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黏附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细胞模型,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模型的建立。用以下三组不同方式,观察梯度抑菌浓度下(分别为5、10、15μg/ml)HMGN2对细菌黏附的影响。黏附抑制组:HMGN2、细菌、细胞共同孵育1小时;干扰模型组:细菌、细胞孵育1小时后,PBS洗去未黏附细菌,再加入HMGN2孵育2小时;细菌预处理组:HMGN2、细菌孵育2小时,离心洗去HMGN2,收集细菌,所得细菌再与细胞孵育1小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观测细胞内、外活茼数,并计算黏附指数以及黏附抑制率。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可见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黏附模型构建成功。三组的结果均提示:在HMGN2梯度抑菌浓度下,细菌的黏附指数随着HMGN2的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黏附抑制率则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P〈0.05)。结论抑菌浓度下的HMGN2:对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黏附Hela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低已经黏附于细胞表面的细菌的黏附能力;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菌,导致其黏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是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也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四种病原菌对预防和控制由其引起腹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多重PCR、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2年中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EsBLs的检出率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确证试验对2006~2007年分离的412株大肠埃希氏菌,134株克雷伯氏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分离率2006、2007年分别为33.3%、35.3%。耐药袁型结果显示产ESBLs菌对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结论:产ESBLs是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临床细菌室应对产ESBLs菌进行规范化监测与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菌体内药物蓄积水平及其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柔红霉素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体内聚集水平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细菌结构的改变。结果亚抑菌浓度双黄连分别预处理4,6,8 h后,大肠埃希菌菌体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其中6-8 h时较为明显;1/2,1/4,1/8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双黄连预处理6h后,大肠埃希菌细菌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且不同浓度双黄连预处理细菌后柔红霉素蓄积程度改变具有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出现分裂相减少、胞膜缺损、胞质流失等改变。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增加柔红霉素在细菌内聚集,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能够破坏大肠埃希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CHO细胞中表达功能性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检测该种抗菌蛋白对临床常见耐药性革兰阴性菌(G-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方法用pSNAV-signal-syn BPIm600-Fcγ1700转染CHO-K1细胞,通过Dot blot筛选获得高表达BPIm23-Fcγ1目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经PF-CHO培养基扩大培养,获得分泌表达的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采用离子交换层析、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纯化、鉴定目的重组蛋白。采用微量细菌定量药敏试验法检测目的抗菌蛋白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抑杀作用。结果获得了高表达BPIm23-Fcγ1目的重组蛋白的阳性细胞克隆,目的蛋白表达量约为25~50 mg/L。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证实确为BPIm23-Fcγ1重组蛋白。该重组抗菌蛋白对耐药和非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同等抑杀作用。结论获得了功能性BPIm23-Fcγ1重组抗菌蛋白,该重组蛋白(0.4 mg/L)能有效抑杀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黄膏的抑菌作用。方法:制备五黄膏制剂,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和抑菌实验,以凡士林为对照,观察五黄膏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作用。结果:五黄膏制剂取样培养无细菌生长,抑菌实验证实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均具有明显抑菌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有显著抑菌作用(P<0.01)。结论:五黄膏体外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并了解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情况。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7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49株大肠埃希氏菌和3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抑菌浓度。结果:亚胺培南(IPM)有极好的抗菌效应,它对两种细菌的MIC≤4μg/ml。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达到61.2%和20.0%,而对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舒普深两者的耐药率分别为6.1%和8.6%。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在10%~35%。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产生超广谱ESBL的典型菌,以头孢他定作底物识别ESBL,阳性率为11.9%。结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选择要格外慎重,对产ESBL的细菌亦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深圳西乡医院近5年伤口分泌物中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4 260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伤口分泌物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 210株。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最高是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其次是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相对敏感。结论伤口分泌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多数不敏感,产ESBLS菌株往往表现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掌握我院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致密颗粒蛋白(GRA7)。方法 将弓形虫GRA7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 GEX- 4 T- 1,构建重组质粒p GEX- 4 T- 1/GRA7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 1。IPTG体外诱导重组质粒菌的表达,对表达的GRA7融合蛋白进行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p GEX- 4 T- 1/GRA7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了目的蛋白,该蛋白能与抗GST抗体结合。结论 GRA7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GST融合蛋白的形式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以及与电极、计算机的组合技术,探讨并建立细菌氧化反应的实验模型。方法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由LabVIEW软件、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及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控制虚拟的电压信号发生器,输出阶梯形递增电压(0.00~1.00V,递增速率:10mV/s),加到电极上。电极系统由平面石墨电极、铂电极及饱和甘汞电极组成。使用大肠埃希氏菌,把附着细菌的纸质滤膜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在工作电极与对极之间施加阶梯形递增电压,计算机同步记录伏安图谱。通过伏安图谱分析电极间的电子流动变化,探讨电子流动与细菌氧化反应之间的关联。结果纸质滤膜上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显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峰电流值随菌浓度增大相应增高。纸质滤膜上未附着大肠埃希氏菌时,伏安图谱未显示出电流的峰谷。结论施加电位0.72V(vs.SCE)附近出现电流的峰谷,为大肠埃希氏菌氧化反应所释放的电子形成。大肠埃希氏菌的氧化反应,与菌体内辅酶A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MGN2对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兔胸腺组织HMGN2。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中的质粒pMG252,PCR扩增其耐药基因qnrA;凝胶阻滞实验检测HMGN2与耐药质粒pMG252及qnrA基因结合;用不同浓度的HMGN2刺激培养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然后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其MIC值的改变,微量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检测HMGN2对耐药菌株耐药性的逆转效果;将重组HMGN2及耐药质粒pMG252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检测重组HMGN2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HMGN2可明显阻滞pMG252质粒及qnrA基因的泳动速率,且随HMGN2浓度增加,qnrA基因的泳动速率逐渐减慢;15μg/ml HMGN2与细菌共孵育后,环丙沙星对耐药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MIC值明显下降,且该耐药株的生长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相比明显的受到抑制;pET-32a-c(+)-HMGN2重组表达质粒可时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DH5μ的MIC值明显小于其对照组,下降到其1/16。结论HMGN2能有效逆转含耐药质粒pMG252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对粪肠球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溶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的作用效果。[方法]将20个离体前磨牙的感染根管标本随机均分为两组,5.25%次氯酸钠溶液冲洗组(NaClO0)和0.9%生理盐水冲洗组(NaCl)。在根管预备、冲洗后取样培养,分别检测24、48h、1周时粪肠球菌的菌落数目。[结果]24、48h,5.25%NaClO组粪肠球菌完全被杀灭,菌落计数为0CFUmL^-1,NaCl组均数分别为1.2×10^6CFUmL^-1、1.7×10^6CFUmL^-1;1周时,5.25%NaClO组有极少量的粪肠球菌被检出,菌落计数为109CFUmL^-1,而NaCl组均数为3.8×10^6CFUmL^-1,两组于3个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5.25%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能立即抑制粪肠球菌,但不能完全清除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13.
