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10 nmol/L雨蛙素刺激)、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1-7)+10 nmol/L雨蛙素)及Ang(1-7)受体抑制剂A779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779+10 nmol/L雨蛙素)。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AR42J细胞,模型组用10 nmol/L的雨蛙素刺激AR42J分别于15 min、30 min、2 h、6 h、12 h及24 h收集细胞,Ang(1-7)组为不同浓度Ang(1-7)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A779组为不同浓度A779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及NF-κB在AR42J中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AR42J细胞中可见TLR4及NF-κB均于细胞胞浆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先增高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及6 h显著升高,12 h显示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F-κB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现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6 h、12 h及24 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g(1-7)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70±0.046 vs 0.893±0.057,0.520±0.071 vs 0.750±0.057,P值均0.05)。A779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80±0.045 vs 0.563±0.088,0.617±0.071 vs 0.453±0.054,P值均0.05)。结论雨蛙素刺激的AR42J细胞中,Ang(1-7)能够下调TLR4,抑制NF-κB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科胆道梗阻患者的病因构成,并探讨相关临床指标的病因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地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以"黄疸伴腹痛或发热"等症状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诊疗过程中最终诊断为胆道梗阻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症状(发热、腹痛、黄疸、恶心或呕吐)、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清淀粉酶(AMY)等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47例胆道梗阻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如下:单纯胆总管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患者27例(57.45%)、其他原因所致胆道梗阻患者20例(42.55%,胆胰系统恶性肿瘤9例、胆管黏液腺瘤1例、重症胰腺炎1例、诊断不清9例)。其他原因所致胆道梗阻患者的TBIL水平及DBIL水平较单纯胆总管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患者高,两组间TBIL(P=0.045)及DBIL(P=0.043)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BIL和DBIL在诊断其他原因所致胆道梗阻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672和0.674。结论单纯胆总管结石仍是急诊科胆道梗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幅度对于鉴别单纯胆总管结石所致胆道梗阻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单一的胆红素指标并不能有效地将单纯胆总管结石所致胆道梗阻与其他原因所致胆道梗阻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脓毒症大鼠胰腺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和蛋白以及胰腺自噬情况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Blank,未加任何干预,直接处死)、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组(NS组)、黄芪甲苷低剂量(1 mg/kg)组、黄芪甲苷中剂量(2.5 mg/kg)组、黄芪甲苷高剂量(5 mg/kg)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脓毒症模型。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的mRNA检测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超微结构及腺泡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S组大鼠胰腺中的Beclin1、p62和LC3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黄芪甲苷干预后使其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脓毒症造模24 h,NS组较Blank组胰腺自噬小体明显增多,而黄芪甲苷给药组胰腺自噬小体的形成较NS组明显减少。结论黄芪甲苷能够减少脓毒症大鼠胰腺中Beclin1、p62和LC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减少胰腺局部自噬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22岁,主因"咳痰10余天,高热伴头痛4天"于2011年8月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少量白痰等不适,自觉低热(未测体温),间断自服感冒冲剂无好转,痰量增多.4天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1℃,头胀痛,发热时加重,热退头胀痛减轻,于社区医院查血常规WBC 18.2×109/L,N0.87,胸片示右下肺野斑片影,诊断右下肺肺炎,给予头孢呋辛2.0g,每日2次静脉输注3天,无明显好转,仍反复发作寒战高热,发热时头痛加重伴谵妄,应用"泰诺林"等退热药物体温下降后可好转,无大小便失禁及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大肠埃希菌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引起脓毒症病人心肌顿抑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14天生存率.方法 选择收治的79例脓毒症病人,一组40例为大肠埃希菌脓毒症患者,另一组39例为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脓毒症患者,于入院后3日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心肌顿抑,并分别测量并记录血清肌钙蛋白(TN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钠尿肽(BNP)观察心肌顿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肌顿抑发生率、两组心肌顿抑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14天存活率.