高低不平,部分缺如,胃窦腔狭窄,胃内有大县胶冻状物及食物残渣胎留。胃镜诊断为鲁窦部溃疡型胃癌。病理镜下示:腺上皮异型增生,腺管、细胞大小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5岁,住院号29578。便秘年余,伴腹账、纳减。一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大便干、排便困难,每2~3天解一次,量少。初期限用开塞露、甘油栓通便,嗣后症状加重伴腹、左下腹痛,改用果导、蕃泻叶、大黄苏打及中药等泻剂,方能排便通畅。近半年来,患者少食,消瘦明显,遂于1990年2月2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查体:T36.6℃,BP17.3/11.2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