邵瑞芳  谭颖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74-74,78
目的研究施乐氏手消毒剂临床使用的消毒效果。方法按照2009年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卫生手消毒、采样,随机对60名医护人员使用施乐氏手消毒剂前、后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消毒后手平均菌落总数(0.41±0.72)CFU/cm^2,明显少于消毒前细菌平均菌落总数(35.12±2.74)CFU/cm^2,对自然菌的杀灭率为98.83%,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乐氏手消毒剂除菌效果佳、作用迅速、手感舒适,临床使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蝎毒多肽对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蝎毒多肽(scorpion venom peptide,SVP)组分Ⅳ,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因子组,SVPIV低剂量组,SVPⅣ高剂量组,SVPⅣ低剂量+细胞因子组、SVPⅣ高剂量+细胞因子组.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骨髓造血细胞,在第7,11,14 d检测骨髓集落生成单位(CFU)数.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第7 d,SVPⅣ低剂量组CFU数高于SVPⅣ高剂量组,在第11,14 d,SVPⅣ高剂量组CFU数高于细胞因子组和SVPⅣ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VPⅣ+细胞因子组CFU数均高于其它组,其中在第7 d,SVPⅣ低剂量+细胞因子组达到组间最高值,在第11,14 d时,SVPⅣ高剂量+细胞因子组达到组间最高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细胞类型均以粒-单核细胞为主.结论:SVPⅣ具有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集落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BP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异常表达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tBP2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计数法、单克隆集落形成实验及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CtBP2 蛋白高表达率为97.5%(156/160),表达水平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显著升高(P<0.05),细胞计数及MTT实验结果表明CtBP2 Silencer组较Vector control组及Parent control组,其增殖能力降低分别为70%及75%(P<0.05),单克隆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Blank Control 组、Vector control组和Silencer组PC3细胞培养12 d后可见克隆数分别为(136±11)、(128±12)和(56±9)(P<0.05),克隆面积为(342±22)mm2、(322±23)mm2和(122±16)mm2P<0.05)。结论:CtBP2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而减低其表达水平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雌二醇(E2)、孕酮(P)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酶免疫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RIA)分别检测异位妊娠(EP组)80例、先兆流产(TA组)105例,正常宫内早孕(NIUP组)130例血清E2、P及LIF含量. 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中E2、P、LIF在NIUP组最高,TA组次之,EP组最低,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E2、P、LIF均有助于鉴别正常妊娠与异位妊娠,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报告了清热解毒中药的复方制剂对小鼠造血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经胃肠道给药还是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药都能够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使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红系造血祖细胞及粒系造血祖细胞的数量都显著增加,增加的情况与用药剂量明显相关,从而证明了清热解毒药可以生血这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HMGN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人高迁移率非组蛋白N2(HMGN2)多克隆抗体,并用于HMGN2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提取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总RNA,应用RT-PCR从其总RNA中分离HMGN2cDNA,以pGEX-1λT为载体,构建HMGN2基因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应用GST亲合层析柱分离GST-HMGN2融合蛋白,将此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血清经正辛酸-硫酸铵分步沉淀法初步纯化。用ELISA法检测HMGN2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分析HMGN2的亚细胞分布。结果经酶切产物电泳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成功构建出HMGN2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HMGN2。转化大肠杆菌经异丙基-b-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5×103的GST-HMGN2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免疫所得免疫血清经ELISA检测显示获得滴度为1∶2000的较高效价的兔抗人HMGN2多克隆抗体。并应用此抗体对THP-1细胞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经LPS刺激后除细胞核外,胞浆亦明显着色。而且用ELISA法在细胞培养液亦检测到HMGN2。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出HMGN2特异多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初步证明在LPS刺激下HMGN2不仅分布于单核吞噬细胞核,还分布于细胞浆,并可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9.
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活体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体细菌着色检测的适宜条件。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微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稀释浓度为5×10^7菌落形成单位/毫升(Colony forming unit,CFU/ml)。经不同浓度与作用时间的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着色细菌洗涤后,保存于甘油磷酸缓冲液。采用平皿倾注法测取细菌的CFU。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CV染色时,细菌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料大于此浓度染色时,CFU有差异性(P〈0.05)。染色时间在3min内CFU无显著性差异(P〉0.05)。3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保存着色活体细菌,在48h内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60h后有差异性(P〈0.05)。结论实验方法适用于活体细菌显色法的形态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