结果 两组患者心肌顿抑发生率合计为40.50%,大肠埃希菌脓毒症患者心肌顿抑发生率为42.50%,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脓毒症患者心肌顿抑发生率为38.46% (P>0.05);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脓毒症心肌顿抑患者相比较,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心肌顿抑患者血TNT、CK-MB、BNP水平均显著增高;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心肌顿抑患者的14天生存率更低.结论 大肠埃希菌脓毒症患者与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脓毒症患者心肌顿抑发生率相同,但大肠埃希菌脓毒症心肌顿抑患者的心肌损伤更重,14天存活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月我院48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失血量约为50~220mL,平均(128.33±54.32)mL;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4~89h,平均(48.52±12.85)h;住院时间为8~15d,平均住院时间(11.65±1.31)d。术后腹壁切口疝2例,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狭窄1例,无切口感染、肠漏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具有腹壁切口小、感染几率低、肠道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休克指数(SI)水平,探讨其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间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监护室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100例,根据28 d转归再分为生存组(n=48)和院内死亡组(n=52).分别测量并计算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休克指数(SI1)和入院后就接受液体复苏后2h的休克指数(SI2).结果 (1)死亡组入院时和液体复苏后2h休克指数(1.5±0.05)、(1.2±0.04)高于生存组(1.3±0.08)、(0.9±0.05),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并计算AUC值,死亡组SI1、SI2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07 5、0.889 4,SI2≥1为截断点评价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价的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78.4%.结论 入院后复苏2h的休克指数(SI2)较入院时休克指数(SI1),能较好的预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对营养支持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过去,研究者认为,营养支持的目标是提供能量支持、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患者对能量的消耗和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早期营养支持能够调整患者免疫反应、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br〉 患者,男,56岁,主因“间断畏寒发热1个月余”收入本院。病史: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体温升至39℃,排稀水样便,口服中药效果不佳,至他院就诊,查便常规:白细胞(WBC)3~5/HP,考虑为肠道感染,予莫西沙星0.4g,1次/日,静脉点滴,当日体温降至正常,腹泻症状稍好转,静脉点滴3天后改为莫西沙星口服,0.4g,1次/日。于第6日体温再次升高至40℃,仍伴有腹泻,遂至另一医院就诊,考虑肠道感染,予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体温逐渐降至正常,腹泻停止,6天前出院。5天前体温再次升高至40℃,遂来本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15.86×109/L,N 0.909,血红蛋白(HB)94g/L;尿常规:蛋白(PRO)++,红细胞(RBC)5~7/HP,WBC 1~2/HP;胸片:双肺小斑片影,炎症不除外;并抽取血培养,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点滴抗炎及抑酸治疗,此后每日下午仍有畏寒寒战,但体温较前降低,最高为38℃。1天前行超声心动图:瓣膜病变(风湿性待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二尖瓣狭窄(极轻度)伴关闭不全(轻度),左房、左室增大,室间隔增厚。既往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痛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吸烟史。查体:体温36.2℃、心率8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稍苍白,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7次/分,律齐,心音可,心尖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右足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效果及CT影像学在评估其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TACE治疗的105例CRLM患者,所有患者均于TACE前后接受CT灌注(CTPI)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患者转移灶进行影像学评估,分析CTPI在CRLM患者TACE治疗评估中的价值.[结果]105例患者见富血供病灶41例,乏血供64例,富血供病灶肝脏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量(HAP)均高于乏血供病灶(P<0.05);目标病灶HBF、HBV、MTT低于正常肝实质(P<0.05),其HAP高于肝实质(P<0.05),目标病灶、正常肝实质表面通透性(P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1个月后,目标病灶HBF、HBV、HAP较TACE前降低,MTT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1个月,目标病灶CT上平均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4个月,目标病灶直径明显降低,与TACE前、TACE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 治疗后1个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76%,明显低于TACE 4个月的39.05%(P<0.05).[结论]TACE可明显降低肿瘤血供,减缓血液通过肿瘤血管速度,而CTPI可准确反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流灌注变化特点,可作为预测CRLM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